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七年,距离自己毕业已过去七年之久。按照生物学的说法,七年意味着人体细胞已全部更新一次,新陈代谢后的你将不再是七年前的你。那么七年前的记忆呢?会不会也在经过年年岁岁地过滤之后所剩无几,不再深刻,变得经不起重拾?
我是一个不愿回忆过去的人,因着理性大于感性的性格,我始终认为当下以及未来才最重要。与其执拗于那些旧时光,心生“如果当初”“假如”这样的字眼,不如放眼于未来,珍惜当下,即便往昔的回忆一直与我遥遥相望,我也始终拒绝路过,有些决绝,又或许是等待一个契机。终于,恰逢又一年毕业季,单位征稿,又正值是自己迈入30岁的第一年,也算是迈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于是心生感慨,决定写篇文章以纪念自己一去不复返的青春,以及将要到来的而立之年。
2010年的夏天于我而言,是毕业的季节,是一个蕴藏着蓬勃生机的季节。春花已落,夏叶未老,生活与理想十几年的分野也许会在毕业之季弥合,这是破土重生的另一大好时机。身边的朋友,保研的保研,出国的出国,剩下的则是天天厮杀在各种offer里的同学。此时被问到的最多一句便是“你去哪?”,仿佛一纸offer便可以改变人生,从此分出个三六九等。
毕业季让我们拔苗助长似的突然成熟起来,昔日里那些要好的同学们突然变成要相互争夺offer的竞争者。毕业季让我们摒弃了一切不切实际天马行空的想法,从象牙塔尖跌到泥土里,被迫脚踏实地。人人渴望拿到自己向往的offer,从事自己热爱的职业,可在被现实撞的头破血流之后,又不得不为了生计而屈就于一份并不满意的offer。毕业季永远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季节,也许在现在看来毕业后的第一份offer真的没那么重要,只是在当时年少不知愁的日子里,它就是显得无比重要。好在我有幸进入XX(单位名下同),倚仗XX强大的发展平台,从而符合了外界以及家人期许的标准。我站在了一个预知的终点和另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起点上,一边恋恋不舍地回首,一边沾沾自喜地前瞻。
尽管我已拿到了令人羡慕的offer,但遵从内心我始终认为,无论是保研还是出国读研,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无论在毕业后的表达方式与内容如何不同,这都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殊途同归。因为我们终将都要去过那谨慎而严肃的生活,终将慢慢变成别人口中的“大人”。而过去那些浅薄无知,横冲直撞的青春岁月,已无归期。
有此顿悟是源于工作之后偶然的一次同学聚会,大家聊着各自的现状,贯穿席间的只有四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买车,买房,结婚,生子。无聊至极。我惊奇的发现,毕业之后同学们仿佛没有开启新的篇章,而是一头栽进柴米油盐里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20几岁的年纪仿佛活成了七老八十。曾经快马仗剑、自带傲气的少年一瞬间变成了死气沉沉的无聊欧巴。我当然知道,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正常轨迹,可是反而听着是那么让人沮丧。眼前的这些人,曾经是多么有趣而富有热情,有着爽朗的笑以及不服输的冲劲,即使当年前途迷茫方向模糊却不失奋力一搏的激情。可现如今,随着时间轰隆隆地跑过,同学们都年岁渐长,过了意气风发的年纪,慢慢变成了无聊的大人。终究,我们从每天都吸收新鲜知识的校园,踏入了每天需做着重复工作的社会,长大之后的每一天跟其他时候的每一天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重复地走着从家到单位的路,一切都平凡得那么顺理成章。
幸好XX是一个十分注重员工培养的企业,无论是工作能力的培养还是员工业余兴趣的培养,都让身为XX人的我应接不暇,不亦乐乎。工作中有XX大学,后备人才库这种网络课程可供员工自主学习,增长知识。工作之外亦有社团活动,才艺大赛,读书征文等活动来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在XX的每一天都让我依然保有好奇心,有热情,愿意付出努力去追求自己所憧憬的未来,在谈及理想与远方时,依然能够目光闪烁,充满期许。在物质生活丰富得不需要信仰来支撑的今天,身为XX人的我依然有足够精力去关心自我心底的小情调小文艺,而不至于混迹在目光呆滞的人群中随波逐流。
一寸光阴一寸金。很喜欢王潇说的那句:“记住那关于光阴的教训,回头走,天已暗,你献出了十寸,时与分,可有换到十寸金”。永远不要把自己的时间消耗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之中,正确的生活轨迹应当是在努力工作,结婚生子,柴米油盐之余,依然保有内心中的一片净土,既可以做一个循规蹈矩不动声色的大人,也可以做一个兴致勃勃与90后一起谈天说地的前辈。所有平淡无奇的生活,都可以用读书、写字、学习、旅行来装点,生命里有着如此多种的度过方式,千万不要选择最无聊的那一种。至于标题中的那个问题,毕业后,我们会不会变成无聊的大人?至少我没有,那你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