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谈到在一二年级认字少、会写的字少的情况下,如何为后面的写作打下基础,并提供了一个“写从说开始”的小方法。
其实在一二年级这个阶段,除了这个方法以外,还有另外的一个小方法,可以锻炼和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我们今天来分享,第二种方法----写句子。
我们知道,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如果先能把句子写好,那后面再进行组合,文章的程度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了。我们上次讲“说有说的原则”,那写句子是不是也有写句子的原则呢?当然啦,也有写句子的原则。
我们来看原则一:不求句子的长短。一二年级的小朋友能接触到的、比较好理解的,多半是诗歌、童谣、绕口令之类的书面文字,所以他们也不太能写出过长的句子,我们要适应他们的发展,对写句子的要求不能太高。比如孩子今天去参观了博物馆,你可以要求他写一句话,那孩子很可能就会写“我去了博物馆”,整个句子只有5个字,但是很完整,这样就可以了。
原则二:重清楚表达。1,一定要修改句子的完整程度。还是以刚才那个短句为例,孩子如果写的是“我去了博物馆”,这就是一句完整的话,有主语“我”,有去的地方----博物馆,并清楚地表达了一个意思,这样的句子就是过关了的句子。那有的孩子可能会把句子写得长一点,但是却是不完整的,比如“今天去博物馆玩了”,我们看这个句子中没有明显的主语,是谁去了呢?我去了还是妈妈去了?丢失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会在表达上产生一定的误解。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把句子稍微调整一下,你可以问:“谁去博物馆了?你也可以把人物加上吗?”,于是句子就改成了,“今天我去博物馆玩了”,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了。句子中省略主语是孩子经常出现的问题,虽然在语境中不影响理解,但写作时养成这样的毛病就不好了。
2,写通顺的句子。什么是通顺的句子,我们还用上面这句话为例说明,孩子可能会写成“今天我去了博物馆玩了”,我们发现句子有点啰嗦,啰嗦的原因是他口语化了的“了”,在句子中使用了两次,就造成了句子的不利索。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孩子修改句子:“如果我们让句子少一个字,但是句子还通顺,你觉得可以去掉哪个字?”。这样句子就改成了“今天我去博物馆玩了”,就成了一句通顺的句子了。
3,逻辑顺序要正确。这个题目有点抽象,我们还是举例子,孩子写的句子是“我们要去博物馆,听老师说的,我很高兴”,大家会发现,在这句话中顺序产生了错误,不是孩子诚心而为之的,是因为他的逻辑关系的思维没有建立起来,他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嘛!我们可以这样引导:“是谁说了你们要去博物馆啊,你的心情才是高兴的?”,孩子可以把句子改成“听老师说了,我们要去博物馆,我很高兴”,这样句子中的逻辑顺序就对了。
4,句子可以写些什么内容?事情、人物的陈述以及心情。事情和人物的陈述这个问题其实在上节我们已经详细讲过了,在这个阶段,孩子对于心情的词语掌握的不多,他们经常使用的是高兴、不高兴,喜欢、不喜欢这样的词语,但是也要鼓励孩子在描述事情或人物之后加上一句关于心情的句子,就像上一句“听老师说了,我们要去博物馆”,孩子往往会写到这里就结束了。从文字上看没有问题,但是是不是完全不带感了,孩子一般不会自觉的写出心情,我们依然可以提问:“你觉得去博物馆你高兴吗?”,那句子就可以改成“听老师说,我们要去博物馆,我很高兴!”,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我很高兴”,但是会让整个句子充满了感染力。这就是增加心情,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最为关键的在于把事情说清楚,表达的准确,所以我们从写句子开始,就要帮助孩子逐步的做到这一点。
原则三:不在于天天写,但是要坚持。写句子可以不天天写,但是需要坚持,我们可以在学习之前,放假前这样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商量买一个本子做写句子的练习,比如一周按7天计算,我们可以每周写三个句子,坚持做下去就会看到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