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PT炼成记》的作者曹将,前两天在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文章,讲到了他在工作中优化年报分析的例子。
年报分析的旧有程序就是先把数据导出来,按照需要做图表,然后分析。
但他觉得这个过程很不智能,如果突然要增加一个指标怎么办?如果明年接手的同事要增加一年的数据该怎么办?
于是他和实习生零零散散耗时一个多月,改进了这个方法。
其间,他们应用了EXCEL的对应插件写函数,重新梳理了平时写报告遇到的需求,应用了统计的背景和PPT的思维进行可视化呈现。
最终的成果很智能,只需要一键更新,就能自动录入。但其实最终他人是看不到背后的工作的。
有朋友对他说:
你就是作!又不是领导交代的必修项,做好也不会有绩效。
对此,曹将在文中写到:
但是我个人完成了一次封装:将财务分析的知识、数据的处理、可视化的操作完成了一次整合,对自己而言,这是一次胜利;对其他同事,在做分析时,则一劳永逸。
说白了,这就是我的作品。
我又不是为他人而活,我是为自己而活。
2
咪蒙有一次在文章里讲到她月薪5W的助理,其中一个是黄小污。
咪蒙对她的评价是:常常超出期待。
有一次,一个同行问咪蒙有什么失败经验。咪蒙只说,那太多了,一时之间说不完。
但黄小污却从上个月1号说起,每一天都清清楚楚,blabla说了半天,惊到了咪蒙。
原来她有个小本本,每天晚上都在复盘,记录咪蒙公号的经验和得失。
后来咪蒙让黄小污带领大家做数据分析、建数据库。她不仅将咪蒙公号的数据分析分成几个层次进行,还常常分析其他大号;
同时,她还组织大家搭建资料库,按照素材库、标题库、选题库等分门别类。
咪蒙在文章里自豪地说:现在,我们有全国最专业、最全的新媒体素材库。
尽管这个“全国之最”无法印证,但我们可以看到,月薪5W自然有月薪5W的理由。
3
我以前工作的日企有一位前辈,在公司主管甚至社长的心目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为什么呢?
我们公司的工作是做建筑结构的设计和诊断。基本的工作流程是:在软件中建立模型、输入荷载,计算出建筑截面内力后导出。再用EXCEL输入这些数据,计算应力。
将导出的数据输入EXCEL这一步,最开始是完全靠人力完成的,就是一个一个选取数据,然后敲进去。
但是这位前辈用宏编程,将公司里好几种软件的计算数据实现了“一键抽出”,大大提高了公司的效率。
除此之外,工作当中很多重复性的工作,比如一个表格模板复制粘贴很多遍再分别填入数据,或将计算结果制作一览表等等,都是这位前辈用excel实现了自动化。
可以说,如果没有他,公司的工作效率可能要降低一半。
4
2014年,我大学毕业。
2016年,我从工作的第一家公司辞职。
给公司的理由只是:不喜欢这个行业,想要转行。
实际上呢,还觉得薪水和自己的学历、努力都不相符。
现在回想起来,人已“不在此山中”,自然更能做到“旁观者清”。
那两年的时间里,我除了在公司鼓励提高的日语上比别人更努力了些,其他方面,似乎也只是平平。
而学历,说白了只是找工作时的一块敲门砖罢了。
HR看重的不是学历,而是好的学历,意味着学生时代更高的学习力、专注力和效率。
进了职场,学历就没有了意义,更多的是“以结果论英雄”——你的工作做得如何?
两年间,我所学会的就是按照公司已有的规程,建模、录入荷载、用前人制作的EXCEL表格计算、画图、整理计算书。
由于分组不同,我要学习的软件比别人多了些;
由于组内人员少,忙起来加班可能比别人累那么一点点。
但是这些,本来就是我的“专业”,是我的本职工作。
我凭什么因为自己做好了本职工作,去要求薪水比别人涨的多呢?
在职场上,可以看到许许多多个“以前的我”。
他们做着机械性的、重复性的工作,在自己的专业工作上都是个“熟练工”。
日复一日消磨着激情,最后厌倦了自己的工作,寻求其他的出路。
他们嘴里常说的话是:工作就是这么点事呗,这么简单,太无聊了!
实际上,也许并不是“工作简单”,而是你将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同样的年报分析,如果是你,也许只是按照旧有规程处理完,上交了事;
曹将却将EXCEL的函数、统计的背景以及PPT的思维和年报分析相结合,优化了流程。
同样的助理,如果是你,也许只等着老板的指令,一个口令一个动作;
黄小污却将数据分析、复盘、资源分类管理和工作相结合,将“助理”的能量最大化;
同样是工作,我只会按照既有的程序操作,将自己变成了一个“忠实的执行者”;
而我的前辈,却将EXCEL的宏功能和工作相结合,提高了效率,成为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聪明的执行者”。
5
在《成功心理学》一书中,作者将技能分为“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两类。
会编程、会做结构计算、会做手术,这些是“专业技能”,是你选择行业的重要因素;
PPT、EXCEL、数据可视化、沟通能力、表达能力、领导能力……这些“通用技能”,却决定了一个人在职场上的高度。
这是我在上班路上看到的一棵树。
如果说净化空气、绿化环境是树的“专业技能”,那么这根枝杈就是结合了“支撑”这一“通用技能”。
当面临着被修剪的命运,其他枝杈只能乖乖被砍掉,只有这一枝被留下,继续向着高空伸展。
更何况,当下的人工智能发展得越来越迅速。
如果你只会按照固有的程式处理工作,你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同样的工作,人工智能比你做得更快,而且不犯错。
李开复老师在得到APP上发布了一篇文章,叫做《人工智能来了,我们该怎么应对竞争?》
在文中,他写了这样一段话:
人工智能时代,程式化的、重复性的、仅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将是最没有价值的技能,几乎一定可以由机器来完成;反之,那些最能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技能,例如,人对于复杂系统的综合分析、决策能力,对于艺术和文化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由生活经验及文化熏陶产生的直觉、常识,基于人自身的情感与他人互动的能力……这些是人工智能时代最有价值、最值得培养、学习的技能。
分析、决策、创造与美,这些才是人类的价值所在;
而这些,大多都与“通用技能”相关。
别再只盯着你的专业技能、工作流程了,学会打磨自己的通用技能,将它们迁移到自己的工作中,你作为人的价值才有了用武之地。
也不必强求自己“做到极致”,只要整合技能、做到更好,你就赢了昨天那个程式化的自己。
愿以后你的工作不再简单、职场不再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