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是混沌刻意练习小组的核心理论指导了,可是放了很久最近才拿出来看。看完之后,对之前理解的刻意练习有几点补充:①强调目标设置的循序渐进;②强调心理表征——大师的全局观看趋势战略+专注看细节战术,并与技能磨砺形成良性循环。③强调反馈,不断校正才是刻意练习的核心。
基础理论:
天才存在么:通过绝对音高等例子说明,天才是训练的产物,通过专注的训练促使大脑改变,完成一般情况下可能做不到的事情。
沙堆悖论(多少粒沙子临界算作一堆,如果1w粒才算那9999算不算)推翻了一万小时理论,引申出练习的核心不在时间长短,而在“刻意”。
刻意练习要求:任务难度适中、收到反馈、足够次数的重复练习、学习者能够纠正错误。
目前对刻意练习的批评在于,一般的案例都是认知复杂性低的活动比如钢琴、篮球、象棋等,而怎么成为一个卓越销售这样认知复杂性高的目标,练什么,怎么练,还没有方法论。(认知复杂度,是指构建客观世界的能力。认知复杂性高于认知复杂性低的学习活动的差异,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隐性知识的多少与比重。)
针对认知复杂度高的目标:应该找到学习共同体,开始围绕重要成员转,做一些外围的工作,随着技能增长,进入学习共同体圈子核心,逐步做更重要的工作,最终成为专家。
①找到学习共同体:不是关门苦练而是找到学习小团体,比如程序员找到GitHub这样的网站练习编程。
②隐性知识显性化:有能力利用概念、事实以及程序来解决现实问题的知识(策略知识)
③模仿榜样
④培养多样性:多情境实践,活学活用。
1.有目的的练习
首先了解做的事,获得指导,练习,达到可接受的水平,接下来变成自动自发的技能。然后,可能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有目的的练习:①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如连续三次不犯错,以适当的速度弹奏玩曲子。②专注,③包含反馈,④走出舒适区:目标设定需要精进,而非守成。
瓶颈:①调整方法,拆分小步走;②找到动机:有意义的正面反馈。
一句话:走出舒适区,制定明确的目标、计划、检测进步的方法(反馈),专注练习,并想办法保持动机。
2.大脑的适应能力——走出舒适区-改变大脑结构
大脑变化的逻辑线:经过训练,大脑对应部位会更发达,如出租车司机海马体后部;特殊功能会使神经元重新布线,如盲人的视觉神经;
目标范围界定:身体有自身平衡系统调节趋于稳定;对处在舒适区之外离得不太远“甜蜜点”挑战,改变最为迅速;过长时间内过分逼迫自己,可能导致倦怠和低效。
①“折弯幼枝效应”童子功造成的改变更大;②通过超长时间训练大脑的某些部位,可能得付出一些代价;③由训练引起的认知和生理变化需要保持,否则会退化消失。
对刻意练习来说,是按照目标构筑潜能。
3心理表征
深入分析棋子位置,预测下一步招法,如果猜错了,回头想想算漏了什么;这种分析所花的时间是对国际象棋棋手水平高低唯一重要的指示符。
大师的心理表征:从全局判断相互关系、优势劣势、可能招法——看到“一片森林”,同时观察单个棋子,研究具体招式,观察“一棵树”。
提炼出概念——心理表征是思考某个物体/观点/信息的心理结构——思维模型
用途:心理表征有助于找出规律——预测未来、无意识决策,解释信息、组织信息、制定计划、高效学习
心理表征与技能的良性循环:磨砺技能有助于改善心理表征;改变心理表征有助于磨砺技能。
4黄金标准——练习方法与反馈方式——教练
刻意练习发展的技能,在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的技能。
不明确的时候,用刻意练习原则或者确定杰出人物(用客观的指标衡量表现),推测他们杰出的原因,提出训练方法。更好的方式是找到优秀的导师。
5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摈弃①我不能/我不是之类的自我限制②足够长时间做某件事我一定更擅长③要想提高只需努力,进步只取决于正确的方式。
回到大师心理表征的方式训练
致力于改进技能的新方法-辨认专家-即时反馈
6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将技能分解成一些组成部分,以便反复练习,并有效分析、确定不足之处,然后想出各种办法解决它们。
瓶颈:以新的方式挑战,攻克特定的弱点,保持动机(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组成一个团体,精心设置目标(一系列可控的目标,一次只关注一个,完成后给自己奖励)
7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
产生兴趣-变得认真-全力投入-开拓创新
8怎样解释天生才华
9用刻意练习创造全新世界
更多偏向对刻意练习合理性的案例解释与论证说明,我选择略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