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上,思维的解释为:思维是人类对自己情感信息的处理过程。那思维陷阱,即是处理过程出现问题。出现了什么问题?该怎么解决?
-1-老人言一定要听吗?——错误的固有思维。
市医院急诊科里,三岁的小男孩哇哇大哭。只见几个护士正忙着给他治疗。小男孩的腿上一片漆黑。旁边一位老人边哭边说“我不知道怎么这么严重啊!以前的人都是这样弄的啊!”
原来小男孩在家玩。不小心碰倒了烧水壶,刚沸腾的热水倒到他左腿上,当场起了一片水泡,有些地方马上红肿,孩子哇哇大哭。大人们听到哭声,冲过去。
一看,被烫着了。他奶奶二话不说跑到厨房,拿来一瓶酱油,直接就倒在小男孩烫伤的地方。小男孩的父母阻止都来不及,结果男孩哭得更惨了。
男孩父母看到,马上抱起他,要往医院送。他奶奶拦着说“没事的,一会就好了。以前的人都是这样做。”
幸好他父母坚持送医,医生说再迟来一点就会引起感染,后果很严重。皮肤都被烫起水泡,红肿,肉眼可见白色组织,说明已经伤害到了皮肤组织了,这时候就要马上送医院治疗。
小男孩奶奶固有的思维:烫伤了擦酱油就好了,害惨了小男孩。
这样的思维陷阱怎么破?
接受新知识。平日里经常跟老人谈论有关生活急救的一些知识,比如这个星期就通过交流,观看相关电视节目或者视频,让老人一起了解学习有关烫伤的急救措施。
下个星期就学习新的知识,并且经常跟老人交谈起有关方面的社会新闻。通过这些输入,逐渐地让老人去了解,接受,掌握进而学会运用。
错误的固有思维解决方法就是修正错误,转而变为正确的固有思维即可。
-2-对人抑或对事——有瘾的标签
听闻因为偷盗被关进劳教所的小孔,两天前从里面出来了。附近的家长都警告自家孩子不要靠近他,家家户户也升级了财产安全的监护。
这天一楼用户成大哥出差回来,走到家门口看见门开着。他心里打起了小鼓,他放慢脚步,轻轻地走进去,只见小孔正拿着一个袋子,把他父亲的衣服往里面塞。
他冲上去从后面扭倒小孔,大声呼喊“抓贼啊!抓贼啊!”恰逢下班家家户户有人回家时间,马上有邻居闻声而来,团团围住小孔。还有人报警。小孔挣扎着说“你误会我了,是成大爷让我收的。”可是没人信他的话。
警察把他带到派出所,在那里,小孔向警察解释了事情的原委。原来今天上午,小孔从外面回来,经过这栋楼,听到成大爷呼叫“有人在外面吗?有人吗?有人吗?”他应了,成大爷说他摔倒了,躺在地上不能动弹。
请他打成大哥电话,可惜没打通。成大爷请他打120,然后去门口毯子下拿钥匙开门。小孔照做了,打开门,进去后看到成大爷躺在地板上,手臂被打碎的镜子玻璃划伤,鲜血直流。小孔赶紧找来毛巾按住伤口止血,并陪着他等待急救车,一直陪到医院。
由于上班时间,这栋自建房附近没有什么人。幸好当时小孔经过,成大爷得到及时的治疗。而成大爷在进病房之前请小孔回来帮忙收拾洗漱衣服,这才碰到成大哥。
成大哥想了一下,今早他的手机没电了。所以没有接到电话。他一看到小孔,自动地给他贴上了偷盗者的标签,更不用说看到他在自家里面,那肯定是偷东西。
这也是思维陷阱,有瘾的标签。因为小孔曾经偷盗过,所以他的身上被贴上了小偷的身份。
破解方法,注意观察,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人,看待一个人的时候要把人与事分开。在这件事中,小孔是帮助别人的人,但是却因为他曾经偷盗过,而不被人认可。
思维陷阱总是在不经意中出现,但却是有迹可循。它的出现伴随着不知正确与否的自我经验,忽视事实的主观认为。
想要破解,方法不难,在事情发生的时候,强调事实。一切推断,理解都要基于事实。为了使自己更好地观察,了解就要不断更新知识,区分主观意识和客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