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或职场中都会遇到焦虑,比如年轻员工担心工作业绩无法完成影响升职加薪,或老员工遇到年龄危机担心被优化等等,如何看待焦虑?
对于焦虑,我的理解是预期偏差,即目标与现实的差距,是对未来不确性的不自信或无能为力,焦虑一直伴随着我们存在,但克服焦虑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永远是改变现状,改变自我,改变生活,无形中将焦虑的干扰减少到最低。
一、合理规划目标。
比如,公司制定激进的业绩指标或回款目标,没有认清当下经济及行业发展形势或自有资源支持能力,目标无法完成,导致运营线条相关的部门年终奖为0。
员工对于自我和职场认知不足,职业规划为本科毕业进入职场三年内当上集团总经理等不切实际的目标。
所以,应从实际情况与自身优势出发,制定合理目标,有序推进,量化进度成果,逐渐筑强信心。
二、行动方法。
有些员工在年初规划的完美升职小目标,却在年终无法实现。因为设定目标后,在行动中没有聚焦目标实现的关键线路,比如,缺乏向上管理,没有百分之百的行动力,责任心不足,工作效率低,只有苦劳而没有功劳等。
所以,明确目标关键点,重点突破,高效执行,获得有效成果,得到公司的认可。
三、调整思维。
只有变化是永恒的,不确定性伴随着每一天。
比如,面对同龄人的职位晋升或发财致富等,随着差距的拉开,容易引起内心的自卑感。随着年龄增长,肩上的责任越重,子女教育,老人的健康等家庭开支的增加,收入却没有大幅增长等等,这些都是在人生前进中不断产生的“焦虑”。
所以,面对现实,调整心态和预期。
比如,没有机会晋升管理岗,也许是缺乏管理能力和领导力,或者自己更适合在技术岗上发光发热,那就在技术领域发力做到专家。
比如,现实的买房问题,一线城市的房价太高,可以考虑二、三线城市,虽然待遇不如一线城市,但房价和消费水平低,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找到适合的环境,幸福感会更高。
总之,正确看待内心需求,脚踏实地,让目标及风险可控,成就感和动力爆棚。欲望是一种动力,但过高的欲望,容易给自己制造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