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问题是我谈得最多的问题之一,有写,有讲,也一直在努力实践。
我们其实根本没有能力改变什么,也不曾改变什么。唯一能按我自己想法实施了的,就是对自己孩子的教育。
我不知道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到底算成功还是失败。以我孩子目前的情况看,朋友中有肯定与羡慕的,也有不以为然的。
同所有中国孩子一样,我儿子在初中以前接受的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我们谁都无力改变现状,只能被动适应。如果说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之处,那就是我坚定地拒绝各种培优培训,只要求他凭兴趣尽可能广泛地阅读。再就是尽可能带他旅行,开阔视野,解放思想。
记得当年带他去参观虎门销烟遗址,我给他出了一道作业题:虎门总共销毁了多少大烟,按当时的烟价总共价值多少,后来鸦片战争清政府赔了人家多少银子?当他算出清政府的赔款差不多就是被销毁大烟的总价值时,他既吃惊又兴奋。这或许是他人生第一次体会自由思想的魅力。
上了高中之后,我给了儿子人生第一次的选择自由:出国留学成者高考应试。相比较而言,想读美国名校当然要比国内高考应试困难许多倍。留学美国要的不只是知识和考试成绩,更强调思想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和价值观等全方位的综合素质考核。我儿子选择了留学。
儿子英语并不好,平时英语成绩只有90几分。但既然自己选择了留学,自然会加倍努力学英语。经过大半年的努力,他最终考了托福105分。
儿子最终也被四所美国名校录取,我给了儿子第二次选择的自由:择校自由。儿子选择了南加大。
上了美国大学后,我其实再也管不了他的。大学没读完,儿子要休学创业,我虽然反对,最终还是选择了尊重他自己的选择。
此后,儿子创业,恋爱,结婚,生孩子,我一概未加干预,尊重其选择的自由。
如今儿子公司开到美国去了,我依然只能听之任之,既不想干预,事实上也干预不了。
我不知道教育的成与败应该以什么为标准。儿子能养活自己及其妻儿,没啃老,这是真的。
儿子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尽管许多地方我并不认同,但那是他自己的选择,苦与乐也都是他自己的,我总觉得我似乎没有太多的理由或太大的权力去干预他。
儿子身上有许多毛病,比如学美国人的消费主义,挣多少花多少,我当然接受不了。但钱是他自己挣的,我又有什么理由干预呢?
儿子将来会做多大的事,是否能扬名立万,我不知道,而且也并不在乎。我唯一欣慰的是,儿子是一个独立自强的人,儿媳贤惠,孙子可爱。有这些足够了,为什么一定要让儿子或孙子们必须和我自己一模一样呢?
我自己从事教育一辈子,关于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一直在思考与探索。有一点不可否认,没有自由,尤其没有选择和思想的自由,就一定不可能有兴趣与特长,也一定不会有独立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