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复制的小学时光,怀恋!

当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我时常会跟自己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大概到现在我也没有完全领悟这个那个安排的意义,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对从前发生的事情有了不同的理解,又或许等我有了自己的小孩,才会真正的体会到那些大人们的初衷。

小时候的我们总是渴望着有属于自己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并渴望着快些长成一个大人,现在却无比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哆啦A梦带着时光机突然出现,把我们带回到欢乐的童年,虽然记忆里没有游乐园、没有芭比娃娃,没有手机,却有着让我们一辈子也忘不掉的东西,小时候的玩伴都弥足珍贵,小时候的零食也格外的好吃。

其实一直都想问妈妈为什么小学不让我回来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上学,而是让我从五岁开始在外婆家一待就是七年,至于为什么小学上了七年,是因为没上过幼儿园,小学基础不太好一年级留了一级,不像现在是无论成绩好坏都不准留级,时常在想如果是在家里上学会不会有什么不一样,大概就只是认识的人不同?我也不清楚。也是在小学的时候有了我的弟弟,算是一个分水岭吧,很多事情从那开始悄悄地发生了变化,那会我五年级已经块十岁了,十岁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算是一个很大的代沟,当然后来也有听到姐弟相差十几岁甚至大一轮的,但是这并没有带给我心理上的任何安慰,仍然觉得现在的我和弟弟的经历相差太大,始终没办法像朋友一样去相处,只能以姐弟的关系。也许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姐姐注定会承受更多,因为是姐姐,因为是家里的大孩子,有时候也很好奇,老家那边凡是有姐姐的家里基本都有个弟弟,怎么就不能有个亲哥哥呢。

小时候家里都比较穷,住的都还是土房子,下雨天家里漏水都是常态,家里盖新楼房也是在我上了小学不知道是几年级之后的事,一次偶然的机会外公当了老师,也是自从有了这个铁饭碗,家里条件才开始慢慢好起来,记得我妈之前还跟我说她结婚后爸爸出门挣钱路费都不够,都是从外婆家那边拿的,虽然现在也不是太富裕,但是风风雨雨的过了这么多年小康以上水平还是有的,只是辛苦了我爸吧。

所以他们老一辈的对于勤俭持家就特别看重,吃饭要吃多少盛多少,仿佛我现在在外边看到别人留了好多米饭在碗里不吃的,或是看到别人刷牙或者洗手就水龙头一直开着,就搁那照镜子的也不关的,我强迫症都要犯了想立刻上去把水龙头关掉,我也不喜欢浪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的诗句他们无论如何也写不出,但是他们的生活中却处处践行着这个道理。好像除了学校的老师,他们才是我真正的启蒙老师,教会我许多,教会我成长。

在七八十年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很严重,每家每户都希望家里多几个儿子,仿佛谁家有了儿子就显得更高人一等一般,但是恰不逢时外婆生的姑娘多,所以也是太想要个儿子,几经难产,到三十几岁的时候终于生了个男孩,但却落的先天性残疾走不了路(外公外婆是近亲结婚的缘故),还有个小姨也是一样,女儿们出嫁后家里就剩他们两老,还有就是我那没有被上帝眷顾的失去了行走能力的舅舅和六姨陪着他们。最小的舅舅是90年的,到现在也是过了30年,外婆放心不下他们,所以基本出门都不会超过一天,就算是年后把外婆接到家里来玩,哪怕就一年一次,也是下午就回去。除了有一次远在在石家庄的三姨把他们接过去玩了十几天,还是嫁的近的我妈还有大姨过来轮流照顾舅舅和小姨,然后就是外婆几次生病住院离家的时间稍微久点,这辈子都守在这个家里,有时候都在想啊老天爷都已经让她辛辛苦苦了大半辈子,女儿们给她买的衣服柜子里放了几年好多还是新的,逢年过节子女们给她买的吃的喝的营养品之类的有的落满灰都放快过期了都没吃,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接下来可一定要让她健健康康的然后长命百岁呀。

所幸外孙生的多,逢年过节就会热闹许多,虽然孩子多了闹腾,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讲却是莫大的幸福感和宽慰。小时候调皮都喜欢玩那个擦炮,学名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叫,反正点一个就砰的声音特别响,一擦就着,一点着就得立马往远处丢的那种,有时候不想擦就点一根香点着玩,记得好像是五毛钱一盒,一板有十盒好像是5块钱吧,有时候也是图个新鲜玩法,就几个放一起点,或者上边放个塑料瓶盖着一炸塑料瓶能给炸飞,都玩得不亦乐乎,有一回年后去外婆家拜年,其他的表弟表姐表妹也都在嘛,大人们都各忙各的,我们几个小孩就边吃着零食边玩擦炮,玩着玩着突然不小心把外婆门口堆的很高的草垛子给点着了,那时候家里养了牛,都是留着给牛吃的,还好火势没有蔓延的很快,草也没有烧完,果真是人多力量大,当时十几个大人在门口扑通几下就把火苗给熄灭了,那个画面现在想起来还记忆犹新哈哈,后来也是被大人们教训地很惨,然后后来过年的时候也老听到哪个小孩不小心被炸到了,有的是哑炮,当时不知道就凑近看,结果一不小心就炸到了,这要是电视剧里放的大炮后果简直不敢想,主要是考虑到安全性的问题,后来就很少玩,现在也好像没怎么见过了。

我的表弟表妹表姐也是好多个,我是外婆的众多外孙中排行老二,因为某些事情,大姐不在了,现在我成了老大了。那会外婆也是希望女儿们家里能过的更好一点,能出去挣钱的就别在家闲着,所以我还有大姨家的孩子一个表姐一个表弟,还有四姨家的一个表妹的小学时光都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其实现在想想那会还挺幸福的,无忧无虑,也没有青春期的烦恼,学校离得近走路也就是十几分钟就到(虽然那个小学现在已经没有学生了,但有时候还是会去里边看看,有时候带老弟去外婆家玩还会跟他指那个很高的带有尖尖的避雷针的就是我们小学,既是回忆也有几分自豪吧),每天上下学回来,包括中午都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当然包括我最喜欢的锅巴粥,有时候火烧大了锅巴会有点糊,他们大人都说糊了的吃了肚子不痛,糊了的吃得才香,也只有那个时候在农村烧柴火做饭才能做出来的人间美味,现在也偶尔会尝到,不过现在家里条件好了大多都用电饭煲煮饭了,就算家里有的还有烧柴火的灶台,也是省得麻烦,除非逢年过节家里来了很多客人,量多的时候才会派上用场。

现在外婆年纪大了,身体也没以前那么硬朗,年轻的时候还砍柴挑担种地种菜,几十斤的重物也照样能在她肩上抗着,样样不在话下,女汉子一般的存在,我妈和我大姨就是被他们锻炼得跟个男孩子一样,其实主要是家里没有儿子,所以这些家务活也自然落到了家里比较大的孩子身上,即使是女孩。小时候我妈就总是跟我说,我像你这个年纪,早就会做饭了,灶台高都是站在椅子上学的,什么插秧啊种地啊什么都干,哪像你现在见了田埂上的牛都怕,搭着凳子只是洗个碗还不停的夸自己厉害,说来确实惭愧,到现在二十几岁我做的饭也就我自己能吃,可能是我懒,也可能我是真的没有做饭的天赋吧。外公也有低血糖,之前有一回晚上在比尔呢家吃饭喝酒回来晚了在路上的时候突然晕倒了,记得还是我和外婆一起把窝工搀扶着回来的,外婆有身上又一身病痛,年轻的时候可能是干习惯了,种地种了好几亩,什么花生油菜芝麻,粮食年年都不缺,现在年纪大了还是不想把那些自己种了这么多年的地给荒废了,子女们一直劝也没用,直到这几年住院住了几次,腰板也快直不起来,才妥协只在家门口和院子里种点菜。

记得小时候在外婆家南瓜吃的特别多,有时候会让我妈和大姨拿点回去做饭,那时候也兴养猪,有时候干脆多的就拿去当猪饲料了。就连村里也有好多人吃过不少外婆种的菜,也不止是南瓜吧,也都是穿天然绿色无污染,不像现在都分不清哪些是大棚蔬菜哪些是加工过的。我觉得外婆就是出生的时代太艰苦了,不然现在的话肯定是个勤劳致富的小能手,分分钟甩别人几条街,现在都分不清哪些是大棚蔬菜哪些是加工过的。我觉得外婆就是出生的时代太艰苦了,不然现在的话肯定是个勤劳致富的小能手,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还能下地挑担缝纫,家里东西坏了都是自己修,除了性子有点急以外(她的二女儿也就是我的妈妈也是急脾气,大概就是遗传无疑了),在我心中简直是无所不能。

外公脾气大也是出了名,在学校只要是他带过的学生同事过的老师,凡是跟他接触久了的知道他这个人的都知道他的脾气,说实话在他面前都有点怵,现在退休了十几年依旧不减当年的风采,这个性格也是很成功的遗传到了几个女儿身上,我妈也是出了名的暴脾气大嗓门,其他几个姨相对温和一点,只是一点,当然在外公面前倒是逊色不少。虽然都说我从小都很乖很懂事,但不知道为啥还是挨了不少训跪了不少次搓衣板,在学校里也是吃了不少粉笔灰和九老师的唾沫星子,当然还有戒尺和弹脑瓜之类的“体罚”,简直是那些上课不听讲或者考试成绩差的专属,很荣幸在小学一二年级我就成为了班里的差等生,所以才有留级这一说。(外公在整个同辈家族里排行第九,又在学校里当老师,故因此得名,小时候村里很多人在我面前都说九老师怎样怎样拿我打趣)

因为九老师的缘故,我的身份就很特殊——九老师的外孙,有时候外婆家里忙的时候我都是跟外公一起在学校食堂吃的饭,那时候的小食堂也就是老师们一起吃饭,学生大多离家近都是回家吃,现在回想我跟老师们一起吃饭的经历,还真记不太清了,反正那时候小,应该也没怎么尴尬或者不好意思吧。老师们之间也熟悉,所以九老师知道大部分老师的家大概是在哪个方位,也就很巧,好几个老师的家都跟我顺路,至少是大部分路程都是顺路的。于是乎就省去了很多周五我妈来外婆家接我的时间,从记事起就一直坐的是其他老师们的自行车或者摩托车回去的,还是那种老式的黑色的自行车,前边还可以坐人的那种,但是好像我一直都是坐的后边,然后把我放到马路边自己再走一小段回去,印象最深的两个老师好像有个姓李,有个姓龚,还有个姓沈。其实刚开始我也不好意思,后来就一到周五下课了外公就立马安排上了我坐哪个老师的车回去,不管最后一节是不是他的课,哈哈算是很特别的经历吧。

记得去年有一回在县城坐车回镇上,当时碰到了其中之一的李老师,毕竟都很外公一样退休了十几年也不是很确定,疫情期间没有口罩不能上车,当时我先上的车,正好去朋友家有点事回家的时候她给了我一个新的口罩,爷爷当时没有戴口罩,还和售票员阿姨争执了几句,还是非得戴口罩才能上车,于是这个口罩就排上用场了,他也很感激地跟我说了一声谢谢,即使车上售票员也有口罩,需要花两块钱可以买到,但当时心里真的挺开心的,仿佛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就算不是小学老师换做其他老年人我也做同样的选择,做个善良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有一回应该是一二年级的时候,也不知道是胆儿肥了还是谁招我了,周五放学后竟然自己走回家了,也没跟他们提前打个招呼,也没想什么后果,那时候小走的慢应该也要个四十分钟左右,那时候可能外公忙着在上最后一节课吧,下课后外公也找不到我人在哪,那周也本来说好的我妈来外婆家来接我回去的,然后这一家子都着急忙慌的跑到学校来找我,最后找到我的时候发现我在家门口安安静静的坐着,也没哭也没闹,我妈说要是再找不到就准备报警的。印象中那是妈妈头一回来我学校,初中高中就再也没有过了,然后就是大学第一天报到的时候爸爸送我过来的,也是唯一一次。

外公外婆他们老两口也是经常吵架,包括现在也是,有时候外婆都嫌外公嗓门太大,就算在理也是被外公的声音给震的投降了,还一脸嫌弃而又无奈地说声音小点,恨不得整个村的人都能听到,子女们在的时候也基本是劝不住,谁劝谁就间接性的成了炮台,或者正在气头上的外公根本不予理会,非得自己想明白或者气头消了才罢休。每逢年过节外婆家最热闹的时候,也就是子女们都在的时候,只要是在饭桌上,只要是说到激动的地方,就真的滔滔不绝,有时候看到外婆想打断他说口水都喷到菜里了,手又不得已收回来的小动作,再加上一脸嫌弃的表情,真的是又可爱又好笑。

小时候外婆家里孩子多嘛,记得是敏姐也就是我大姨家的女儿上了初中之后的事,那时候我和大姨家的一个表弟在外婆家,那时候冬天天气冷,家里有一张两米宽的席梦思,也是家里最好最软的一张床,第一回我和表弟一起挨着外公睡,我们其实都很怕他,都不敢瞎动或者翻身,也不敢随便说话,真的就贼乖的那种,后来是哪一次不小心把被子踢到了还是咋的,被外公吼了一顿,小时候脸皮薄还哭鼻子,后来就再也不敢跟外公一起睡了,相比之下外婆真的是温柔太多了,手脚就算是凉的,一会就被外婆这个人工取暖器给焐热了。哎其实有点遗憾,都没有跟妈妈一起睡觉的记忆,就连周末回家好像也是自己在单独一个房间睡,老天爷让我把美好的童年时光留在外婆家,想想凡事有得必有失吧。

也可能是一直在外婆家,而外公又是老师脾气又大的缘故吧,每天放学回来都是特别乖巧的第一件事把作业先写完,完了之后外婆的晚饭也差不多好了,特殊情况下比如外婆在忙着扎柴火把子或者收庄稼的时候会稍微晚点。有时候也会帮外婆烧火,顺便烧一下红薯吃,对了刚提到南瓜,其实小时候在外婆家吃的红薯也不少(老家这里红薯也叫苕,谐音可以用来骂人形容人笨脑袋不灵光),然后差不多十几分钟用火钳夹出来,虽然烫的直吸溜,但是真的超级好吃,现在外边也有卖的烤红薯,但是没有小时候的好吃,外公外婆看着我们笑着说,你看你现在吃苕,锅巴粥马上好了看你还吃不吃的下,我连忙说吃得下吃得下哈哈。

晚饭吃完后就跟外婆外公一起看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每天准时7点开始看,倒是后来初中之后就没看了,天气预报看完之后就是看他们两老最爱看的抗战片,俗称打仗的,可能战争也是在他们哪个年代刚过不久,虽然外婆没什么文化,但是总能知道正派和反派各是哪一方,一般正派就是八路军解放军,中间的就是国民党,有好的也好有坏的,然后反派就叫小日本或者日本鬼子哈哈,每次看到打仗打赢了日本,外婆外公就止不住开心的笑起来,或许是骨子里的那种民族自豪感吧,印象最深刻的是《亮剑》《小兵张嘎》,有时候外婆错过了什么剧情或者理解错了电视里的人在干啥,外公就连忙告诉外婆是怎么样怎么样,有时候说的声音很大,有时候小表情还很丰富,但总能感受到那种说不出来的幸福感,可能这就是家,有吵有闹,也有说有笑。

有时候外婆他俩在忙的时候,电视就成了我的了,其实主要就是看现在觉得很无脑但当时觉得超级好看的动画片,什么《天线宝宝》《虹猫蓝兔》《葫芦娃》《黑猫警长》之类的,还有日漫比如《犬夜叉》《百变小樱》,还有传说中的《魔仙堡》哈哈,虽然现在“美琪”已经不在了,但是还是很好看的“亚子”,真的那些动画是占据了我放学后除了吃饭睡觉以外的大部分时间,然后有了弟弟之后就一直陪他看《喜羊羊》《熊出没》,还别说现在碰到那种几岁的小朋友都可以一起看《小猪佩奇》,无缝连接超级自然,真的算是老小孩了。

对了人生中第一次看韩剧也是在小学,还是在外婆家跟五姨一起看的,印象很深刻是《浪漫满屋》,那时候就觉得宋慧乔和Rain真的就是神仙颜值,简直是郎才女貌,金童玉女,天仙配哈哈,那会的老式电视要插天线才能看,不像现在什么彩电液晶电视各种无线的还可以联网想看啥看啥。那时候五姨是众多姐妹中唯一上了大学,是师范类的,后来也没有当老师,但现在也是挺幸福的,儿女双全,虽然可能家里婆媳关系不太好,但就中国的传统也见惯不怪了,谁家里还没一本难念的经呢,有时候也会羡慕她的两个孩子,年龄相差两岁不到,又聪明又漂亮,就是弟弟更加顽皮捣蛋点,不像我和我老弟相差了接近十岁,这代沟真的不是有点大,哎,不过现在大了就还好了,也可能是村里男孩多的原因,也可能是不希望他们拜年之后就我一个孩子吧有个兄弟姐妹可以照应吧,我不清楚,但也觉得没有必要非得清楚这个答案了。

就是有点奇怪印象中为什么是五姨上了师范学校,我却记得是四姨在我们小学里当过老师呢,难道是时间隔得有点久,记忆出现了偏差?但是偶尔翻看小时候的相册或者听外婆提起来也确实是如此。

上学的时候就是一下课要么出去买零食吃,要么就是和同学一起抓石子啊,踢房子踢毽子啊,那会儿毽子还是自己做的,用几个没用的塑料袋和一个大点的螺丝孔,跳绳啊,还玩过老鹰捉小鸡啊哈哈,简直是绝了,我好像一次都没有当过老鹰,对了小学时候学校里有个乒乓球台,有时候体育课或者课下还会跟同学一起打乒乓球,直到大学都没碰过,前段时间还和公司的同事一起玩过,真的就是个菜鸟。

当然这些都是在周一到周五上学时候的快乐时光,周末回家后大多是和我的一个大我几个月的同龄发小一起玩,串手链啊一起折纸啊一起过家家啊,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在我隔壁邻居家的房子,一家人两个楼房是互通的所以就特别大,我们一搞就经常在他们家玩捉迷藏,什么门后头,衣柜里面,床底下,只要是可以藏的地方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然后弹玻璃球啊跳绳啊,只有我和发小两个人的时候就固定在两个椅子上,这应该是好多90后的童年,也是只属于90后的童年,没有手机却笑的最开心最纯粹。

小时候虽然没有现在的条件好,但是现在吃食的美味程度真的是不及小时候的一半,现在想想都馋,只可惜有的要么商店里已经看不到了,要么就真的味道变了太多。娃哈哈、大长今、双胞胎、酸妞、拖肥、绿舌头……,相信很多90后都再熟悉不过了,哈哈没错我小时候的零花钱大部分都用在这些人间美味上了,娃哈哈喝的小瓶的,跟现在的AD钙奶不一样,辣条是一毛钱还是几毛钱一根,其他的小零食大多是几毛钱一袋,还有个绿色的一片片的叫什么海苔,那个特别辣,现在好像不多见了,夏天热的时候最喜欢吃的冰棍就是绿舌头,跟果冻似的喜欢唆着吃,刚唆两口舌头就真的绿了哈哈,还有老冰棍、冰袋也吃的多,但还是绿舌头深得我心。

还有有时候会有什么旧拖鞋换冰棍的,卖麦芽糖会到村里来卖,现在一听到那个敲得一响一响的声音就知道是卖麦芽糖的,好像卖这个的都是爷爷奶奶,买这个吃的都是爸爸妈妈,也不是爸妈多爱吃,都其实都是我们这些小孩缠着他们要,有时候也会忍不住去买几块钱的尝一尝,很甜不敢多买,小时候是什么都不顾及什么好吃的都馋的不行。记得蛮搞笑的一件事,也是后来长大了听我妈妈讲的,她说我小时候有一回在去外婆家的路上口渴了要喝水,好不容易到外婆家了给你倒了一杯水,你又说不要,嘴巴就开始嘟囔起来,当时也不知道你为啥不开心,后来你说你要喝甜水,然后给你加了糖之后立马就活蹦乱跳起来。

小时候真的酷爱甜食和各种零食,小时候过年也热闹,就喜欢过年,一过年就有好多好多吃的,能见到好多亲戚哥哥姐姐,拜年是挨家挨户的拜,都是跟在我堂哥屁股后头,堂哥也是90年的算是大哥哥吧,前几年不管是兜里帽子里,小时候衣服还喜欢买那种有很多口袋的,只要是能放东西的地方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空的都能然你鼓着回来,后来就索性拿个袋子,每回村里拜完年能提一大袋子糖果回来,加上我哥的也都归我了,倒也不全是糖果,还会有饼干啊苹果啊橘子啊之类的,反正都是吃的哈哈,每次回来还喜欢数有多少个,然后就这样吃货的本性就在我的灵魂深处扎了根,虽说现在牙齿不太利索了,拔了一颗,另外一颗也处于待拔的状态,嚼什么东西也没有小时候那么香了,稍微硬一点就有点痛,但是对于美食还是无法抗拒。但是打从心底觉得还是小时候的糖更甜,人也更甜,现在不知道为啥,条件越好了反而年味和人情味倒淡了许多。

记得有一回妈妈给的零花钱花完了,又不好意思跟外婆要,就大胆偷了外婆厨房柜子里的几块钱,还记得是几个硬币,后来外婆发现少了几块钱,也不敢说是自己偷拿的,那会儿外公也在场,我们几个都知道外公的脾气不太好,说话声音又大,其实有点心虚但是不敢承认,怕本来周末在家就经常妈妈心情一不好或者我调皮了就让跪搓衣板的我又挨罚,反正买零食的时候还是挺开心的,其实想想当时他们肯定知道是我们其中的一个拿的,但是后来就没有再把零钱放在柜子里了,然后某一次在吃饭的时候说以后要零花钱跟我们说哈,然后在外婆家好像再也没有发生过什么“偷钱事件”了。

还有一回是跟村里的那个发小,一起窜到我的一个嫂嫂家里边去,是因为那个门虽然锁了,但是缝留得很大,我们小时候那身板又小又瘦的,不太记得拿没拿什么东西,反正没拿什么贵重的东西,小时候就觉得好玩,但是那真的就是我最后一次“偷盗的黑历史”了,然后就“洗心革面”了。“从小偷针,长大偷金”的道理也不知道是在外婆那学的,还是上思想品德课的老师教的,后来就再也没有偷拿别人的什么东西了,想要的话就得主动跟大人们说,最直接的方式是学会自己主动去争取,至少图个心安。

还记得在学校里有有件特别好玩的事,听说采的茶叶可以换钱,想着兜里也没零花钱了嘛。就有一天放学后和一同学约着一起去采茶,天气也还好就是阴天,想着估计能采个几块钱的,天有不测风云,竟突然下了小雨,想想雨下的也不大,主要是也没采到多少,就继续嘛,然后没多久雨就下的好大,我们当时心态也有点崩,然后赶紧往茶厂的主人那边跑去看看能卖多少钱,一边跑一边顾着茶叶也怕撒了怕被淋湿了,还用衣服搂着手挡着,想想那个画面真的还蛮可爱的,但是有一段距离应该是跑了十几分钟吧,反正印象中茶叶也湿透了,衣服也湿透了,好像是因为茶叶都湿了别人老板不要,还是卖了一两块钱吧,具体的记不太清了,当时也是怕回去被外婆说就直接那天在同学家里住了一晚上。

我的十岁生日无论如何也不能落下,那真的可能是我小时候最开心的一天吧,那时候所有的表哥表姐表弟表妹堂哥堂姐七大姑八大姨都来了,那时候奶奶也还在,那是除了我的升学宴以外最隆重也最热闹的一天。那时候小女生都爱漂亮,都喜欢头上戴发卡,然后那天穿着新衣服,好像是大姨还是三姨买的,头上一圈都是可爱的发卡,还有两个假发辫子,记得还是卷的,两个小脸红彤彤的跟俩苹果一样,没遗传到我妈的多眼皮就算了双眼皮也没有,但就算是两个小眼睛还是单眼皮也是可爱极了。生日当然少不了生日蛋糕了,外婆带了个十几寸的双层大蛋糕(老家的传统,外孙重要的生日比如一岁和十岁生日一般都是外婆家带蛋糕过来),小孩子多好像吃的都不剩啥,下午外婆回去的时候带了两块给小姨和舅舅吃。酒席吃完后然后就打麻将的打麻将,小孩就玩自己的吃自己的,到了下午堂姐说要照点相片吧,当时她正好有个照相机,然后就拍了好多照片,有妈妈和她的几个姐妹的,有我和几个表姐表弟的,还有一张堂姐抱着村里刚出生几个月的小孩的照片,奶奶还上镜了哈哈,甚至还有他们打麻将的照片,但后来翻看这些照片的时候,只要有我的照片里嘴巴都是撇着的也没咋见着我笑,就很奇怪,可能我从小都不太会表情管理吧。

上面这些大部分都是有了弟弟以前的事情吧,可惜还有好多好玩有意思的事都没办法在全记录在这里,但是这些回忆真的是无价之宝,珍藏在心里也挺好。感觉所有的快乐都是在弟弟之前,可能也是有些自私的想法,有了弟弟,就觉得家人们自然会把爱多分一大半给他,毕竟他小,毕竟他是我的弟弟,毕竟我是姐姐我得懂事、我得很多事要让着他、护着他。确实有了弟弟之后生活就开始变的不一样了,可能是妈妈生弟弟的时候已经34岁了,算是高龄产妇,然后弟弟刚出生不到一个月妈妈也生病做了手术,弟弟是喝奶粉长大的,所以从小身体就不太好,生病也是家常便饭,所以从小对他的关心就格外的多吧,虽然有时候心里也会不平衡,也会有落差,但也会尝试着去理解他们吧,一碗水没办法端平,就跟《请回答1988》里面的德善一家一样。

弟弟是农历9月出生的,妈妈生他的那一天我也是跟家人一样去了医院等了好长时间,大概有七八个小时,但那时候的我竟然内心没有太大的波澜,后来才听说女人生孩子就跟多少根肋骨断了一样,我想妈妈生我的时应该也很痛吧。话说可能弟弟出生的时候五官没有长开,从医院里抱回来看他第一眼就觉得好丑,而且皮肤也有点黑,不过慢慢长大了还是有点可爱,现在十几岁了长相倒还可以中等偏上点,满分10分的话打个7分,就是男孩子不太爱干净,上小学三年级之前还妈妈还经常给他穿罩衣上学,还好放学回来之后就重点帮他洗罩衣就好,我现在有时候还拿这件事逗他哈哈。

在妈妈出院一个多月回来后大概是在11月底吧,也是暂时住在外婆家,一方面是奶奶的年级比外婆大(家里奶奶生的孩子也多,爸爸是最小的),另外一方面也是妈妈跟奶奶的婆媳关系不太融洽。小时候的冬天格外的冷,也没有条件去开空调暖气,就主要是烤火盆,烧炭,我小时候在家的时候最多也只是用电热毯,当然小孩子的皮肤和感觉都是很脆弱的,所以有了弟弟之后就没敢用电热毯。

大概是在12月中旬的一天晚上,离过年也就不到20天,弟弟也才3个月大吧,那会房间里烧着炭,当时也是天气实在冷,窗户和房门都关的很严实,就没想到房间烧着炭要透气这回事,不然很容易中毒。小孩子一般饿了就哭嘛,喂完奶粉后好几个小时弟弟也不哭也不闹,然后妈妈就觉得不对劲,一看弟弟的小嘴唇都已经开始发紫了,但是还好还有呼吸,大半夜的赶紧把外公外婆叫醒,赶紧送去了医院,刚开始去的一个小医院离外婆家比较近点,是外婆之前烫伤住过的医院,那医生直接说救不了,然后让赶紧送去县里的大医院,还好老天眷顾,送的及时,医生抢救过来了,医生说要是再晚来个十几分钟可能弟弟就真的没了。然后就是住院观察等到完全康复了才让出院。

那时候我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或者出于姐姐的担当还是作为女儿的责任,我说我想去医院跟妈妈一起照顾弟弟,记得那时候儿科是在6楼,同病房的也是有个小孩跟弟弟一样,他也有个跟我差不多大的姐姐,有时候我们俩会经常上下电梯一起去打饭打热水,不过他们家是一家都在,我们家就只有我和妈妈,爸爸却在家里过年,人生中第一次坐电梯,第一次吃威化饼干,也是第一回在也是至今唯一一次在医院过的年,不是一家人在一起。

其实想想爸爸在家里那个年应该过的不是滋味,老婆孩子都在医院,但是家里总要有个主心骨在,其实爸爸从小都对我很好,我要什么东西也都尽量满足我,这种好在我的记忆中可能只停留在几乎没怎么打骂过我,至少相比妈妈而言少很多,就有一回也是听妈妈讲的,爸爸以为是我把他一个重要的发票还是什么东西给弄丢了,打了我一顿,后来才发现其实是自己家里打扫卫生的时候不小心当垃圾倒了,就那一回,也是唯一一回,因为要养活一家老小,所以挣钱养家的重担落在爸爸一个人的身上,一年见妈妈的时间都不多,何况是一年回家可能最多只有一个月的爸爸呢。在那之后的很久一段时间我都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就觉得作为父亲的不应该,作为丈夫的不应该,很多次我都想尝试着去理解他去问他原因,但话到嘴边却又说不出口,毕竟小时候我在鬼门关的时候爸爸把自己身上的皮移到了我的身上,毕竟他是我的父亲啊,后来我们的交流一直都很少,可能一年打的电话次数一个巴掌都数的过来。

还有一直积压在我心里的一件事,也从来没有跟任何人提起过,小学在学校里的一起“打架事件”,我算是间接当事人。那会班上有个不咋爱学习的学习成绩也是一直在班里倒数几名徘徊的男生,特喜欢招女生,班里的女生也基本都不怎么喜欢他,好像也是留守儿童,用现在的话来说算是“小混混”吧。当时是中午上课前还是上完体育课后,我们几个女生跳完绳之后回教室,跳绳的时候他一直在旁边干扰我们,玩的也不是很开心吧,当时进教室门的时候我特别小声骂了他几句,他在走廊边上,隔着好几米的距离,根本没想着他会听到,然后接下来发生了让我出乎意料的事。他听到了,而且还以为是在我后边进去的女生,然后他脸色立马变了,上来就是对着女生骂,女生不甘示弱也就对着骂,然后骂着骂着就开始推搡起来开始干架,至于后边怎么处理的我不太记得了,好像是叫了家长,这个事情可大可小,幸好他们俩都没有怎么受伤,但当时的我懦弱地就跟个胆小鬼一样缩在教室里看着也不敢出声,也不敢主动站出来承认,因为是真的不敢想这样的事会发生在我的身上,是不想让暴脾气的九老师和我妈知道吧,还是怕破坏自己在他们心中很懂事的乖乖女的形象?

可能她记得这件事,所以高中时候就算是隔壁班同学,也始终没能鼓起勇气真正的当面跟她说声对不起,就算知道我是她小学同学也并没有觉得是特别的缘分吧,也可能早就忘了,只是没有可能成为朋友,我得为我当时的“自私”做点什么,首先很郑重地说声抱歉,对她造成了或大或小的伤害,然后希望过的幸福吧,去年听说快要结婚了,现在可能已经结婚了吧。

其实说起来小学时候过得真的还好,真的挺开心的,还有大姨给我买的红色棉袄,虽然跟她一起睡觉她很胖的缘故打鼾声很大,还有三姨买的冬裙,她出嫁的时候我还穿过呢,还有过年时的糖果和烟花,除夕的时候都可以玩上一整夜,然后初一下午睡到第初二早上再去外婆家拜年,还有漫天洁白的雪花,那时候下的积雪都格外的厚,我们村里几个年龄相仿的小伙伴一起打雪仗堆雪人还吃雪,哪怕手冻的通红,还有外公在学校里拿回来的粉笔,我们有时候放学回来了假扮老师教小姨舅舅认数字,他们不认识觉得新鲜就在那傻笑,还有……

就算真的有平行时空回到我们想要的“如果”,不在外婆家?那又怎样呢,不过是另外一番风景,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该成长的还是会成长,只是以另外一种方式。能拥有这些片段的回忆已经弥足珍贵。

怀恋我的小学,那不可复制的无忧无虑的无比美好的时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544评论 6 50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43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764评论 0 35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193评论 1 29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21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182评论 1 29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063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917评论 0 27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329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543评论 2 33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722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425评论 5 34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019评论 3 32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71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825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729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614评论 2 35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文参加#青春不一YOUNG#征稿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之前在微博上看过这样一句...
    壹度晴阅读 1,076评论 10 13
  • 前几天有个微友私信我说让我帮帮忙给买点月饼,因为业绩考核一定要达标。我脑子猛地懵了一下,这么快就要中秋了吗?!赶紧...
    Thepeat阅读 1,564评论 3 5
  • 1,学前班的回忆太少了,我记得那个教语言的老师叫苏琼,校长儿媳妇。还有一个老师教常识课吧?我忘记了,不过她是校长女...
    不愿意安于无知的人阅读 384评论 1 2
  • 我们家那个村,现在叫做"天鹅山村"。在我大学毕业以前的很长时光里,没合并的时候,是两个相邻的村庄。一个叫"朝光村"...
    周周小王子阅读 275评论 5 4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0,562评论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