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为歪读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之二
小龙女和王语嫣都是金庸小说里的绝世美女,也是“白玫瑰”的范本式人物。她们温柔美丽,冰清玉洁,天真浑朴,不谙世事,是男人心目中的完美女神。似乎导演们都很喜欢让演小龙女的演员去演王语嫣,以至于我以前看电视的时候,经常会以为这两个是一个人。
虽然是这样,我们却都更容易对小龙女有印象,王语嫣则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小龙女是面冷心热,也不乏个性,有着自己坚实的内在的核心。而王语嫣则是面目模糊的,除了她的博学和对表哥一以贯之的痴心之外,这个形象很难有什么能让人记住的地方。无论我们怎么回想她,也只能想到:
表哥!
表哥……
表哥~~~~~~~
有些人认为这是金庸的错,认为他在王语嫣身上太吝啬笔墨,导致其成为一个极其失败的角色。但实际上,金庸能够写出这样的人物,正是他的高明之处。因为王语嫣的性格就是苍白的,往她身上添加更多的东西则不堪其重。
王语嫣是比较靠近《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孟烟鹂的形象的。在中国,这样的女孩子其实比“红玫瑰”更有典型性。
孟烟鹂刚一出场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笼统的白”。
初见面,在人家的客厅里,她立在玻璃门边,穿着灰地橙红条子的绸衫,可是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笼统的白。她是细高身量,一直线下去,仅在有无间的一点波折是在那幼小的乳的尖端,和那突出的胯骨上。风迎面吹过来,衣裳朝后飞着,越显得人的单薄。脸生得宽柔秀丽,可是,还是单只觉得白。
中国人是格外青睐“白”的一个民族。描述一个姑娘纯洁无暇,必须要“穿一身白裙子,站在花树下”。白棉布裙子更是文艺女青年的标配。这大概反映了中国人对“纯洁”的渴望与恐惧。他们要未落笔的雪白的纸,只等自己挥毫泼墨。画出来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既让人有成就感,也令人安心。然而白纸也分生宣熟宣,生宣适合泼墨,熟宣适合工笔。可是要的人只要“白”。
一个人的经历和个性过于干净,这种“白”已经渗透灵魂,甚至在外貌里反映出来,这就是可怕的了。
写孟烟鹂其实是一件很压抑的事情。她的世界里什么都没有。没有爱,没有恨,喜悦和愤怒都是细碎的,微弱的,压抑的,一片苍凉的寂静。何况写这篇小说的人是张爱玲,最擅长的就是一巴掌把你打翻在泥地里,又不给你任何攀援的绳索。
孟烟鹂是符合中国人传统审美观的女性形象。因为她端庄稳重,不会在外人面前做出丢先生面子的行为(比如和别的男人调情);因为她柔顺,做事不会悖逆先生的意思,省却了男人许多麻烦。
她是被硬塞进“传统审美观”的模子,生造出来的一个人。为了让她符合传统,养育她的人把她不符合那个模板的地方一一砍掉,反抗是不被允许的,慢慢地也就养成了她逆来顺受的性格。她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自己的意志,一切听从别人安排。她在家里听家里人的,嫁给了佟振保之后,就一切都听佟振保的。就连爱不爱自己先生这件事,她也并不是很分明:
她爱他,不为别的,就因为在许多人之中指定了这一个男人是她的。她时常把这样的话挂在口边:“等我问问振保看。”“顶好带把伞,振保说待会儿要下雨的。”他就是天。振保也居之不疑。她做错了事,当着人他便呵责纠正。
然而,“振保的朋友全都不喜欢烟鹂,虽然她是美丽娴静的最合理想的朋友的太太,可以作男人们高谈阔论的背景。”
因为这个女人虽然是“最合理想的”,然而却空有其表。因为她的经历太少,不太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也不太知道怎么做才能让别人喜欢她。也就是情商太低。
实际上王语嫣也是个情商不高的人。如果细心一点的话,你会发现王语嫣岂止是不会替别人着想,简直就是根本没有意识到除了表哥之外还有别人。(因为篇幅原因,这里不再引述原文)
当然,王语嫣是比孟烟鹂更理想化的人物形象,她拥有上好的基因,因此美貌惊人,智商很高(能背的下那么多武林秘籍),情商低但也没有特别碍事。一白遮白丑,所以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感觉不到王语嫣有多讨厌。而孟烟鹂作为一个现实中的人物,在除去“最合理想”这层外衣的时候,她的缺陷就变得格外明显而令人讨厌了。
他叫她把炉台上的一对银瓶包皮扎起来给笃保带去,她手忙脚乱掇过一张椅子,取下椅垫,立在上面,从橱顶上拿报纸,又到抽屉里找绳子,有了绳子,又不够长,包皮来包皮去,包皮得不成模样,把报纸也搠破了。振保恨恨地看着,一阵风走过去夺了过来,唉了一声道:“人笨事皆难!”
每当读到关于烟鹂的部分时候,都会感到绝望。娇蕊给人的感觉,虽然无知任性,却是有力量的,不会让人太过为她担心。而烟鹂则是空洞的,软弱的,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力量在哪里。对于自己的笨拙和丈夫不留情面的指责,她自己是觉得羞愤的:
烟鹂脸上掠过她的婢妾的怨愤,随即又微笑,自己笑着,又看看笃保可笑了没有,怕他没听懂她丈夫说的笑话。
然而她对这一切无力改变。这是最绝望的事。
在不相干的人眼中看烟鹂,情况远没有那么糟糕:家世尚可,容貌不错,受过良好教育,而且嫁了一个好老公,一路顺风顺水,无论怎么看都是一个人生赢家。婚姻出现的,也不过是小的问题,如果积极修正的话,人生自此丰盈饱满也未可知。然而,她听惯了别人的话,自己压根就不会有自己的主张。在一种命运的轨道上走远了的人,再调整方向本来就有脱轨的危险,更何况,她的人生列车从来就没有由自己掌控过。
她所能做的,只有逃避。
烟鹂得了便秘症,每天在浴室里一坐坐上几个钟头——只有那个时候是可以名正言顺地不做事,不说话,不思想;其余的时候她也不说话,不思想,但是心里总有点不安,到处走走,没着落的,只有在白色的浴室里她是定了心,生了根。她低头看着自己雪白的肚子,白皑皑的一片,时而鼓起来些,时而瘪进去,肚脐的式样也改变,有时候是甜净无表情的希腊石像的眼睛,有时候是突出的怒目,有时候是邪教神佛的眼睛,眼里有一种险恶的微笑,然而很可爱,眼角弯弯的,撇出鱼尾纹。
相比忙到吐血,无事可做是对人更大的伤害。
烟鹂看自己肚脐眼那一段很有意思。我认为她看到的事物是她的潜意识的反映:她明明是有很多种表情的,但是却被生生压抑住了。
既然是被压抑的,就一定会有反弹。烟鹂终于出轨了。和一个穷苦的裁缝。
这是对烟鹂形象的彻底摧毁。本来她还披着一件“最合理想”的外衣,现在连这件外衣也都被撕掉了。
如果烟鹂像娇蕊一样,把一切都向佟振保坦白,并且毅然决然离开,故事大概是另外一种结局,烟鹂这个形象也会变得令人尊敬了。但是没有,当烟鹂偷情被佟振保发现,并且后者表现得不正常的时候(甚至都没有挑明),烟鹂就果断地和裁缝断了联系。
和娇蕊比起来,烟鹂的这次出轨显得低趣味,而且无情。她要的还是生活的安定和富足,所以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佟振保,舍弃了裁缝。或者在她的世界里,压根就没有“爱”这个定义。同情固然是值得同情,但这种处理方式,的确让人觉得有点恶心。
所以我们回到标题上的问题来:为什么我们更喜欢小龙女?
因为小龙女首先是独立的。她自小父母双亡,被师傅收养之后练就了一身绝世武功,并且是一派掌门,所以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她一直表现得很有担当(比如说在李莫愁入侵古墓的时候,她宁可与其同归于尽也不违背自己的誓言,并且把生的机会留给杨过)。
其次她善良,处处为人着想(虽然她对于不相干的人也表现得比较冷漠,但是对于相干的人,却是一片热心赤肠,比如对师姐李莫愁,对公孙止)。
最重要的是,她的天真是真的天真,不掺假不兑水。小说中写她的心理活动,真的是简单到只有是与不是(比如她喜欢什么人,讨厌什么人,只是看他们是不是同意她和杨过在一起)。她之所以对人冷漠,不过是因为“世上所有人都是坏人”。
反观王语嫣,和小龙女比起来,她没有主见,没有担当,善良不善良呢也不太好说(对几次三番救她命的段誉,她依然表现得极为冷漠)。
金庸后来修改了结局,王语嫣最终还是选择了留在慕容复身边。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这个结局,我其实觉得是对王语嫣形象的一次拔高。对于王语嫣这个人来讲,对慕容复彻底死心之后就立刻和段誉在一起,大概并不合情,但是合理。因为她本身就是无根的藤蔓,只能攀附于别人生长。
据说女人不懂爱情,都是谁对她好她就跟谁走。在女友面对两难选择的情况下,我们一般都会给建议:谁对你好就和谁在一起!
然而这个建议的合理性是基于什么呢?在你做出这种选择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是不是心甘情愿?
对于所有的白玫瑰们,人生已然过于一帆风顺,风平浪静。如果要保证后半生的幸福,我的建议,要么彻底天真,要么打碎自己的世界,一切重来。对于那种什么也不做就想坐享其成的人,我只想说:
王姑娘,求你放过段公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