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言:上善若水,言善信。在社会、组织中信用体系容易实施,大家也自觉尊循,但是在家庭里面,信用体系是最难建立同时又是最容易打破的,因为认为家里人是自己人时,情缘是维系家庭关系的纽带,在家里失信就认为正常。
一个家庭出去玩,先说好长辈出去不要发脾气,结果出门后就变化了。长辈在上位,即便说好规矩,情绪来了在子女面前发出来,也觉得正常。有的家庭成员有“讨好”自保的思维程序,为了利益随时见风使舵,这种程序就会失信。
如果长辈在家里说话说话不算数成为家常便饭,就会演变成“狼来了”的故事,形成不好的家风,造成家庭信用标准低于社会标准,给孩子带来的,就是社会适应性弱化。
我们常说要做到“言前定,行前定”,在家庭信用体系里面,是不是说定了的就一定不能调整呢?上大学时父亲答应孩子大学毕业后去国外读研,但孩子大学毕业时各项情况都有变化,费用也很高,孩子觉得父亲应当守信用,让他去。夫妻双方约定周末一起看电影,有时一方又有急事需要加班。女儿和同学约定周一穿裙子,结果周一降温,同学穿上了裤子,她还穿裙子,还对同学的失信不爽。既使约定了一个事情,有时难免会碰上一些无可避免事情发生,如果这时候不能根据当下的状况和场域进行调整,那信用就变成了硬边界,狭隘的守信观念成为了家庭和成员的负担。
在家庭中建立信用体系,要注意几点。首先,调整体家庭的思维程序,要有家庭信用的概念,要破除情缘的偏执,以整体和长远效益最大化为原则,让讲信用成为家风的重要观念。其次,长辈应该追求“言必行,行必果”。以察人心、观气势、明趋势、测结果为思维导向,长期修行,谨言慎行,让自己做人越来越靠谱,给孩子树立好的样板,让孩子在春风化雨中养成讲信用的习惯。再次,不要让信用成为硬边界,要有水的智慧,情况变化时注意沟通调整,发挥自组织作用,让家庭成员既不压抑又不放任,做到亲亲不怨,同时也不损毁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