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金钱始终如影随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老舍先生于1934年8月到青岛,担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1937年8月应齐鲁大学文学院的邀请,赴济南任齐鲁大学文学系主任。根据在青岛三年艰苦、难忘的教书和写作生活,他写了《有钱最好》一文,从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窘境,“诉苦”般地叙述他在青岛受的各种“洋罪”,画面幽默且真实,透着生活中的种种无奈。在文章最后,老舍先生说:“所谓洋罪,是我的毛病,穷。假若我一旦发了财,我必定很喜欢这里。等着吧,反正咱不能穷一辈子。”老舍先生最后道出了要发财的愿望:有钱最好。
回溯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人类自从原始社会的自给自足,进入商品交换社会,产生了货币之后,钱这个东西,就像一个幽灵,阴魂不散地游荡在人世间的每个角落,充斥于每个人的生活甚至于灵魂。从呱呱坠地到垂暮终老,你每一天都会深切地体会到: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一钱难倒英雄汉的事例,自古以来比比皆是;不论是贩夫走卒,还是富商巨贾,无一不为利起早的,正如李宗盛在《凡人歌》中所说“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花钱和挣钱的过程,每个人不是在花钱的路上,就是在挣钱的路上。人的一生,就是在与金钱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不断博弈。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固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审视金钱与人生的关系,但要摆脱物质的困扰,不必为了生计而低头,享受生活的安定与自由,坚守独立的人格,君子爱财也就无可厚非,只要是取之有道,只要不见利忘义,只要不利令智昏,何乐不为?
人性在金钱面前往往是很脆弱的。古人云:仓廩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彻底道尽了满足生活基本保障的重要性。在基本生活没有保证的时候,只有“大丈夫”的人性才可能做到“贫贱不能移”,而普通老百姓就非“移”不可了,即使是“大丈夫”在面临“饥饿”和“死亡”时,也很难经受住考验的。老舍先生在1937年5月给《论语》编辑的一封信中这样写到:“8个月来的写家生活经验给我证明,卖文章吃饭,根本此路不通。此后仍当去另找饭碗,放弃写作。饿死事大,文章是小。”发出“饿死事大,文章是小”这样的感慨对一个文人来说是怎样的无奈和悲哀啊。
有钱了,你不必为一日三餐发愁,不必为房贷、车贷发愁,不必为子女的读书求学费用发愁,不必为父母的医疗养老费用发愁;有钱了,你不必屈膝卑躬地为五斗米折腰,你不必唯老板是尊,可以随时地炒老板的鱿鱼;有钱了,你不仅可以有财务独立,更重要的是保证你有人格的独立。
有钱了,你就可以财大气粗地释放你的霸气和情怀,你可以土豪式地一掷千金,只为博得众人的喝彩,满足自己的虚荣;你炫耀式地乐善好施,彰显你的高尚和爱心。没有钱,神马都是浮云。当你的才不能生财时,你不是酸,就是穷,所谓的情怀,都是衣食无忧之后的富余衍生品。
有钱真好。
王小波先生说:“钱这种东西,我们将来会有的,我对此有信心。”当下就是要好好地挣钱,不必一夜暴富,不求大富大贵,只为一日三餐。
有钱,可以将其视为一种盾牌,守护你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