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做一个项目或者事情之前,要去做调研。
甚至毛泽东在写《调查工作》时,就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所说的调查,就是调查研究,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调研”。
当然,毛泽东的《调查工作》主要指,要想获得革命胜利,就要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就要做社会调查,书中对调查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和技巧做了详细说明。
我们今天所说的调查研究,主要是“市场调研”。
说到市场调研,现在的人都不相信,甚至出现“调研无用论”。事实上,不是调研无用,而是错误的调研没有用。
调研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证明推测,更不是找依据。
调研的目的是什么?
调研的目的一是找参考,二是找启发,而不是找依据。
从这里来说,市面上绝大多数的调研,出发点就错了。调研就是盲人摸象,所有的调研都是不可靠的,特别是调研数据,往往是错误的问题决定错误的答案。
我们能以调研报告来做决策吗?如果一个调研报告就能提升决策的质量,那么经营就真的是科学了,只要是科学,就有具体公式和方法,按照这个逻辑,所有人都能依靠调研报告获得成果,那么这个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应该是调研公司了。显然,调研公司并不富有。
对于一个决策者,给他决策和创意带来巨大影响的往往是认识了某一个人,进行了某一次谈话,或者读了某一篇文章,又或遇到了什么事情,突然给他带来启发。
西方红调研的十大原则:
1、调研的关键,就是了解消费者的故事,这个故事里又时间、地点、过程、情绪。
2、调研就要调研行业的竞争史,里面有大智慧
3、调研要下到基层去和店员交谈
4、调研要观察消费者消费的完整过程。
5、消费行为是调研的关键
6、调研是持续存在的工作,不能停止。
7、最大的调研就是生活积累
8、正确答案是不需要调研的
9、调研就是策划,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证实和打消假设。
10调研就是问出正确的问题,而不是问问题。
1、调研的关键,就是了解消费者的故事,这个故事里又时间、地点、过程、情绪。
调研报告,是最没有价值的东西。因为调研报告,都是结论,如果你不在现场,就没法进入语境,没法看见销售现场的环境,没法看到商品陈列展示,没法看到消费者的一举一动,没有看到购买过程,没看到使用过程,没有看到消费者使用过后对商品的处置和评价交流过程。所以说,只看报告来做决策,基本上都会被误导,做出错误决策。
世界著名的公司的做法,就是现场去获取数据。英国瑞安航空公司的老板,从来就不看调研报告,但是他每周都会搭乘四次自己共公司的航班,直接跟消费者进行沟通。日本丰田的高层,每年会亲自到4S店去蹲点好几天,就是去店里观察顾客的购买行为。
所以,调研的关键是了解消费者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有时间、地点、过程和情绪。所有的都历历在目。
对产品的策略、营销的策略,就是编写消费者故事的剧本,如果你脑子里没有故事,只有数据,你就什么都不会。
2、调研就要调研行业的竞争史,里面有大智慧。
我经常说,这个世界不缺正确答案,缺的是找到正确答案的方法。
所有行业的智慧,都是过去一代一代人的智慧、经验、教训之中,我们只需要去识别,是使用就行了。
比如我们研究一个快消品,我们就看这个行业,同类型产品,过去十年他们的所有动作,以及这些动作带来的效应,我们在做创意策划时,心中就有数了。
而这个调研方法,我们只需要通过行业人士访谈就可以得到。
3、调研要下到基层去和店员交谈。
调研要自己亲自去,不能搞问卷让别人去收集,而且要到基层去,和店里的店员谈话。没有什么调研方式,比谈话带来的东西多了。
其次,跟店员谈话,一定不要问“专业的科学问题”而要问“家常问题”。
比如你问,咱们顾客都是什么职业的呀?店员就很难回答,因为这个时需要你亲自分析的。你要问店员,今年卖了多少钱?这类问题,店员回答起来,就没有压力。
4、调研要观察消费者消费的完整过程。
调研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要静下来,深入一线,去观察消费者的消费完整过程。
在一个店,你和店员详谈之后,不妨待下来,观察两个小时。
比如你在超市观察牙膏的消费,观察走到牙膏货架的人,你就会看到这样一个过程:一个顾客推着购物车走过来,一边走一边浏览货架上的牙膏,停下来,注目于一盒牙膏片刻,继续往前走,停下来,拿起一盒牙膏,看看后放下,又拿起一盒,看看再反过来仔细看背面的文案,放回货架....
这样下来,你会发现,顾客购买一件商品,居然又这么多动作。这时候,你不妨送对方一个小礼品:”我想耽误你几分钟时间,给您做个访谈可以放吗?“
然后去问顾客,刚才发生的动作,顾客是怎么想的。
记住,稀缺的不是报告,稀缺的永远是创意,最后都要靠创意来解决问题。
5、消费真的行为是调研的关键。
在售点观察和访谈里,我们调研的是什么?是消费者的行为。
如何完整地研究消费者行为呢?我们最常用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举行消费者小组座谈会。
八个消费者一组,有一个主持人,用一种半催眠的谈话方式,探索消费者的观点和形象。这种调研方式被普遍使用,但不得其法。
问题设计得不对,或者主持人水平不够,都会让调研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
关于设计消费者小组座谈会的几个关键点:
1)信息渠道的问题。
千万不能问——“请问你是从哪里知道我们的?”这种问题,就没有任何意义,甚至有的调研公司,还做出20多种信息源的信任度排名,请问这个有什么意义?答案就很明显,最信任的肯定是朋友推荐,最不信任的就是电视广告,但是消费者购买时。但是消费者购买时,不会承认是因为电视广告,消费者只是看到,愿意去尝试。
2)调研消费者之间现有的传播行为。
传播不仅仅是我们去播,更是发动消费者去替我们传。广告语不是我说一句话给消费者听,而是设计一句话让消费者去说给别人听。
“请问你是从哪里知道我们的?“这句话的背后,有一个好问题,就是“请问你向朋友推荐过我们吗?你怎么跟他说的?“
3)调研消费知识和消费观
认知决定行为。这里的关键在于要调研的受众是什么样的受众?就是研究消费者的消费知识和消费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认知”。消费知识,就是他对这类商品懂多少,有多少知识;消费观念,就是他的判断标准。
我们经常说,重要的不是事实,而是消费者的认知,因为这是你和他沟通的基础。
比如,我们去做一个胃药的调研,他对胃药懂什么?他对胃药懂多少?他需要的知识大概有三个:第一,他对胃病的知识;第二,他对胃药的知识;第三,他对胃药患者生活方式的知识。生活方式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什么生活方式导致了他的胃病?第二,得了胃病之后要注意什么?这是消费知识。
对胃病的知识,你要先问他有什么问题,是什么症状,听他怎么描述。再问他是什么胃病,浅表性胃炎还是胃溃疡,这后一个问题,好多人就答不上来。为什么药品的广告太多陈述症状,而不是说具体对病的诊断,就是因为对症人人都会,对病就很多人不知道。
4)不要问消费者思考和总结的问题
我们很想知道,消费者为什么要买我们的产品,很多企业的痛苦都不是不知道消费者为什么买我们的产品,所以我们想问他“请问您为什么买我们的产品?”
这个问题问得对吗?显然不对。
错在哪儿了?错在把自己的责任推给消费者了。消费者为什么要买我们的产品,这是我们要总结的,但不能让消费者帮我们总结,让你问他这个问题,他就开始帮你总结了。
应该这样问:“请问您第一次买我们的葵花胃康灵是什么时候?”“当时什么情况?”“买的时候考虑过别的胃药嘛?”“店员跟你说了什么?”“买了几盒?为什么?”“吃后感觉怎么样?”“吃了多久?”“之后买过几次?”“一直用葵花还是又换了别的药?”“什么情况下换的?”
关键在于,你只需要他回忆场景,不要让他帮你做总结。
5)调研消费者如何使用我们的产品
消费者的如何使用我们的产品,对于产品开发和广告策略,都是有巨大价值的。
药品的使用,有有个普遍性的问题,消费者都是对症下药,症状一解除,他就停药了,或者名知道该继续巩固,但也容易忘记吃药。这样对患者的康复不利,当然,对药厂的销售也十分的不利。
正式洞察到消费者这一特征,一些药企在广告中宣传疗程用药的概念,并有明显的收益。但是,随着药品广告的监管越来越严格,政府规定,如果你的药品说明书没有写疗程的,就不得在广告中宣传疗程,所以这类广告就被叫停了。
调研的四大陷阱
人们常说做调研,缺忽略了调研本身很多的问题,调研方法,调研方案,调研问卷缺乏“顶层设计”,决策者需要调研来做决策,却既没有亲自参与调研,又没有认真策划调研方案。总结下俩,调研犹如四个最查关键的陷阱,让调研成为了伪调研。
第一,调研提问的形式
调研似乎就是提问。但是问题是主观的,有歧义的;被问者对问题的理解又是主观的,有歧义的;被问者的回答就是主观的,有歧义的;调研者对回答的理解还是主观的,有歧义的。调研就像传言,老虎都会被最后传成猫咪。
提问本身,就是问题。
我们总是为消费者,为什么购买我们的产品?事实上,这个问法,就是把消费者带进坑里面。另外,我们在设计问题时,总是让消费者去回忆作答,得出的答案,可能也是错误的。
调研首先是基于观察,观察是前提。所以i我们强调售点观察,远多于问卷调查。
第二、定量调查掩盖了观念形成的过程。
这个观念是怎么形成的,它要通过沟通才能发现,这是一个活的观念,你最后变成了一个死数据在哪里,你本身追求的就是细枝末叶的东西,怎么能够得到全部呐?
所以,我们还是枪带哦,要亲身观察,因为观察吗,才能亲历过程,同时,我们也要强调定性地和被访者深入访谈,并通过这种深入访谈和行为过程的相互印证,真正了解消费故事。
第三,很多调研忽略了普通人对问卷理解的问题,大多数问卷设计都是错的。
比如:请问你是否相信教育是否改变命运?
A、相信 B、不相信 C、不一定
显然这种问题,就是傻子问题
所以我们提出,答案是不用调研的,连这个判断都没有,你就不配做企业。
要是你去问保健品,恐怕所有人都不相信,但是为啥消费者去购买呢 ,所以相信不相信产品,和够不够买产品,是两回事。
第四,颠倒了企业的责任和消费者的责任。
决策和创意是企业的责任,不在于消费者。很多调研就去问消费者,创意好不好啥的,显然不是消费者的事情。
经常有人说,我们的一件不重要,消费者的意见才重要,这个创意好不好,要去问消费者。这就是胡说八道,创意好不好,那是决策者的责任,如何能问消费者。
调研即策划
调研是策划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的工作。
世界上没有客观的调研,所有的调研都是主观的。是先有假设预判,再有调研,调研就是为了证实或打消假设,而不是出一个任务:你去做个调研,回来交报告给我。
调研就像是战争中的侦察。拿破仑的侦察不是侦察,是探查,与其说是发现敌军的位置,不如说是发现敌方的意图。
调研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停的工作。
要随时模拟、思考、学习,不断去培养自己的直觉。
最大的调研,就是生活积累
后序工作决定前工序。
因为营销传播是后工序,所以我们用传播学、符号学的方法,整合了从企业战略、产品开发到品牌营销的整个系统。
营销传播是后工序,但并不是最后一道工序,最后一道工序是消费。所有的一切,最终都由消费者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