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年味儿渐渐浓了起来,大街小巷洋溢着过年的气氛。红红火火的商场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年货,川流不息的街头涌动着购买年货的男女老幼,临街的店铺里播放着祝福新年的歌曲……
近日,遇到熟人朋友见面打招呼,总不忘问一声:“过年回家吗?”,每每此时心中便涌起另番味道。我明白,所说的回家,是人们传统观念里的那个老家。有了小家不算家,只要父母健在,那个生你养你育你的家才是你的归宿,才是回家过年的终点站,这个家才是你心灵归宿的港湾。父母在哪里,那里就是家。因此,无论你年龄有多大,身边的儿女有多少,都会习惯而幸福地说:“春节,我要回家过年”。于是,很多人不管路途有多远,春运的车票有多难买,各种交通工具有多拥挤,都难以阻挡他们渴望回家过年的匆匆脚步。于是,我明白了临近年关,提着大包小包,匆匆往家赶的人们,脸上总洋溢着回家的喜悦。这些如鸟儿一般,离开了乡土在异地他乡生活劳碌的男女,又要开始一年一度的迁徙,这样的迁徙,义无反顾,跟燕雀南飞几乎毫无差别;再累再苦,旅途再长,也挡不住回家的脚步;有雨有风,乡关再远,也熄不了心中企盼已久的热烈。
我已近十年没在家乡过年了。自从弟弟在县城起房盖屋,父母也就和我们一道在县城居住,但农村老家的房屋一直保留着,房在家在。
三十多年前,我远离家乡求学,每逢寒假,回家过年的愿望一向魂牵梦绕。后来参加了工作,娶妻生子,定居县城,每年回家过年的热情一直不减少,因为当时父母还在农村老家。哪些年,每逢大年初二,我们都要集中在我叔叔家吃团圆饭,祖父母坐上席。作为长子,我父亲总要在席间率领他的弟兄姐妹和妻儿及侄儿侄女按辈份和大小排好队向祖父母嗑头,并祝二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长命百岁。言及此,我已泪水盈眶,因为我祖母离我们而去已近二十年,过了春节,祖父离我们而去也十年了。我依然向往回农村老家过年,在那里,能够寻找旧日的时光,回忆童年的美好,享受亲情的温暖。祖父母,您们在天堂也过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吧,我们永远缅怀您们!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一句俗语,更是游历在外的人们心里的某种自我安慰。许许多多的人心里,都有这样的观念,家在哪里,根就在哪里,回家过年,也是对自身根本的一种认同和重温。做人,断断不能忘了自己的根本。所谓水有源,树有根,人定然有自己的根本。今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幅图片和一段文字,图片上一个中年妇女身负重荷,左手提包,右手抱娃,正赶回家过年。图片下有一段文字:这张照片,是记者周科2010年1月30日在南昌火车站用70-200mm变焦镜头抓拍到的,取名《孩子,妈妈带你回家过年》。传统的中国年,赋予人们很多难以言表的光阴韵味。
过年成了向心力,活跃于每个人的心头,随着时刻的流淌,又会产生不可抗拒的凝聚力。是故,在每一次过年的团聚中,人们都把亲情,友情,感情,夫妻情,儿女情,演绎得回肠荡气、汹涌跌宕,正因聚的背后就是再一次的分别,再一次的离开,又是再一次的守候和期盼。过年,无形当中成了一种纽带,成了一种媒介,或者说,一种不远千里万里奔向一处的契机和动力。正是正因有一次一次的分开,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相聚时的满心欢喜,也正因一次次守望已久的团聚,更让人们对生活、对光阴,有着太多的铭心刻骨和念念不忘。
回家过年,是一种民俗,更是一种文化情结,家和亲人,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也会在每一年,衍生出新的风味,新的意境。回家过年吧!常回家看看,看看父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