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铁罗汉
此名茶产于慧苑岩西厂所属之内鬼洞中(亦称蜂窠坑)两边崖壁甚高,茶即产于一狭长丈许地带,边有小涧水流(查竹窠岩亦有一株与此齐名)。
树甚高大,生长颇茂盛,植株高三三零公分,树冠二二九公分,主干一五根,干粗约三公分许,皮呈灰黄色,表秒粗糙,分枝虽盛而不密。枝干细直朝天,枝干角度为四十度。叶大而长,平均为八点一公分,幅宽三点三公分,叶色油绿有光,叶形平展,叶尖钝,尖端弯曲下重,叶肉隆起,略皱。脉粗而显,侧脉共八对,锯齿钝略显,齿数二十八对。叶底生有细绒,幼芽肥嫩,鲜叶柔软绵绵。花蕊无多,花期甚迟。通常于十二月初旬开放。花冠不大,径2.5公分,花瓣有大者三片居上,小者四片居下,花丝细短,长五至八公厘,计一八六个,柱头长一公分,三裂,较长于叶,子房表面着生茸毛甚密。花萼浅绿色,计六个,长宽各四公厘,花梗长1.3公分,结实性不强。
【妞注】
原文阐述说此茶在慧苑西厂所属的鬼洞内,接下去做了地域性以及植物性描述。前文在提到岩茶茶庄那章节里面,特意说了百年茶庄集泉,集泉那时候名镇海内外的茶就是拼配的铁罗汉。而这里原文所阐述的铁罗汉所在地,即是集泉茶庄所属的慧苑西厂。我一直怀疑到底有没有铁罗汉这个树种,还是指鹿为马的随便代寓。在看到林老文中,有模有样的写了铁罗汉所在地后,核实了确实属于集泉的慧苑西厂后,更加确定了铁罗汉这种树种作为武夷变种的一种,大概也许似乎是存在的,就像我们大概也许似乎的某些事情一样。虽然在《闽产录异》里,记载了铁罗汉系宋代已有,但仅有一株,并没有具体的方位。宋代制茶的官焙还在建瓯,并不关武夷山什么事儿。到了元代,御茶园转至武夷山的四曲,但前文已述,那时候的茶是‘石乳’也寻不到铁罗汉的踪影。明代废除贡茶制度,武夷山进入了荒茶期,将近二百年。之后随着清代的开关,茶允许私贸。这时候集泉茶庄也开始进入历史舞台,请移步参看《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16》中详细记述了集泉茶庄的历史,以及铁罗汉的拼配方法。在16中已经证明了铁罗汉系拼配。那么在林老的书里为什么有模有样的技术了铁罗汉的植物形态。今天在路上我反复想了,结果回头看了集泉茶庄当时在武夷山的厂址,就是这里记述 的铁罗汉的慧苑西厂。那么,不用过多逻辑记述了。究竟铁罗汉是什么,也就了然了。
(林馥泉·虎妞 本文转自扫叶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