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系列目录如下,持续更新中,敬请关注!
游记系列之一 女白领埃及冒闯以色列领馆
游记系列之二 我在埃及跳火车
游记系列之三 与埃及人笑怼英语
游记系列之四 耶路撒冷暗流涌动
游记系列之五 进出以色列
2009年的春节前,我和闺蜜杰西卡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作为素有人类大迁徙之称的春运期间,各种曲折不言而喻。
终于,在大年初一的晚上,我们搭上了迪拜转机,终点飞埃及首都开罗的航班,开始了我们二人的有惊无险的中东北非自由行。
我们带上了美金,带上了信用卡,带上了中、英、阿拉伯语三种语言的攻略,更带上了以为足够的证件,自以为万无一失去探寻神往已久的,中东北非神秘之境。
飞机徐徐降落埃及开罗后,首先发现我的2G手机说好的国际漫游没-有-生-效!因此手机附带的英语辞典也罢工了!二人只好依赖库存有限的“哑巴英语”闯荡阿拉伯世界。
出门前没看地图的我们,道听途说埃及的西奈半岛紧紧接壤以色列。于是,在开罗停留的第三天早上,杰西卡执意要去办理以色列签证!
我的内心是不太想去折腾。因为当时以色列政府军和巴勒斯坦军队在加沙地带,正在开战!加之,若更改机票酒店行程,会引起一些麻烦。但是,出于两人同行的原则,只好亦步亦趋相随。
由于网络信息有限,我们决定来到开罗市政厅打听以色列领馆的地址。在中式三脚猫英语和埃式英语的对话中,我们败下阵来。
所幸在街上遇到两个中国留学生纠正了我们对于以色列(Isreal)这个英语单词的发音(时至今日我们每每想起这件事,还觉得大写加粗的囧字压顶),于是我们搭车到达了地处偏僻街道的以色列驻开罗领馆。
隔着围墙,只看到一栋了无生气的两三层砖灰色的小楼,与刚才熙攘明亮的开罗市政厅圆形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走进长长的甬道,远远看到领馆大门口站着五、六个身穿军装、荷枪实弹的彪形大汉,我的脑海迅速闪过好莱坞大片的枪战场景…… 此时,他们显然已经注意到我们了,我们只好故作镇定地继续前行。
走到大门跟前,才看到他们每个人装备有整套子弹袋、黑洞洞的长枪、以及寒光闪闪的刺刀。唯一让人安慰的是他们个个神态轻松,甚至谈笑风生。
问明我俩的来意,我们被准许通过第一道机器安检,工作人员当场把我的口红也打开来查验一番。
最后只允许我们携带办签证所需入内,其余贵重物品,例如相机,背包里的银行卡和更多的现金,统统放在象中学传达室一样的门房的条凳上。我想,如果有什么不对劲,我们俩就此人间蒸发也有可能……
步行上二楼,遇到第二道安检,这次我们的帽子、皮带、鞋子也被除下,所有物品逐一通过安检机器后,我们的钢笔也被拆开来一探究竟。
到了另一楼层,只见紧闭的大门旁边,有个麦克风状的对话装置,我们两个相视苦笑,叫苦不迭自己的蹩脚英语。
果然有些杂音的装置,加上我们可怜的英语听力水平,当然沟通不畅。不一会儿,幽暗的大门后面倏忽闪出一位身材匀称的帅哥:深色的卷发,褐色的眼睛,挺直的鼻梁,穿着深色羊毛衫,温和地问:
“你们为什么不在北京办签证?”
“我们出来前没看地图,到了这里才发现很近(其实,就算看了地图也不够时间办理签证了)……”
接下来又问了几个普通问题,我们都一一回答。估计我们近乎弱智的答案符合他们的要求,终于被允许进入签证室。
一间不大的办公室,墙面上挂着美国刚卸任的总统小布什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一帧照片,我此时此地领悟到两个国家的亲密关系(这在我日后遇到问题起了作用,下节表述)。
办公室的设置和银行办理业务的窗口相差无几。我们刚进门,就看到一位中国女孩在窗口与工作人员争取签证被拒的事情,工作人员还是用不容置疑的语气拒绝了她。
轮到我们,经过了两、三分钟的问答,签证官很自然的说出一个普通的拒签理由,同时准备把证件、资料、申请费一古脑儿推回给我们。
这时杰西卡的英语突然非常地流畅说:“先生,我曾经在上海工作时去参观过犹太人博物馆,因此对犹太文化特别的好奇。既然二战时期中国人帮助了犹太人,那么,我到了这么靠近以色列的地方,很希望去耶路撒冷参观一下哭墙,多多了解你们的文化”。
那个胖胖的签证官,听了她的话,沉吟了两三秒钟,然后说:“你们三天以后,来拿你们的护照。”
五天后,当我们从尼罗河南部城市卢克索回到开罗之后,顺利地在领馆门房拿到了以色列签证。
后来一位曾经游历过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达人告诉我,像我们这样的情况,99%的人都会被拒签的,所以我们在以色列领馆的遭遇超级幸运!
自从闯关般地办理了以色列签证,我对犹太文化兴趣大增。他们守规定(领馆三层高密度安全检查)但不拘泥(包容我们的蹩脚英语和无知),就算身处险境(长年与周围阿拉伯国家有争端),也举重若轻(门口守卫全副武装,却还能谈笑风生),对于帮助过他们的友邦人民,就算事隔多年,仍旧缅怀感恩(所以破例给了我们签证)。
本来以为花个小半天时间,申请签证是一件小事情,结果这个经历不仅为我们的旅途增色,开阔我的视角,甚至对我的人生观都进行了小小的颠覆。
回家之后恶补自己的英语和百科知识,也赞叹法学硕士杰西卡的知识丰富和应变能力。
这件事情虽然时隔多年,仍旧记忆犹新,自从2011年后阿拉伯之春的作用力下,中东北非阿拉伯地区的动荡,更成为游客可望不可及之地,特写此文,以飨各位。
附:杰西卡所提及的史实是1938年,奥地利沦陷在德国人手中,中国当时在欧洲的一位外交官名叫何凤山,在美国领事馆停止发签证的情形下,给予许多犹太人签发了当时被称为“生命签证”的签证,让他们得以离开欧洲聚居在上海直到二战结束。
2004年2月19日,以色列“兹瓦特迪克”基金会专程向他颁发人道主义奖,表彰这位“中国辛德勒”救助数千犹太人的义举(百度资料)
中东北非游记系列目录如下,近日更新:
游记系列之一 女白领埃及冒闯以色列领馆
游记系列之二 我在埃及跳火车
游记系列之三 与埃及人笑怼英语
游记系列之四 耶路撒冷暗流涌动
游记系列之五 进出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