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位男神级别的前辈有了面对面交流,又和一位女神级别的前辈有了神交(读了她的书),感觉心里又泛起了很多思考。但是都是片段化的,这里一点那里一点。为了怕自己忘记,先随手记录一下。实在不知道这篇文章该取个什么名字,就当做随笔记吧。
1.关于吸引更多资源和关注
男神:
哭诉做不好是永远没有办法吸引到资源和投入的,一定要先做出来一点成绩,让手握资源的人看到变好的可能性,才会愿意投入资源。
在企业初创期,说是欣欣向荣,不好听一点,也可以说是百废待兴,一切的一切都有待优化,都急需资源。这个时候资源如何分配呢?资本是逐利的,如果只强调投入,没有看见产出,甚至没有预期,可不就像是垃圾股,深居一定位置的人都不会那么傻当成韭菜被收割。
女神:
“哭诉”技术内容重要性,希望引起关注是最无效的。我们要站在哭诉对象的角度,我们能够解决对方工作当中的什么痛点?比如CS关心的是cc和service call。项目经理关心IB。研发同事也很头疼术语不一致,研发文档五花八门的情况。而市场部门希望自己的宣传是有的放矢,不是空中楼阁。这些都可以落实到技术写作规范和高效技术传播中来。而这些都是我们能够吸引资源和关注的好方法,因为看起来是你在帮他们解决问题,而不是你在贩卖你的思想,占用他们的资源。
我:好哭的孩子没奶吃。
2.如何提升团队重要性
男神:
不要把技术文档部门仅仅定位为写作手册,也不要把翻译仅仅定位成语言转换。你的部门如何定位是由你来决定的。千万不要把事情总往外推,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如果承担的业务并没有拓展,又如何指望团队的壮大。
所做的工作,如果只是量变,更多管理者会倾向于提高团队效率,而非增加更多人员。只有在质变,业务内容有扩展时,才有可能带来团队的扩展,壮大。
女神:
技术内容不单单是用户手册这么简单,贯穿售前售后各个环境。包括售前的datasheet brochure,售中的用户手册,培训文档,以及售后的升级指导等等。
应该更好发挥技术内容正确性,深挖技术写作价值。能跟把研发,产品和用户之间的知识鸿沟一点点填平。
我: 要想友情不塑料,先要提高你的重要性或者不可替代性。
3.如何保证技术写作源头的正确性
男神:
制定规范,提供模板。
首先,要把规范立起来,哪怕最开始没有人遵循,没关系,自己团队内部先按照规范操练起来。在起效时趁热打铁,再对外推介。最好能够把规范嵌入到公司的流程规范中,并且在作为重要节点的考核项,KPI。
其次,提供必要的模板,越详细越好。在模板中,要把技术写作的理念糅合进去。比如,做好内容分类,任务,概念,参考信息之间不能杂糅。不同类型主题要包含哪些写作要素,在模板中也要包含。一个主题内容不能过长,等等。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保证素材正确性,离开正确性谈易读性,易检索性都是无根之萍。
做好把关,对于输入的文档,进行客观量化的质检,必要时弹回重写。产品研发工程师应该承担起手册素材质量的责任,作为职责项目。如果自己研发的产品,自己都说不清,遑论别人?
女神:
提供结构化的内容模板,对于同类型的文档,素材输入时就要按照固化的结构化的模板,告知需要包含哪些内容模块。并把每一个内容模块的要求描述清晰。保证输入的素材完整,无遗漏。同时也会很方便地在对应位置抽提对应信息,极大提高后期加工处理的效率。
我: 世间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跟随你的脚步。
4.面向对象写作,提升客户满意度
男神:
国外客户重视文档,因为没有便捷的语言交流和随时的客户培训解答和service call。所以要做好文档本地化处理,符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实际使用需求。
手册不能面面俱到,做成工具书,必要的时候才参考一下。而是要区分场景,指导用户更好完成任务。不能简单把所有信息罗列堆叠在一起,让用户自行判断如何使用。另外,看完手册应该让用户对待完成的事项跃跃欲试,充满信心。而不是忐忑迷茫,觉得困难重重。
女神:
了解你的用户,提供与他们知识和认知水平相当的指导。千万不要把用户当成傻子,写一个复杂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要把键盘按键和鼠标控件逐个介绍一遍。如何插拔网线都写大半页纸,都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哈。
我们要允许一部分手册内容随着用户认知深度提高而“消失”。不是强行删除,而是可以让用户做到视而不见。
虽然,尽量做到简单化看起来是尊重用户,实际上过多冗余信息,对于已经信息过负荷的人来说,都是噪音。没有人愿意被挡做傻子的 吧?要善于与时俱进,动态调整内容策略,更好匹配用户水平。
我: 把自己内存清空,当成是终端用户,再来读读自己的文档吧。我保证不打死我自己。
班门弄斧,现学现卖就先到这里啦,困觉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