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往年的寒假来说,今年的寒假自己真的实在太过“松懈”。不仅史无前例地开启了疯狂的睡眠模式外,自己还过得足够的心安理得。怎么?辛苦了半辈子了还不让享受享受啊哈哈哈?(如果七年就是一辈子的话...)不过自己也并非全然真正意义上的那般懈怠,因为自己每次在睡醒后,自己都几乎不怎么再去刷的短视频甚至听音乐的,只是想着立马去完成当日的例行公事——写作和阅读原著。不仅如此呢!自己的学习的效率也是惊人的高,由于近期一直处于高压状态下生活,反思速率也好像快速迭代了一轮又一轮,好似十月怀胎需要度过的每个月,那第十个月也似乎马上就快到来了......
做个猛人,做的久,想的深,干的狠! 在过去的一两年里,自己着实是在朝着这三个方向同时进发,只不过各自差距由于起步早晚,进展度暂时还真的不那么如意。如果用百分制来评估的话,“做的久”可以打75分,“想得深”可以打60分,那么“干的狠”就只能打30分吧!其实在昨天之前,自己对自己的“想得深”和“干得狠”这两部分是不至于这么低的,可是在昨天看了一篇文章后,自己脑中的概念表、关系表和流程表就立刻发生了变化。那篇文章所讲的道理刚好是拿着自己相对熟悉的投资领域在讲解,于是也就更容易让自己产生共鸣。按照自己的理解说,如果一个人在无法快速赚到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一百万,其实不是环境的问题,而是他个人本身就存在着千疮百孔的问题。好比他就像一个***,全身都是些臃种烂痘......文中还举到读中学时,一份满分为150分的试卷,竟然拿不到120分,那么要去问任课老师,回答也都是一致的——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举一反三能力、粗心不细致......怎么?反过来到了个人发展方面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换句话说,你总不能指望着一个连自身的事情都无法妥善处理好的人去为这个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呢? 一厢情愿或者意味着臆想吧!这就是个人修炼层面,也是做事成事的基本盘。
进一步呢,就是去做选择。毕竟人生都是选择的结果,无论大小。并且选择都是关乎未来的。 写到这就想起来上次跟战友在某个地方吃饭聊天时的一次场景。她在餐桌对面拿着水杯给我比划着说,你看,就连我把杯子拿起和放下所产生的结果都是不一样的......是呀,我们都是懂得这个异常重要且又极易被轻视的道理。只不过区分我们与其他人的关键在于说,我们不仅这么想,也这么去做,于是我们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我们自己所牢牢把控的。至于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把控,又同样被自己的价值观所决定。顺便插一嘴,其实我是有点唯心主义的。因为今天的自己在很多关键部分上的改变其实都是自己在半辈子前认真思考后而设定的。于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下就真的做成了自己所希望的那副模样。就比如自己的性格、气质、体型和外貌。可是与此同时,我也亲眼见证了不少基础比我还很好的同龄人最终草草收场的结局。我后来在反思时才想明白,其原因不是他们不行,而是他们认为自己不行,于是就真的不行了......
今天上午再次读到那位作者今日更新的文章时,提醒我们要懂得这个游戏的规则,知道自己的赚的是什么钱才更重要。于是这又一次回到了关于选择这一话题上。即在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我们该怎么做?那就去倒推!学着去摸透这个社会基本永恒不变的运行规律后,才会对这个社会的规则有所理解,以至于做出更加明智且具体的人生选择嘛......记得几年前看过一篇文章,说为啥那些商界大咖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国家最新政策和方向呢?或许不仅仅是为了积极顺应政策吧!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规则后,更好地去利用bug?或许真相并非如此,但也不妨是一个有趣的思考角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