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老家似乎一天时间特别长,睡了两三个小时的午觉后就到了吃晚饭的时间。
桌子上鸡鸭鱼肉各种传统的新鲜的菜式、各地水果点心等琳琅满目,中秋节重要的代表性食物月饼却成了最不受欢迎的一道点心,只能象征性的摆在餐桌的角落。
不过六点半,全家人就已吃过晚饭,一桌子大人围在餐桌边开始聊天,各家八卦,挣钱的艰难等等,孩子们却各自玩着微信,刷着抖音,沉浸在自己欢乐的世界里。
而我儿时的记忆中,中秋节是美好又浪漫的节日。我记得我们家的晚饭一定会在天黑之后开始,而晚饭的第一道菜一定是上月饼。那时农村的月饼种类很少,也很稀缺,有些非常贫穷的人家甚至根本买不起月饼,只能自己在家用面粉米粉等材料做成大饼,给孩子和家人过出中秋节的仪式感。
我记忆最深的是我们家吃的月饼是那种很大一个的麻饼,没有馅儿,上面有一层白色芝麻。晚饭开始,我爸就会在我们几兄妹期待的眼神下像变魔术一样将一个大大的月饼拿出来,然后切成几块,于是我们就开始抢着,尽量挑到感觉最大的那块。
那时中秋节的晚餐也不会像现在这般丰富,能吃到猪肉就非常开心和幸福,于是过节成了儿时最期待的事情。
而中秋节又比其他节日更浪漫。晚饭过后,我们将凳子搬到院子里,爷爷和爸爸各自泡好一杯茶,我们围坐在身边,一边望着天上的月亮,一边听着爷爷和爸爸给我们讲故事。
那时,我最喜欢听嫦娥奔月的故事,小脑袋瓜里总会跟随着故事情节脑补很多月宫里的画面。除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爷爷还会给我们讲很多爷爷和爷爷的爷爷的传奇故事。爸爸则会给我们讲他在外地工作遇到的各种奇闻异事,那时我充满着各种幻想,总在想外面的世界究竟有多大?天上究竟有没有神仙?嫦娥是否知道我在看着她,她是否也能看得到我们呢?
慢慢长大后,一个个儿时的疑问逐步逐步得到解答,却在每一个节假日发现,儿时的乐趣与幸福感也在一个个消失。我们或已经被生活折腾得忘记了儿时的梦想,或已被现实粉碎了儿时各种脑洞大开的幻想。我们也懒得再追求所谓的仪式感。一盒月饼已经成了当今你送我我送你一种礼尚往来的礼物,却早已失去我们对它急切的期待。
我们的孩子也不再热衷吃上那块期待已久的月饼,甚至很多时候只能逼着他们吃以表示吃了才算过节。孩子们对节日的期待是:终于可以放假了,终于可以尽情的玩几天手机啦。他们再也不屑听老人们讲过去的故事,也不愿再与家人围坐在一起喝茶赏月。
时代进步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的孩子再也不用像我们儿时那样为了能吃上肉或水果点心巴巴的数着日子期待着下一个节日的到来,他们小小年纪就能看到外面偌大的世界。
可是,为什么我内心会有一丝伤感呢?为什么我内心会渴望与孩子一起坐在月下一边赏月一边给她讲那些过去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