上一节,我们说到按照《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一书中主张的信息记录法——“按时间顺序记在同一本笔记本里。”
虽然我大部分认同了作者的观点,但我还是没有足够的勇气把所有信息都记录在同一个本子里。比如把工作和业余的笔记记在一个本子里,工作时会看到生活的内容,而业余时间又老是看到工作上的信息,有点别扭。
还有,如果不是出于积累“知识生产的素材”的目的,非常独立具体的项目信息,也许还是分门别类记在不同的本子上比较好,有些碎片信息用完就可以抛弃,有些必要的就可以单独存档。
也有同学说,记录在电脑或者手机上也很方便。我自己感觉,虽然用电子产品记录会快捷很多,但纸质的笔记确实更便于随手拿来翻看,而且不会因为设备安装或者删除而造成记录丢失。手机或电脑记录的优势在于“搜索”,现在许多APP都支持在图片里搜索手写的字,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将纸质的笔记拍照后上传,就能顺畅地使用这个功能了。
于是,是用纸质的笔记本,还是用电子产品记录,到底要不要把所有信息都记在同一个笔记本里,我们暂且不讨论,还是各自试过合适才最有说服力。
接下来,书中介绍了高效率记录信息的书写和粘贴法。其中提到,为了多年后仍能阅读,应该把文字轮廓写清楚;而常记的内容可以符号化,这个我偶尔也会用,比如“调速器”我会简化为“TSQ”。
另一个重要的技巧,是在“见到、听到”的信息前画O,在自己的“感受、想法”等信息前画星号,以示区别。作者把这个方法形象地称为是“采访自己”。
这个和在一张卡片上记录“见、感、思、行”的卡片记录法相类似,目的都是在记录信息和感受的同时,促进了思考,进而促进了思考后的行动。
另外,还应该给自己的笔记起个标题,以便一眼就可以看出这里记录的是什么内容;为了便于之后的再加工,可以空一行进行书写。
而在笔记本的书脊和切口处写上序号这点我非常喜欢。我有一次在办公室查找笔记,翻了好几个笔记本,之后对着查看笔记里面记录的时间,才发现其中缺少了一本,之后在家里找到了。如果笔记本上有写序号(和记录的起止日期),查找起来就一目了然了。
所以,这一节看似很简单,但是在作者在点出的时候,我还是非常惊喜,如果他没说,我也想不到要这样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