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主题:聚焦学习任务常态课堂剖析。
板块一:团队内交流
就上次课题会分的团队为单位,就团队内某一成员的一节课从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生们的学习历程进行交流分享,可以侧重于自己团队研修的主题(倾听、理答、小组合作)。(时间20分钟)
在分享之前吴大朋友给了我们一些干货:
1、 今天是咱们第一次在养自己的“孩子”,不管哪个团队都涉及至少三个学科,那研究出来的干货其实是不分学科的,要在所有学科都能落地;
2、 咱们现在要从研知识到研学习方式过渡,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学生的表现来推测你的学习任务设计的怎么样,学生永远是你教学方式反馈的主要人物。所以分享的时候就从学生的样态来分享自己这节课设计的如何;
3、通过观察大家刚才每组讨论的表情,发现有茫然的、有身体在的、有努力听那个发言人说的,其实小组合作中分享人在分享时可以随时关注,然后问:我哪个地方说的不太清楚?小组合作的愿景是学习力强的尽量克制自己不说话,先让学习力弱的成员发言,自己记录关键词,当别人分享完后可以进行补充。
板块二:团队分享
第一组(倾听):
分享人:贾晓琳
课题:《小毛驴》
教学目标:1、能掌握16分音符节奏;
2、有感情的演唱;
3、结合歌曲旋律的特点给歌曲加装饰词。
任务一:根据节奏来模仿小动物叫声。 以这些形象的叫声带入歌曲当中,然后运用到节奏当中,更形象有趣,学生达成率80%。20%或许孩子没有理解我表达的意思吧。
樊老师补充倾听的方法:师与生的互动师小动物的叫声,生小动物的叫声。生于生的互动生举手可以提出问题,会的学生进行回答。
吴大朋友:这其实就是“六不讲”,但这还不是真正的倾听,这应该是一种学习方式,真正的倾听应该学生是走向理答,它的表现应该是理答。
任务二:有感情的演唱《小毛驴》
以一带三的互动形式进行学唱歌曲,听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第一遍学生很有激情去唱,第二遍比第一遍欠点,第三遍就会出现疲劳的状态,这个时候老师会及时倾听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然后给予纠正。
任务三:结合歌曲旋律的特点给歌曲加装饰词。
孩子先用耳朵去听,然后加上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加入的词,以兴趣为主,创编儿歌。
吴大朋友总结贾老师训练倾听的方法:
1、关注不举手的;
2、关注错误的回答;
3、让自己的学习任务学习方式更有趣。
第二组理答:高老师《爱护我们的眼睛》
目标:1、了解眼睛的外部构造,感受眼睛的重要作用;
任务一:同桌互相观察眼睛的外部构造。
任务二:小游戏 充当盲人
师:拥有一个明亮的眼睛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景。(学生欣赏图片)
2、了解近视的危害;
出示眼睛近视率的比例数据。
师:看完这个案例,你想说什么?
生1:我们要爱护自己的眼睛。
生2:我们应该保持正确的坐姿。
生3:我们要给眼睛放短假,眼睛才不会请长假。
师:你这个可以作为宣传爱护眼睛的标语呀!
师:那近视和远视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讨论得出有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
师:你了解近视吗?那么戴眼镜会给你带来哪些困惑?(课前学生已进行调查)
小组分享汇报。
任务三:如何爱护我们的眼睛?
通过观察哪些小朋友姿势不正确?吃什么可以保护眼睛?学生特别积极回答,参与度高,师进行引导追问。
最后随堂练习:90%学生都可以完成。
明老师补充总结:宣传标语算一个拓展指导理答,近视与远视区分算是一个课堂机智,漫画儿歌也应算是一种理答方式,最后的追问学生算是一种追问理答。
吴大朋友:理答是什么?我们为什么研修理答?理答的方式有哪些?这样的理答方式指向孩子们的什么能力的提升?接下来我们有必要去梳理推进一下。
第三组小组合作:任丽萍老师《快乐的午餐 比多少》
目标:1、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中,直观认识两个数量10以内间的相等图,不等关系。
2、结合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清楚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任务一:观察情景图,小松鼠有多少只?盘子有多少个?
任务二:勺子有多少个?同样和小松鼠比多少;
任务三:杯子有多少个?同样和小松鼠比多少;
结合情景老师用圆片代表小松鼠,红色正方形代表盘子,蓝色正方形代表勺子,绿色的正方形代表杯子,任务一出示,小组合作,就是同桌合作说一说,摆一摆。
学生表现乱摆,这个时候老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更好去摆,摆完以后同桌去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表达能力比较欠缺只会说谁多,谁少,不会说多多少,少多少。
小组合作培养:同桌利用手中剪的圆片,合作指导摆。
吴大朋友总结:小组合作如何做到分工明确。这是接下来我们研修的方向。
板块三:总结
吴大朋友总结:
接下来我们每个团队要做的:
1、自己团队研修的这个主题是什么,大概念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去研修它?以及培养方式是什么?平时课堂上搜集一些资料,再形成干货分享,组长梳理保存。
2、小组分享时保证每个人都发言。主分享人说完其余人随时补充记录。别的小组分享完后你也可以沟通发言。
吴大朋友带给我们四个故事:
故事一
问题:孩子自我超越的契机在哪里?
题目:《No more toys》
预习单:你都有哪些玩具?再跟你的同学分享。
A同学卡片做的很精美,上面只有四个单词(他们都已学过)。
B同学卡片做的比较粗糙,卡片上虽然只有三个单词,(但对他们年龄段来说比较复杂)。
卡片精美度重要还是卡片上的单词重要?大家一致认同单词更重要。
同桌分享自己的预习单,B同学分享时有两个单词不会读,询问小组别的同学后都不会读,就去问老师了,老师说,你不会读怎么写到卡片上呀?B同学说他爸爸教他读了 可是忘记了,于是老师把自己的手机给他查。
反思咱们的课堂会不会也让孩子去查手机、查电脑?在查的时候小组其余成员都认真趴在那看,每个人学习力很强,都想知道这两个单词怎么读,由于时间关系,他们组只解决掉一个,这时上课了,每组上来展示,每个人只能说一个单词,注意:不准重复。这个孩子是第7个展示,他忘记又刚才查的单词了,分享了toy car,你说的别人已经说过了,娃很茫然的下去了。后面的时间他也进不去这堂课了,所以说老师的肯定很重要……
故事二:耳熟能详的古诗,孩子们的理解程度在哪里
二年级或许没有上过《登鹳雀楼》这节课,他已经会背这首诗了,但孩子们不知道鹳雀楼在咱们山西省永济市,当老师一说,学生很自豪。难点:会背但理解不是很好,包括本首诗是描写日出还是日落,其实是描写日落的,“穷尽”意思不理解。所以需要咱们设计有效的学习任务,关注学情。
故事三:观数学课:用字母表示数
预习单:根据学生的年龄写出教师的年龄,表格形式角度1学生年龄,角度2教师年龄,角度3我的结论。前提条件是老师比学生大20岁。
A同学:11+20+1+1+1+……=?这是学生的结论。
猜测:学生不会用字母表示数。
B同学:A+B=31,A是学生,B是老师。推测:这个学生他还是把老师和学生的年龄关系不能清晰表达出来。
所以观课要记录孩子的学习历程,然后猜测学生哪里不会。反馈给执教者,跟执教者一起研修去解决。
故事四:面对海量的信息如何引导孩子去探究。
这次11节国课程展示大部分都是课前搜集资料,但是是否提前给孩子说清楚搜什么,还是给一个主题让孩子们去搜,兴趣最重要。所以我们一旦让孩子去搜集资料,老师出主题,学生对这个主题产生疑问,我想了解这个主题的哪个角度,他就有兴趣去解决。探究的板块,应该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马校长总结:
1、环节一和二是否重复?
2、别人在分享时更多的人是在听,比较懵,如何解决?
3、分享时应该详细分享你们组主攻的那个主题,其余略讲。
大家针对此再进行商讨,最终每组确定了自己接下来如何去改进完善。
相信我们会越做越好!
板块四:下期预告
主题:《论语新解》学而篇
主持人:明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