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有感
2023年7月1日,参观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深切怀念毛主席,有感而发,用《参观鲁迅纪念馆暨中国国民党一大会址有感》原韵
寓穗八载,方登此门;瞻仰遗踪,初心永存。
山河无恙,足慰英魂;生命至上,人民至尊。
丰功伟业,青史刻痕;马列善用,华夏植根。
无产革命,主场农村;独具慧眼,勘破众昏。
雄姿英发,书法公孙;三国西游,贯中承恩。
危机关头,常有宏论;星星之火,大地偕温。
东海委蛇,巨象敢吞;汉卿愧名,闻风而奔。
金陵失守,卅万冤䰟;倭寇残暴,枭首似髡。
焚城决堤,中正犯浑;稚子何辜,鳏夫鼓盆。
敌后游击,生力漫屯;中流砥柱,巍巍昆仑。
强敌骤变,校长智惛;教员微哂,灰虱轻扪。
国军劫收,满目肥豚;百姓遭殃,无计叩阍。
三年逐鹿,输脱内裈;江口惜别,恨无河鲀。
天地开泰,东方朝暾;黎庶翻身,下乾上坤。
惩治腐败,严禁越樽。刈尽杂草,遍地荃荪。
移风易俗,铲平土墩;高峡平湖,垂裕后昆。
稻麦翻浪,油田井喷;百族共和,琴瑟篪埙。
柏林巴黎,纽约伦敦;圣莫斯科,方便须蹲。
废除传统,自由结婚。非圣无法,鸠笑鹏鲲。
以德治国,民心大惇;打靶归来,请上盘飧。
附:
平水韵 十三元(下)
门 存 村 昏 魂 尊 痕 根 孙 恩
论 温 樽 坤 奔 吞 盆 浑 昆 暾
阍 屯 豚 扪 飧 敦 蹲 荪 墩 髡
婚 裈 鲲 仑 喷 埙 䰟 惇 惛 鲀
自注:
①本诗依其内容,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自首句至“大地偕温”,主要是总结毛主席丰功伟业,描述毛主席早期革命经历,所处社会环境及其思想文化底蕴。第二部分自“东海委蛇”至“巍巍昆仑”,描写抗日战争和我党在抗战时期的成长。第三部分自“强敌骤变”至“下乾上坤”,描述抗战胜利后至大陆解放前的历史。第四部分自“惩治腐败”至结尾,描述大陆解放后的历史,依次论及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业和工业建设成就,民族宗教政策及其效果,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对等原则,法制建设的特殊性,最后是全民皆兵的国防建设。当然,受制于体裁与用韵,对各个时期的描述都不可能全面无遗。
②“瞻仰遗踪,初心永存。”——“遗踪”,意思为旧址,陈迹。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简称农讲所,原是番禺学宫,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1924年国共合作以后,为了培养更多的农运骨干,经彭湃等提议,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在广州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1924年7月以后,共产党人彭湃、罗绮园、阮啸仙、谭植棠、毛泽东等相继主持,连续举办了六届,训练了七百多名农运骨干,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各地农民运动的发展。其中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5月—9月,在番禺学宫举办,毛泽东任所长。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存有文物1152件,一级品64件,其中有农民运动讲习所证章和毛泽东主编的《农民问题丛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是激发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对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价值。1961年3月4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③“雄姿英发,书法公孙;三国西游,贯中承恩”——这四句,意在描绘青年毛泽东的形象、才华和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及其思想文化底蕴。“雄姿英发”,引用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据《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周瑜娶得“小乔”,当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二十四岁时。而确立周瑜历史地位同时奠定汉末“三分天下”基础的“赤壁之战”,则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周瑜三十四岁,距他离开人世只剩两年;小乔嫁为周郎妇已经十年。苏东坡写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应是公元1082年,东坡因“乌台诗案”贬到黄州后不久;东坡生于1037年,是年46岁。因此,无论是作为写作对象的周瑜和小乔,还是作为写作者的苏东坡,其实是难免令人产生“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的感觉;苏东坡肯定讨厌这种感觉,因此毫不犹豫地以一句“小乔初嫁了”进行对抗!毛主席与杨开慧(1901年11月6日—1930年11月14日)于1920年冬天结婚,此时(1926年)正是“七年之痒”时期。此前,1923年4月,湖南省长赵恒惕下令通缉“过激派”毛主席,毛主席离开长沙去武汉,转上海,然后赴广州参加六月的中共三大,直至1924年秋才回湖南搞农运。毛主席与妻子杨开慧分别时所作《贺新郎·别友》云:“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可知两人之间已经出现了某些隔阂。然则想找合适的词语来形容毛主席上世纪20年代在广州时的精神状态,除了苏东坡创造的“雄姿英发”一词,我搜索枯肠,再也找不到第二个!
“书法公孙”:“公孙”即唐代大诗人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中的“公孙大娘”,杜甫诗序有云:“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另据唐《国史补》记载:张旭草书得笔法,后传崔邈、颜真卿。旭言:“始吾见公主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旭饮酒辄草书,挥笔而大叫,以头揾水墨中而书之,天下呼为“张颠”。醒后自视,以为神异,不可复得。后辈言笔札者,欧、虞、褚、薛,或有异论,至张长史,无间言矣。又据郑处海《明皇杂录·逸文》记载:“公孙大娘舞剑,僧怀素见之,草书遂长,其顿挫势也。”——然则张旭、怀素之草书,皆可称效法于公孙大娘矣。毛主席善草书,其在学习草书方面,取法乎上,学习最多的就是怀素和张旭的狂草,这也直接导致了他的字体狂而奔放,大气磅礴。则谓其草书师法于“公孙大娘”,亦无不可。
“三国西游,贯中承恩”有三层含义:第一,毛主席一生喜欢读书,尤其酷爱“四大名著”即《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和《红楼梦》。据后人研究,从少年时代到人生结束,毛主席至少读了70年《三国演义》。他熟读《三国演义》,经常运用并赋予《三国演义》以时代含义,传播他深刻的思想。毛主席不但是位诗人和思想家,也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他的军事理论和水平,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三国演义》。毛主席一生都对《西游记》抱有极高的热情,直到晚年还将各种版本的《西游记》搜集起来互相比对。从政治的视角去阅读这部小说,是毛主席阅读《西游记》的一大特点。毛主席读《西游记》,和读我国其他优秀的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一样,开始是当故事读的,后来就联系我国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的实际,从各种不同的视角去阅读,去理解,去运用,去说明实际问题。《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之所以能历尽艰险,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始终朝着一个目标前进不止。毛主席爱读《西游记》,这大概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至于《水浒传》与《红楼梦》,更是毛主席终身阅读理解应用之书。……【“《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是尽人皆知的毛主席对《水浒传》这本古典小说的一句著名的评价。在毛主席的读书评语中,《水浒》是一部政治小说。而毛主席的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这本书。他最早的读《水浒》记载,出自他的自述。在1936年,他同美国记者斯诺说:“我读过经书,可是并不喜欢经书。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岳传》、《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那是在我还很年轻的时候瞒着老师读的。老师憎恨这些禁书,并把他们说成是邪书。我经常在学校里读这些书,老师走过来的时候就用一本经书把它们盖住。大多数同学也都是这样做的。许多故事,我们几乎可以背出来,而且反复讨论过许多次。关于这些故事,我们比村里的老人们知道得还要多些。他们也喜欢这些故事,而且经常和我们互相讲述。”这段话是最早关于毛主席读《水浒》的记载。这次谈话中,毛主席还说:“我认为这些书对我的影响大概很大,因为这些书是在易受感染的年龄里读的。”在他主持新民学会期间,还曾建议同学会友读一读《水浒》。在从事农民运动时,书籍奇缺,但毛主席仍不放过每次“打土豪”和搜集“战利品”的机会寻找这本书。在大革命高潮中,毛主席说农民“造反有理”,因为这是“逼出来的”,“凡是反抗最有力,乱子闹最大的地方,都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为恶最甚的地方”。此外,毛主席还经常引用《水浒》典故和人物,处理日常工作。比如,他把红军游击队里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的人称为“李逵式的官长”。1939年7月毛主席在陕北公学做题为《三个法宝》的演讲时称:自己带队伍上井冈山是“没法子,被逼上梁山”。在延安给斯大林祝寿的时候,毛主席还把马克思主义的道理,概括为一句极简单的话,说:“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根据这个道理,于是就反抗,就斗争,就干社会主义。”这种“中国的具体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经典,在以后的**大革命中,再次被运用发挥到极致。同时,他还以《水浒》的经验、教训与他的革命相参照。1939年12月,毛主席就这样评价农民起义:“只是由于当时还没有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没有新的阶级力量,没有先进的政党,因而这种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得不到如同现在所有的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样,使当时的农民革命总是陷于失败,总是在革命中和革命后被地主和贵族利用了去,当作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1945年4月在中共七大上,毛主席更是系统地总结《水浒》,他说:“我们有饭大家吃,有敌人大家打,发饷是没有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还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七搞八搞便成了正果。……《水浒》里梁山泊就实行了这个政策,他们的内部政治工作相当好。但也有毛病,他们里面有大地主大土豪没有整风,那个卢俊义是逼上去的,是命令主义强迫人家上梁山。因为他不是自愿的,后来还是反革命了。”直到建国后毛主席还颇有感触,他曾说:革命家是怎样造就出来的呢?他们不是开始就成为革命者的,他们是被反动派逼出来的。我原先是湖南省的一个小学教员,我是被逼迫这样的。反动派杀死了很多人民。最后他借用《水浒》的故事归纳成一句话:“每个造反者都是被逼上梁山的。”建国以后,毛主席在中南海丰泽园的书房里、卧室的书柜里一直放有几本不同版本的《水浒》。与战争年代一样,建国以后的毛主席需要《水浒》,同样因为它能够为他的“内部整合”、“反修防修”和“继续革命”提供经验。譬如,毛主席从《水浒》学到了要警惕“腐败”,以及如何处理共产党队伍中的“山头主义”的问题。据薄一波回忆:“我就听过毛泽东同志介绍说:《水浒》要当作一部政治书看。它描写的是北宋末年的社会情况。中央政府腐败,群众就一定会起来革命。当时农民聚义,群雄割据。占据了好多山头,如清风山、桃花山、二龙山等,最后汇集到梁山泊,建立了一支武装,抵抗官兵。这支队伍,来自各个山头,但是统帅得好。他从这里引申出我们领导革命也要从认识山头,承认山头,照顾山头,到消灭山头,克服山头主义。”1955年10月,在七届六中全会上,谈到犯错误的干部时,毛主席说:“我想只有两条:一条,他本人愿意革命;再一条,别人也要准许他继续革命。……我们不要当《阿Q正传》上的假洋鬼子,他不准阿Q革命;也不要当《水浒传》上的白衣秀士王伦,他也是不准人家革命。凡是不准人家革命,那是很危险的。白衣秀士王伦不准人家革命,结果把自己的命革掉了。”在毛主席的晚年,《水浒》更是他意欲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思维拐杖。在谈到“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个话题时,毛主席再次谈到了“三打祝家庄”:“《水浒传》上的祝家庄,两次都打不进去,第三次打进去了,因为搞了木马计。有一批人假装合作打宋江,祝家庄便欢迎得很,……革命没有内部变化是不行的。中国的三打祝家庄,外国的新木马计,都是这样。单单采取合法斗争这一形式就不行。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一打、二打,为什么打不进去,《水浒传》的作者写得非常好,写得完全符合事实。我们对敌人如此,敌人对我们也是如此。”
毛主席对古典小说情有独钟,而其中最令他倾心的无疑就是《红楼梦》了。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如火如荼的国家建设时期,毛主席总喜欢提到《红楼梦》,并用不同的视角来解读《红楼梦》。毛主席对《红楼梦》的评价向来很高。1956年4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他谈中国和外国关系时提到:“我国过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不是帝国主义,历来受人欺负。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在毛主席看来,把《红楼梦》当故事来读,是读小说的初浅层次;把《红楼梦》当历史来读,才能进入到读小说的较深层次。如何把《红楼梦》当历史读,毛主席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两点:首先,要了解《红楼梦》的历史背景,以及《红楼梦》中的思想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进步要求。其次,要把握好《红楼梦》的历史内涵,要把它看作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一个缩影。《红楼梦》书中包罗万象,被称为“百科全书”,因为视角不同,所以每个人眼里都有一部 《红楼梦》。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1961年12月20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区第一书记会议上,当刘少奇谈到自己已经看完《红楼梦》,说该书“讲到很细致的封建社会情况”时,毛主席说道:“《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它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1964年8月,他在北戴河同哲学工作者谈话时还说道:“大家都不注意《红楼梦》的第四回,那是个总纲。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讲护官符,提到四大家族……讲历史不拿阶级斗争观点讲,就讲不通。”毛主席提出了“第四回总纲说”,是理解整部小说的“一把根本的钥匙”,而那张“护官符”则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秩序和地位的牢固形式和法宝,反映了他们利用这一法宝对财富的剥夺和占有,对平民百姓的肆意欺压。而这一切,没有敏锐的阶级斗争眼光,是不容易发现和领会的。读了很多遍,毛主席对《红楼梦》的细节烂熟于心,信手拈来,经常评论和引用其中段落。1951年秋天的一个夜晚,毛主席接见周世钊等几位湖南教育界人士时说:“你们都是干教育工作的,应该把青少年的体育运动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必须记住:有志参加革命工作的人必须锻炼身体,使身体健强,精力充沛,才能担负起艰巨复杂的工作。《红楼梦》中两位主角:一位是贾宝玉,一位是林黛玉。依我看来,这两位都不太高明。贾宝玉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连吃饭穿衣都要丫头服侍,这种全不肯劳动的公子哥儿,无论如何是不会革命的!林黛玉多愁善感,常好哭脸,她瘦弱多病,只好住在潇湘馆,吐血,闹肺病,又怎么能革命呢?今天的青年学生应该既有文化,又会劳动;既用脑,又用手;既能文,又能武的全面发展的新人。男的绝不要学贾宝玉,女的绝不要学林黛玉。”……(新湖南客户端综合自《毛泽东读书十法》、《党史文汇》、《国家人文历史》、《中华读书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政协报》等)】可以说,“四大名著”构筑了毛主席的精神家园,奠定了他的思想文化底蕴;“四大名著”对他的影响,大约相当于基督教圣经对西方知识分子的影响。
第二,我们必须承认,民国时期的国民,就生活的“丰富多彩”而言,大多数时候是超越共和国初期的公民的。共和国初期的公民,在辛苦劳动之余,才能听读过“老书”的人讲一讲《三国》《西游》,和《水浒》《红楼》的“故事”,借以消除疲劳,愉悦精神;而民国时期的国民,则是生活在“三国”、“西游”、“水浒”、“红楼”的世界里:新旧军阀和各种革命者,负责演《三国演义》,知识分子负责演《西游记》,上海的青红帮、川渝的袍哥、遍布全国的土匪(按:是真的遍布全国,我家乡是丘陵地带,缺乏高山深谷,然而解放前,离我家三公里的外公家的后山,离我家不到十公里的杀牛坳,因为树林稍为茂密,就成为土匪出没之地。)负责演《水浒传》,官僚地主阶级及新兴资产阶级大家庭,则每天表演着《红楼梦》……
第三,这两句也含有毛主席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三国”(旧军阀—新军阀—人民军队)之争中遭遇挫折,向西出发,进行贯穿中国的长征,到达西北,承受西北红军恩惠的意思。
③“宏论”——意思是:1、见解高深的言论。2、见闻广博、见识高明的言论。毛主席一生,每当革命或建设的关键时刻,都会发表宏论,指引方向:“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基本问题。”“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东海委蛇,巨象敢吞”——指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我国的战争。“委蛇”(音wēi yí),中国神话传说中的蛇。人首蛇身,并且有两个头。它的身子是紫色的,头则是红色的,长度差不多和车辕相当,特别讨厌雷声,每次打雷的时候都会呆立不动。语出《庄子·达生》:“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衣而朱冠。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见之者殆乎霸。”“巨象敢吞”,化用民间谚语“人心不足蛇吞象”。
⑤“汉卿愧名,闻风而奔。”——“汉卿”,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张作霖被炸死后一星期,张学良以“东北易帜”的果断行动,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同年7月1日,张学良向国民政府发出《绝不妨碍统一电》,促使中国从形式上走向统一。后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陆海空军副司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一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日军在此布置了一个假现场,摆了3具身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由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史称“九一八事变”——事变发生当夜(18日深夜或19日凌晨),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中将参谋长荣臻根据张学良之命,命令东北军“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次日(19日白天),张学良在协和医院对天津大公报记者谈话时再度说:“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军械,存于库房”。由于执行张学良不抵抗命令,北大营守军被数量不及其十分之一的日军击溃。更由于张学良一再坚持“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整个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军占领,日本对东北三省的大规模侵略强烈地震动了中国社会,一个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很快在全国许多城市和村镇兴起。另外,“九·一八”事变发生之时,蒋介石正在去南昌的船上,19日才由报纸得知此事。当日晚,蒋介石致电张学良:“限即刻到。北平张副司令勋鉴,良密,中刻抵南昌,接沪电知日兵攻沈阳,据东京消息,日以我军拆毁铁路之计划,其借口如此,请向外宣传时,对此应辟之,近情盼时刻电告。中正叩皓戌。”,可见其当时并不知事件详情,因而要张学良“近情盼时刻电告”。但在事件发起前,蒋介石并未下过“不抵抗”命令。作为丢失东北的主要责任人,张学良并非“背锅侠”。——按:张汉卿名学良,即使蒋介石下过“不抵抗”命令,其亦应当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拒绝执行,方不负“爱国将领”之名;而其实际行动,显然是有愧其名。又,“闻风而奔”(奔:逃也)初稿作“望风而奔”,不妥,盖“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在北京协和医院也。
⑦“焚城决堤,中正犯浑”——火烧长沙城,决堤花园口,蒋中正的抗日手段,确实有点犯浑。
⑧“稚子何辜,鳏夫鼓盆。”——意为人民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稚子何辜”,意思是小孩子有什么罪过呢?(令其失去父母)。鳏夫(音guān fū),无妻或丧妻的人。“鼓盆”,敲瓦罐子。语出《庄子·至乐》:“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 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成玄英疏:“盆,瓦缶也。庄子知生死之不二,达哀乐之为一,是以妻亡不哭,鼓盆而歌。”后用以指丧妻。明·顾大典《青衫记·元白揣摩》:“壮岁鼓盆,久虚琴瑟之乐。” 清·赵翼《悼亡》诗:“已分今生不服缞,谁知暮景鼓盆悲。”
⑨“敌后游击,生力漫屯”——意为我党通过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漫山遍野地蓄积有生力量。生力,指精锐的力量,有生力量;气力,生命力;有力气的。漫,漫山遍野。屯,蓄积;聚集。
⑩“百姓遭殃,无计叩阍”——无计,没有办法。叩阍,中国古代平民或案件当事人直接向皇帝申诉冤抑。
⑪“东方朝暾”——东方红,太阳升。
⑫“黎庶翻身,下乾上坤。”——黎庶:平民大众。下乾上坤,泰卦的卦象,为天地交泰之象。卦德:下卦为乾为健,上卦为坤为顺。全卦揭示了自然、社会与人的阴阳和谐的基本规律。按:《周易》设定“乾”代表男性,“坤”代表女性;“乾”代表“天”,“坤”代表“地”;“乾”代表君,“坤”代表臣;“乾”代表父,“坤”代表子。“乾”代表夫,“坤”代表妇。因此,“乾”就代表了“天、君、父、夫、男”;“坤”就代表了“地、臣、子、妇、女”。泰卦卦象为乾下坤上,可见我国古代的哲学,就揭示了“天、君、父、夫、男”应当尊重“地、臣、子、妇、女”……
⑬“惩治腐败,严禁越樽”——越樽,比喻越权办事。宋·秦观《代南京谢上表》:“满器难持,孤根易毁。及越樽而求治,果代斲以致伤。”
⑭“高峡平湖,垂裕后昆”——高峡平湖,语出毛主席词《水调歌头·游泳》“高峡出平湖”。垂裕:留下优裕与富足。后昆:后嗣。为后世子孙留下丰足的精神物质财富。语出《书·仲虺之诰》:“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梁书·侯景传》:“垂裕后昆,流名竹帛,此实生平之志也。”按:新中国前三十年,建设大中小型水库逾八万座,是留给后人的一笔无法计量的财富。
⑮“圣莫斯科,方便须蹲”——据说毛主席到莫斯科访问,其住处的坐厕专门改为蹲厕,以适应毛主席的如厕习惯。莫斯科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圣地,故以“圣”冠之。
⑯盘飧(pán sūn):盘盛食物的统称。《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乃馈盘飧,寘璧焉。”唐杜甫《客至》诗:“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