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流行用打卡的管理方式进行自我管理,记得我学习时间管理的第一本书:
《哪有没时间那回事》作者纪元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如果你只能培养一个习惯,请培养打卡的习惯,因为它是培养习惯的习惯,是坚持做到某件事的最重要技巧。
我坚持打卡一年多,确实养成了好几个好习惯,对我个人进步和成长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今天想聊的话题时,如何把这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推广到团队中去?我也请你思考10秒钟,如果是你,会用什么方法。如何推广?
很多人都想,这还不简单,跟现在流行的各种互联网学习群组织一样,群主或者老师一声令下,然后制定几条简单的规则,然后直接就干了。
我要说,你们想的简单了一点。
打卡这件事本身,就是大工业生产后,哪些“只需要手脚而不需要头脑”的福特们发明的逆人性的东西。
说实话,从我上学时候,就讨厌签到。工作以后。就极端反感单位的打卡器。可是没办法,这玩意还越来越先进,现在都指纹打卡了。
知道我读到本文前头那本书,我开始重视打卡在管理中的重要性。而管理能力和领导力本身,就是逆人性的。要让自己进步,就得跟自己对着干,于是,经过1年多的挣扎和各种辅助办法,终于是我自己养成了坚持打卡、带头打卡的习惯。
下一步就是要着手把这个能力用到工作中去了,如何应用,也是要认真思考的,别忘记了,我刚刚说过,这玩意逆人性,逆你自己的人性也就罢了,手底下多则百十号员工,少则七八个干部,你轻轻松松随随便便就给人来个逆人性,不掀翻你,也嫌烦!
先让我们看看高手的实践方法有什么可以借鉴的:
营销达人李叫兽担任百度副总裁的时候,要求大家叫周总结,他改头换面,提出要大家叫下周任务和需要支持的事项。以便于他给大家提供帮助。这是个挺好的办法。
著名投资人,王刚,出身阿里铁军,以滴滴打车的天使投资人而闻名于世,他在一堂课中这样讲到,规矩就是关注点,订的太多,最后无法落实到奖惩,甚至连监督都来不及,那还不如就定一条铁律,谁触碰谁死。并且当场现身说法,提出一条规矩,在场每一个学员,必须坐直再前倾10度。否则罚款2000元。这样保证大家不打瞌睡,甚至还有人会认真做笔记。
上述例子说明,导入一个习惯,要顺势逆收。顺势就是顺着人性,让大家不知不觉进入状态,逆收,最后阶段,要砸下一个铁律,让大家觉得既然来的那么容易,要走又会损失很多,于是乖乖就范。
下面是我实际操作青蛙打卡导入工作团队的实际做法
首先,三只青蛙的说法,不大适合我们的国企氛围,所以我采用“三件要事的说法”
其次,我自己的打卡列表,我特意设计过,加入文化元素,比如中国的太极符号,佛教的轮状徽号,犹太教的六角形徽号。给大家一种很有文化,很有哲理的包装,就好像很多国内的时间管理机构,都是学习的GTD,但都有不同的叫法和包装一样,人类嘛,都是想象共同体。
第三,我选择对我认可度比较高的几个核心干部,组个小群,每天发我的三件事,并不要求他们发,但要求他们注意我的当天核心三个任务,注意配合我完成这三件事。
最后一步,才是我要求他们每天跟我一样打卡,就算最后一步,我也是请他们外出喝早茶+团建的时候,在愉快的氛围提出来,我说,这次早茶我个人请客,下次我们每周喝一次茶,指定专人统计每天打卡结果,打卡最少的那个人请客。即便是最后的逆收铁律,我也要让大多数人享受福利,这样才更有效果。
结果,当然很快大家就习惯了三件事打卡。
但开始的质量并不好,有些人不太明白底层道理,随便编一个应付,有的人不知道细分任务,天天完不成,有的人更是赶在头一天晚上才发当天三件事。这些并不要紧,有了开始,能够保证他们每天打卡了,这些问题慢慢辅导,最后都很容易过关。
这也是我一直强调“质”与“量”的关系问题,开始先上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再考虑提高“质”。总是量变引起质变。每天追逐质的飞跃才是妄念。
现在我已经开始让大家用“小打卡”这个微信小程序了。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