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说完了手势,今天我们来说一下演讲中演讲者自己很容易忽视,但观众绝对忽视不了的部位——腿脚。
好的演讲应该尽可能的抛开讲台,拉近和观众的距离。当你没有讲台的时候,你的腿脚就暴露在了观众面前。虽然无法为你的演讲加分,但却很容易为你减分:精心准备的内容和手势都无法拯救你的抖腿,漫无目的地踱步,来回倒换重心等坏毛病。
下半身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个是站姿,一个是走位。
主持人介绍完你之后,演讲者走上讲台的步伐应当轻快有力,大步向前,也有些演讲者(比如奥巴马)是小跑上台的,显得十分有活力。一个核心的原则是:要展现出精神饱满,乐于上台分享的样子,这往往决定了人们对你的第一印象。
例外的情况:致悼词,发表道歉的讲话等
上台站定后,不要马上就开口,等待几秒钟再开始你的演讲。借用大家集中注意力的这个时间,调整一下你的站姿。
站姿首要要求就是平稳笔直。检查一下你的重心是否恰好落在你的两腿之间,还是有一个前后或者左右的倾斜。不要屈膝,除非你在模仿某个人或者某个动作。男士可以双脚微微分开,比跨稍窄。
女士千万不要像男士一样两腿分很开,会显得有点女汉子,一定要双腿并拢。两脚并拢或者站成一个丁字步,即前脚的脚跟,紧挨着后脚的内侧。
常见的错误是整场演讲站在那儿不动,看得人了无生趣;或者频繁的走动,让人觉得眼花缭乱。如果你因为紧张走动的太频繁,建议你想象自己是一棵树,深深地扎根在舞台上。如果你平常几乎不走动,记得在你的演讲稿上标注一下,讲到某个位置的时候,必须要走到某个地方,然后对着一面大镜子反复练习。
你需要精确设计你的走位,保证每一个走动都是有意义的。
写好演讲稿之后,可以根据内容和逻辑,按照时间或者空间的顺序来决定每一部分应该站在哪里讲。比如说你的演讲分为四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讲小时候的故事,你站在舞台的中间,在第一部分讲述过程中如果配合有一些动作,你的脚步只能在该区域里面小范围的挪动,直到讲到第二部分,才走到舞台的最左边(从观众的角度看是左边,从你的角度看是右侧),第三部分,走到舞台的最右边,第四部分再回到舞台的中间。这样比较符合观众从左至右的阅读习惯。
如果是三部分,不妨从舞台的左边开始,讲第二部分的时候走到右边,最后回到中间。
模仿两个人物对话的时候,配合着不同的声音,用不同的站位来表示不同的人物。侧身往左/往右移一小步,这样观众才不会混淆到底是谁在说话。
舞台走动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体现内容的转变,另外一方面是为了和观众互动,照顾到场地各个角度的观众。无论你往哪边走,都应该把脸留给观众,站定之后,面向该区域的观众进行互动。
上面我们讲了左右的走动,同时还有前后的走动,当你需要的观众回应,往前走两小步,当你表达低落,痛苦,回忆时,可以往后退两步。
预知你要在一个大讲台上演讲,记得提前去彩排一下,用步伐测量一下从舞台的这头走到那头,到底需要几步?到了该走动的时候,走的尽量的快一点,步伐大一点,否则远处的观众会认为你在晃动,而不是走动。
下台的时候,和上台时刚好反过来,要表现得对观众依依不舍。讲完之后不要马上就走,停顿几秒,等大家明白演讲结束给你掌声了,稍微步伐慢一点走下台。走的时候依然要把脸留给观众,直到你消失在舞台边缘。
演讲中的肢体语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下半身,只有在我们把内容烂熟于心,声音,手势操练到位,还有余力的时候才可能控制得住腿脚。特别是常年积累的一些不良站姿,抖腿等坏毛病,改起来要有耐心。先觉察,后刻意练习,直到新的习惯完全成为潜意识的一部分,你将迎来一个不一样的精神面貌,成为偶像实力派演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