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玄出品,《论语》解读。
本章继续品读论语第五篇“公冶长篇”,充满故事情节的一篇。
在上章学习了“巧言、令色、足恭”。孔子说微高声并不是个正直的人,不敢实事求是,态度不够诚恳,无论是出于好心还是私利,这种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没有必要以假充真,长久以往就可能出现好心办坏事,自己也养成虚伪的心态。
孔子还认为“花言巧语,表面伪善,用过分恭敬的态度接近别人,是可耻的行为。
像这样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人,我们不得不小心提防。当面奉承,背后插刀的人是可耻的,也是可怕的。很多人喜欢别人赞美自己,爱听动听的话,看好看的脸色,所以经常会吃亏上当。
接下来这段,是颜回和子路与孔子有趣的对话。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有一天颜回、子路和孔子待在一起,孔子就和他们聊起了志向。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你们何不说说各自的志向?”
子路说:“我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就算用坏了也不会抱怨。”
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
子路和孔子说:“我们也想听听老师的志向。”
孔子说:“我愿老年人安度晚年,朋友之间相互信任,年幼的人得到照顾。”
可以看得出来,他们一个比一个境界高。子路的志向很豪迈,十分讲义气,抛弃物质的境界。颜回的志向很有仁者风范,非常谦逊,不愿意夸耀自己,四处宣扬自己的功劳,抛弃名声的境界。
当学生问到孔子的志向时,孔子说,希望老年人无论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得到安顿,能够颐养天年;希望人与人之间都能够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再没有欺诈,没有仇怨;希望社会能够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永远爱护下一代。
可见孔子的境界之高,孔子的志向是实现一个充满仁德,十分和谐的社会。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孔子说:“算了吧,我还没有看见过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便能发自内心自我责备的人。”
这段很明显是一个断章的对话,可以理解可能有人跟孔子讲,“我是一个非常善于自我批评的一个人”。孔子便回答说:“算了吧,我还没见过能够发自内心自我批评的人”
人们总是能够一眼看到别人的错误与缺点,却总是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就算有人明明知道自己犯了错,也为了面子或其他原因而拒绝承认错误,更不要说从内心去反省自己、责备自己了。
还有更过分的是,自己犯了错误,不但不认真反思自己,反而把责任全都推到别人身上。所以,孔子说他没有见过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做自我批评的人。
大多数人只看到自己好的一方面,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即使有人能看到自己错误的,也很少有愿意正视错误,能严肃认真的自我批评。
勤于自我反省,是完善自己、修身养性的好方法。就如曾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自己,这才是真正的修养。
我们的双眼不要只盯着别人,而要多观察自己,及时发现自己身上的错误与不足。犯错误很正常,但是有了错误就要好好检讨自己,不能编造理由原谅自己,更不应该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要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就应该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改正错误。
本篇最后一章。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赶不上我那样好学而已。”
孔子这不是自夸,“好学”的态度是孔子经常提到的重点,孔子强调“好学”,是在勉励我们不要太看重先天的资质,而要重视后天的学习,勤奋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学有所成,有所作为的人。
所以孔子这里表达的意思是说,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哪怕是在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里,也会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他认为自己跟别人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自己非常好学
很多人可以吃体力的苦,但是吃不了学习的苦。“好学”是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很多人往往学习计划做得很好,但多数半途而废,不能坚持。
“好学”说起来平平常常,真正做起来却很不容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无论多么博学多识的人,一旦停止学习也将失去活力。
尤其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想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不落于人后,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新知识,理解新道理。正所谓“学无止境,贵在坚持。”
福利一:
来简村,怎么少得了会员呢?大熊邀请你开会员啦,满满福利等你领,千万权重为你助力文章。
详情请点击☞简书合伙人大熊之影叫你领取福利啦!
福利二:
有奖征文,做青春勇士。大熊之影带领小伙伴们给广大文友发福利啦,快来为自己的青春歌颂一篇。
详情请点击☞【岁月拾遗】专题第一季征文: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