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师的能力——20-21寒假读书感悟(六)

我有段时间面对所负责班级的学生的时候,觉得他们每个人都像是一块坚硬的石头,不论是班会还是单独谈话,我怎么努力都看不到学生的改变。尤其是有些家庭环境特殊的学生更是如此。这种无力感,让我一度认为,也许有些人成长到一定阶段之后,就自己关闭了学习的大门。

但后来一些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不论是任课班级、还是负责辅导的班级,即便是那些最不爱学习的学生,睡觉说话迟到,也会有那么一刻,他被我的某句话或某个词所触动,会记住当时我说的话,或是翻翻书本。

不论这种行为持续的时间有多短,幅度有多小,小到不值一提,但它在我看来,这是比获奖评职称更重要的大事,这才是值得炫耀的学习的火种。如果一名教师连学习的火种都擦不出来,那又如何去传递人类知识的薪火呢?但既然是火种,那便是十分微弱的,稍纵即逝的。所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这是“特别重要的一种能力”,因其能够开启有效学习的过程。它又是“最细腻的东西”,它的作用因何发生,何时发生,以何种形式发生,都是难以预测的。这一点,在我自身的学习过程当中也有所体会,比如某人的话会对我的学习造成积极的影响,但是它发生作用的时间和方式,往往连我自己都意识不到,可能在经过了几年之后才会恍然大悟。

这种能力的锻炼依赖于与学生的接触。我在课堂上,总会鼓励学生多动手试一试。其实这对于教师而言也是成立的,不要疏于或畏惧与学生接触,多接触试一试,只有接触多了,才有可能知道他“想些什么,高兴什么和担忧什么”。这种接触一定是热情的,自然而然的,而不能是枯燥的,矫揉造作的。但也不要担心自己会搞砸了,因为学生是最耐心的,只要你是发自内心的,他总会给出积极的回应,进而打开学习的大门。

这也是我的自我激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