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来媒体接二连三的报道了许多王者荣耀(以下称农药)的负面报道,炸出一堆痛心疾首网友吐槽,如“烂游戏”、“骗人钱财”,“黑网吧”。昨天人民网发文怼《王者荣耀》,进一步把农药推到“陷害人生”了高度,腾讯一夜之间蒸发1000亿。
网上对战十分激烈,可丝毫没影响到玩家在农药里的对战。
昨天我等车回家,后面跟了位女士从站台一路打着农药上了车,坐在我旁边。看穿着打扮估摸30多岁,长了一副勤勤恳恳养家糊口的脸,一点都不像应该打农药的人。我盯着她玩游戏有一会,发现果然长相很诚实地反应了她的操作。
隔了十分钟,上来一对情侣站在我跟前。男的瘦瘦黑黑的,女的胖胖矮矮的【抱歉,可能这么客观形容不太好】,两人看着挺年轻估计20出头,巧的是,这个女生也在打农药。
在拥挤的车厢内,她一只手操作技能,另一只手游走在召唤师峡谷内。而男朋友在旁边贴心地挽着她,看她打游戏。
突然间觉得农药这款游戏太神奇,竟然能吧不同年龄的人都吸引住,在任何时间场景里争分夺秒地玩游戏。作为一名为学业忍辱负重从初中开始就蛰伏在黑网吧里孜孜不倦打游戏以完成硕士论文的人来说,忍不住想谈一谈这款游戏到底有什么魔力让这么多人为此着迷。
为什么孩子会难以抵挡农药的吸引,日渐沉迷?
从手机游戏角度说,农药其实算好游戏。对于无按键的智能手机来说,要让玩家体现到技能释放带来的操作感,其实很难。但是农药的既是技能释放操作感确实不错,这能带给玩家更多的参与感,容易沉浸其中。
而且每一次手指释放技能,玩家参与游戏都能让玩家获得直观清晰的反馈。玩家轻而易举地就能看到自己“努力”获得的结果(右上方的数据以及DKP),其中“杀”人带来的反馈更直接更带劲。
根据积极心理学的观点,“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在知道自己付出有正面回报的时候,就会感到快乐,而在游戏里玩家操作游戏的过程用最廉价的方式赚取了大量快乐。
游戏设置的目标等级系统,又为玩家游戏设计了循循渐进的前行路径。于是也就越玩越high 高兴,越高兴越想玩。
但游戏会让人不断获得快乐么?
不会。
Mihaly Csikszentmihalyi(自己猜怎么读)一位著名的美国匈牙利籍心理学家在他的著作Flow(心流)中提到一个心流理论,也是许多游戏设计的书里都会反复提到的,也称之为“忽悠小学生入坑“原理。
心流理论,没钱聘美工,图糙理不糙
图里有个心流通道,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小学生目不转睛沉迷通道。
那么小学生什么时候会进入这个通道呢?
当游戏具有一定挑战,而他有恰好能需要提升技能才能完成的时候。
如果挑战过高,小学生(A3)就会发现玩这个游戏会凸显自己智商低下的缺点,就会不安。没有哪个人能每天承受自己智商低下的事实,所以很有可能放弃游戏。(比如很多放弃玩dota的)
如果有的玩家单身时间够长,操作非常厉害,吊打一切而无敌,就会觉得游戏很无聊,这种选手都是高玩般的存在,比如我。
不过一般情况下游戏公司会设置合理的游戏难度,尽可能让玩家一直处于这个通道当中。但是游戏挑战难度不会无限增大,玩家也会困于智商有限,而最终脱离这个通道。
为什么这么久了周围的人依然沉迷其中?
想一下网络游戏为什么比单机游戏持续沉迷的周期更长?
连上了网只是表面的,更重要的是它让人人参与其中,并且衍生出了一种游戏社交。
人人参与其中意味着你打的boss不再是一串二进制数,而是活生生的人。游戏本身不可能无限增加难度,但是人的潜力无限大,会进化啊。(但是中国的LOL队伍好像不会这项功能)
特别是对于农药这种这种主要以过程为导向获取快乐的游戏,人人参与于是每一局都是新的一局,每一局都充满新的挑战的感觉。而如果主要以结果为导向获取快乐的游戏,当游戏中所有结局都被玩家猜透的时候,就没有多大意思了。(比如去年特别火的《阴阳师》)
人人参与还带了一种新的社交。
想想看,你周围玩的好朋友都是怎么关系变好的?因为有着许多别人没有的共同经历,因此产生了许多共同的话题。如果想和喜欢的人拉近关系,那一定也需要制造共同的体验。农药的地图成为了最方便快捷制造这个共同体验和话题的场所。
朋友同学都在玩,那是不是更离不开游戏了?
不是。
之前说到游戏会给人带来快乐,玩家通过自己努力获得一定成就而感到快乐。但是,游戏是游戏,玩家是现实中的人。游戏中获得的快乐不能帮他在现实中增加任何实质性的东西,游戏打得好除了少数人能当饭吃,多数人都是在陪跑。
人的一天只有24小时,如果活在游戏里,那现实生活中的时间就会减少。所以比起小孩大多数成年人不容易沉迷在游戏中,因为他分得清游戏和现实。他要吃饭,要睡觉,有社会压力,要花费时间去赚钱。他知道只有花费时间在现实生活中,才能改善他的生活,带来实际的快乐,而不是靠一串数据释放多巴胺。
可小孩不明白啊!打游戏比学习开心多了有什么不好?而且他们可能意识不到,分不清楚这是两个世界。所以前段时间因被父母训斥不准打游戏跳楼的孩子,还一度以为自己会飞呢。
那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游戏?
说实话,孩子沉迷游戏不能一味的怪游戏。
我也是从小打游戏长大的,我也有“网瘾”的黑历史,从初中黑网吧到后来通宵达旦打游戏,曾经为打一个副本,坐在电脑前不吃不喝十多个小时。
我爸妈原来看我打游戏只会说一句话,出去走走,要吃饭,注意身体,因为我很少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因为我知道游戏和现实世界那一端对我更重要,游戏是可以玩,但前提是一定要让孩子搞清楚什么是现实生活,什么是虚拟世界。
我当初打游戏是我弟带我的,他玩游戏玩出了一种境界。
我弟五岁的时候就开始玩各种游戏,他要什么游戏机,手柄我舅舅都给他买,后来他带着我打游戏,我带着他去黑网吧。可他为了玩游戏学英语,练日语,最后还自学编程,还在编程大赛拿了奖,于是参加北大自主招生。他喜欢玩游戏,但从来不影响休息和学习。
不过这是少数人。
我周围大多数都是像我一样打游戏打到大的朋友,但也很少遇见所谓的“网瘾”少年,大多数都分得清出什么是现实和什么是虚拟,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应不应该打游戏。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帮助来分辨游戏和生活。
家长应该多抽空陪孩子感受下现实世界中让人愉悦美好的部分,比如带孩子出去旅游,出去见识一下。而老师不应该一味只要求还在不打游戏,好好学习,你得讲清楚为什么要好好学习,有什么用。而且还要因材施教的讲。
当然如何教育孩子,我是门外汉。仅提供一点建议,具体如何做事老师和家长要摸索的事情。
对于一些不花费时间在孩子身上,又希望孩子不要玩农药的,也有其他的防沉迷方法。
除了吃饭睡觉其他都不要管,一直让孩子打游戏,打个够。这样他只有两种可能,一种直接上王者,还有可能成为万里挑一的职业选手,养家糊口。另一种就是被王者吊打,发现这个游戏不适合他,自己就不玩了。但前提是千万不要让孩子去上学,让他一个人在家里玩,切断它的社交链。
两种方法你们自己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