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211高校的毕业生,我很喜欢我的母校,很爱里面非常多优秀的老师,所以写这样一篇文章,绝不是想将高校教育一棍子打死,而是从自己与高校,与大学生的接触中,谈谈自己对高校教育,尤其是认知教育的看法。
前段时间,咪蒙劝自己的助理退学的文章,火了整个新媒体圈,我读完之后也读了很多篇与之有不同观点的文章,当然有很多是我非常支持的,比如,有完整的大学经历,未来才能真的在职场长久立足,发展空间会更大。但今天我想要探讨的是,高校教育“以身作则”教给大学生的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方式和为人处世的方式,到底是什么样的,而这样的思考与处事方式,在年轻人的成长历程中,带来的到底是什么。
我是做教育训练的,主要面向的群体是就大学生,主要培养大学生的口才、交际能力,求职就业的能力,更多的是在活动和课程中,建立起学员完整的认知体系。我们的学生在这里进行两年的学习,是需要付一定的课程费用的,因为两年期间,我们每周都会有课程、训练或者是活动,都安排在周末以及节假日,不与学员在校课程冲突。我们采用的学习模式,与现在很多学习社群一样,会组织活动,会有导师讲课,所以收费很正常。学生的支付能力有限,所以可以选择父母一次性将费用付清,也可以选择自己进行分期付款。
前不久出现的校园贷、培训贷跑路的事件,在培训界引起了不小的波动。我们也出现学员因为不了解情况有些担心,转而求助校园辅导员的情况,很能理解。可是,我们学员询问的辅导员,极少有人来向我们求证这件事情的真伪。没有一个辅导员愿意陪着学生一起来详细了解情况,了解学员在这里的学习内容,了解我们的操作流程是否合法,了解学生的利益是不是真的受到了伤害。10个辅导员里,有9个会告诉学生,这是培训贷,是传销,是骗子,剩下的那一个说,你父母知道吗?我通知他们来处理吧。于是有些字都不识的农村父母,以为孩子受到伤害,急的背着行李千里迢迢来替孩子讨回公道。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大学里还是只能学会用这样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我可以理解这世界坏人很多,老师学生对我们有很多不了解和质疑,做服务行业,我们也会告诉学生,如果对我们的课程服务不满意,都可以直接反馈,实在有特殊原因的,可以终止在这里学习,所有一切流程,都有制度规范。但是我不能理解,那些已经30岁往上的老师们,在教我们学生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时,怎么就能用这么一棒子打死一群人的认知方式。这样亲身示范下的学生,未来在工作中面对自己的同事、客户、合作伙伴、甚至是竞争对手时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思考?他们在面对就业机会、职业转型机会、创业机会时,又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思考?至少在这一块,高校教育缺乏包容性、客观性和实事求是的基本处事原则。
上大学时,我的老师曾经在课堂上跟我们描述他所看到的学校的管理现状。负责学校日常管理的年轻老师,很多都是研究生刚刚毕业留在学校,跟学生涉世未深。高校老师也要面对很多复杂的事情,要填表格,要登记资料等等,哪怕是老教授也要遵守学校的规定,这无可厚非。但是大学老师大多不住在学校,还有老师是要跨校区上课的,遇到填表登记之类的事,就想借着上课空档来完成,于是这样的情况就经常出现:老师早上来早点,上课之前去办公室填资料,人家还没上班。下午下课后去办公室填资料,人家已经下班了。这就尴尬了!那些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走在学校里,年轻教师见了都是恭恭敬敬,这是基本尊重。唯独出现在这些办公室里,人家头都不抬。我的老师在课堂上义愤填膺的说,这样的年轻人哪里来的?不都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吗?他们不都曾经是我们的优秀的学生干部?学生会主席?社团社长?团委的干事?我无意讽刺,也经常鼓励学生在学校多参与学生活动,锻炼提升自己。只不过在高校,确实存在着这样的官僚风气。大学里老师只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不同的老师任不同的课。真正与学生4年学习生活都相关的,是辅导员,班主任,是这些负责学校管理的老师啊。他们对待人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式,面对校园以外的世界的认知,直接影响到这些白纸一样单纯的学生啊。至少在这一块,高校教育没有教会学生正确的修身之道。
这个社会,大家都很急躁,急着工作,急着成功,急着买房,急着买车……大概只有大学,是不那么急躁冒进的地方,是还能磨练身心,修炼品格的地方。但是确实存在很多大学生上大学时对大学没有认识,对专业没有了解,在父母的指导和家人的建议下填志愿的情况。大部分大学生,毕业之后确实不能也不想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在大学校园里,也确实存在着,不学习不听课,把时间都花在游戏、刷剧和谈恋爱上的现象,并且很普遍。大学学习的知识,确实也有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内容。我认为这都不能构成大学生退学的理由。因为大学,还有它的文化和教育意义所在。
我是个文科生,我的专业在我未来的工作中,可以直接用到的方面可能真的很少,我们也不断被人问起,你会写诗吗?你们要背好多书吧?你这个专业都能做什么工作啊?不赚钱吧?可是在我的大学里,我的老师还在课堂教会我如何面对人生的困境,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社会的不良风气,要尊重别人的人生选择,要自己去探索未知,发表观点。他们还会告诉我,对文化要有敬畏之心,人要一生修炼自己,他们还用身体力行告诉我,一生死磕一件事儿,是很有意义的。到了就业之前,会有老师说,你可以尽早的去争取实习机会,要踏实,要敬畏,要靠自己磨练技能,积累经验,要大胆尝试。
而我了解到的很多学校管理学生,只要学生安安稳稳在学校就好,安安稳稳,就不会出现人身安全隐患,在学校不出去,就不会上当受骗,不会有人身和财产安全问题,学校就不用承担责任。却从没有人说过,在学校,你学习的知识已经够用,在学校,你学的内容,能为你的未来提供保障。也从来没有人说,其实你可以自己去大胆的尝试你想做的事情,学会独立面对,独立判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学校会为你提供帮助,提供后盾。
尽管如此,我始终认为,大学,18岁至22岁走进社会的这个阶段,应该教给学生的,是独立自主的思想和灵魂。是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是找到人生的定位和方向,是知道如何化解自己未来的就业压力,是知道如何面对未来的就业竞争,是对知识和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是对人生怀有积极进取之心,是对困难怀有坦然面对之心,是对未知怀有实事求是之心,是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见解、有文化、有灵魂的年轻人。换句话说,大学,是帮助学生完整建立起对自己和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体系。而这些,需要学生自己去实践,去探索,学校负责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需要的帮助以把损失降到最低。而不是像我看到的很多辅导员一样,一棒子打死学员在校外的所有实践,不调查,不求证,不做任何有理有据的说明,这样的处理方式,让学生对外界充满恐惧,充满负面的质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只会越来越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