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此一生,終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人生真的很奇妙,说短不短,几十年的光阴,足以将不谙世事的小孩炼化成为熟稔“规则”的舵手。操纵着人生方向风雨颠簸中奋力航海的我们,忙碌一生,是否真的能对着自己的心说:这个世界,我来过。现在我要走了,我很幸运,我不后悔。能如此坦然的人应该屈指可数吧。到底是什么束缚了我们,从几千年前的封建礼教到现在谓为大开放大民主的社会,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奋斗一生,却找不到那潭释放快乐的汩汩清泉?也许是所谓的“别人眼中的我”。为了这或许称之为他人对我们处事作风的评价,我们陷入了一种无法挣脱的泥淖,有时气愤自己没有发挥水平到极致,有时做过多无谓的猜测,沉溺于那个自己心中所构建的虚无偏执却对填充自己心灵必不可少的幻想中,那可真的是多么愚蠢啊。真正的智者是不拘小节并豁达乐观的,杨绛先生说过:世界终是我自己一个人的,与他人无关。或许我们更该坚信“路遥知马力”的力量,单纯的做好自己的事,培养好自己的小兴趣,照顾好自己的家人,不做无意义的猜忌,不计较锱铢的得失,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眼睛,那生活可能会时刻给予你惊喜,你会惊讶于上天对你的垂怜与关爱,那么温暖,那么持久,那么令人钦羡。
还记得看过一篇文章,作者与友人约好去登高探险,当他们精疲力竭的倒地而坐时,却惊奇地发现旁边的石缝中开出来一株纯白色的花朵,迎风傲然挺立着,与周围的石块似乎显得有些扞格不入。作者不愧是具有发现自然惊美之人,三两下转动手中的单反,摄下了这感动他的一幕,并配文:“山中傲然独立的花,并不在乎有没有人见过她,即使在狭缝中,她依然坚强的绽放着最热烈的美。”是的,这世界,她拥有过,在这高耸的大山中,她精彩的生活过,只为了不负自己想迫切点缀春天的心愿。虽然人类拥有智慧的大脑,拥有着统治这世界的权利,可是有些方面,我们确实需要谦逊的向其他生物学习。“野火烧不尽”的小草生命力蓬勃,什么都阻碍不了它们生长,成长,一片片绿意盖满了你整个眼帘。草儿将消灭它的枷锁当作再次生长的动力,并愈长愈盛,一眼望不到边。
有时命运的枷锁是致命的,是不可改善的,一出生就注定了的。比如:残疾。这个冷酷的字眼使我一想到它就心生畏惧。没有什么比在蓝天白云下自由奔跑更使一个孩子感受到自由的力量了。可是,有缺陷的孩子呢?如果它不能像常人一样行走,那么这种快乐可能会转化成加倍的痛苦,折磨他,侵蚀他的心灵。他也许会变得孤寂,敏感,讨厌一切外出社交活动。如果是个男孩子,他就无法帅气的投篮或踢球,女孩子呢,她就不能优雅的舞蹈,展现她与生俱来的娇媚的姿态。这真的是很残酷的命运的玩笑。虽然我不是上帝的教徒,但我依旧相信那句被嚼烂了的安慰话“上帝给你关了一扇门的同时,也给你开了一扇窗。”50%的事实或许真的如此,谁也不知塞翁失马究竟意味着什么?聪慧坚韧的年轻人会不会依靠自己的智慧头脑将这枷锁转变成优势?世界的生存法则很多,关键在于不要死缠住了一处而乱了整个大局。只有经历磨难的作家才写得出扣人心弦的作品,只有经历痛苦的歌者才能吟出动人心弦的乐曲。画家半夜起床,来到萧瑟的树林边,也许不是他秉性的痴狂,而是他在制造一种或许可以称为“灵感”以及“磨难”的东西。没有充实的本体,是断不可能创造出流芳百世的感人作品的。
有的艺术创作者人到中年甚至突然抛妻弃子,来到艺术之邦,潜心做学。可我却是不能欣赏这种行为的。虽然他抛弃了亲情、爱情的枷锁,可他又为自己的这一做法制造了更多更沉重道德的枷锁。在艺术层面上,他值得钦佩。而在道德层面上,他需为之付出代价。这并不是我主观臆断的强加于天才艺术家道德的准绳,而是亲情、情爱是这个世界上不能或缺的东西。血缘是永远割舍不断的,无论相隔多久多远。不顾其他,冲破藩篱这句话说的并不是不顾家人。且永远永远不是。
爱生活吧,爱周围的一切吧。因为即使不爱他们依旧存在,那不如宽容所有,善待所有。以谦逊的心,做善良的人,成为真正的自己。施展双手,不吝付出。我们终此一生,什么物品都带不走,什么痕迹都留不下。唯有你做的每一件善事,会在未来的某个瞬间,发光发亮,说“世道轮回”有些过于玄乎,那就称之为“报答”吧。
愿珍惜当下,希冀未来,每一个明天都充满微笑,每一个晚上都好梦相伴。富有时有绸做衣,清贫时有星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