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欧史概览
1.1. 古典时期
1.1.1 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化
- 古希腊:城邦,现代文明的源头,崇尚民主制度、简明的逻辑和科学;
- 古罗马:希腊的继承者,务实、好战,崇尚法律以及希腊文化;
1.1.2. 犹太教衍生基督教
- 基督教创生自犹太人的宗教,二者具有共同特点:道德与宗教乃是密不可分的;
- 圣徒保罗阐明了基督教的包容性:基督教应当是所有人的宗教,而非仅仅是犹太人的宗教(信徒不必严格遵守旧约中的严格规定,如:割礼);
- 对于迫害的统治者罗马:「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
1.1.3. 日耳曼蛮族入侵罗马帝国
- 日耳曼蛮族:好战、骁勇、粗野、文明的反面;
- 好战 + 皈依基督 → 骑士(日后演变为「绅士」);
希腊人的观点:这是一个简单、符合逻辑、能以数学表达的世界;
基督教的观点:这是一个邪恶的世界,唯有耶稣能拯救它;
日耳曼蛮族的观点:打仗是好玩的事;这些看似天差地别的元素组合在一起,造就了欧洲的文明。
1.1.4. 三种元素的四个联结点
- 君士坦丁大帝改奉基督教,罗马帝国一改对基督教的压迫态度,全国慢慢成为基督教的天下;
- 基督教会成了罗马人的教会;
- 出于统治考虑,基督教会将希腊和罗马的智识保存下来;
- 日耳曼蛮族抢掠土地,升任领主贵族,支持基督教会;
「并非所有东西都归国王所有」,是欧洲政府思维的基石。从私有财产权出发,衍生出人权观念,是西方价值的核心。
1.2. 近代欧洲
1.2.1. 文艺复兴
- 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罗马学术的再发现,崇尚古人思想及生活,同时意欲重新夺取教会对于古典文化的解释权;
- 文艺复兴使得欧洲开始世俗化进程:宗教不能左右社会,不能强制所有人遵守规定及仪式;
裸体像和裸露的身体是有分别的。裸体像本身展现的是丰富的力与美,它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状态;裸露的身体就只是没穿衣服而已,而且因为没穿衣服而显得自曝其短。
……
基督教义的具体展现,表示身体是邪恶的,是罪恶的根源。
1.2.2. 宗教改革
- 长期以来,教会是对拉丁文版《圣经》的唯一释义和权责单位,私自解读《圣经》将被处以极刑;
- 教会的其它荒谬举动:腐败、赎罪券、十字军东征;
- 马丁 · 路德指出,《圣经》中保罗说,「你只要相信耶稣基督就能得救」,无须其它;
- 借印刷术东风,马丁 · 路德将《圣经》译成德文,赢得大批随众拥趸,形成以「因信称义」为中心教义的路德宗,并因利益关系,受德意志贵族庇护免收教廷迫害;
- 新教、英国教会等诸多力量崛起,多方长期战争后,休兵和解,形成包容态势;
1.2.3. 科学革命
- 牛顿、达尔文们相继发现,希腊人错了;
- 现代科学的根基形成;
这是西方普遍面对的困境:我们很聪明,可是我们不断在发现自己的无足轻重。
1.2.4. 启蒙运动
- 崇尚理性,意图突破宗教迷信和王权专政,抨击所谓「宗教神迹」和「军权神授」;
- 「一旦理性与教育变得普及,迷信和无知自然会消弭于无形」;
- 法国大革命某种程度上是启蒙运动理念的实践,但并未能如愿;
1.2.5. 浪漫主义运动
- 崇尚感受、情绪以及所有强烈的情感;
- 始于德意志,德国人意图把其历史上、身体中德国人的特质重新挖掘出来;
- 以过去亲近土地、有活力、有生命力的日耳曼先祖为荣;
- 「高贵的野蛮人」;
- 民族主义;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浪漫主义运动,各以不同方式削减了教会的权威。
2. 古希腊罗马文化
2.1. 哲学
- 苏格拉底 (Socrates) 奠定了迈向真理的方法;
- 苏格拉底问答法:严谨逻辑的辩证和训练;
- 柏拉图 (Plato) 相信,我们在世间的所见所感,只是存在于另一个崇高灵魂界中的完美形体的影子;
- 柏拉图山洞譬喻:身在洞中,不可能看见真相;
-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三段论:概述前提 + 明确叙述前提 => 结论;
2.2. 医学
- 希波克拉提斯 (Hippocrates),5c A.D. 的希腊名医,现代西方医学的权威鼻祖;
- 现在进入医学院的学生都要宣誓遵守誓词——希波克拉提斯誓词;
2.3. 法律
- 查士丁尼大帝 (Emperor Justinian) 于 6c B.C. 编撰法典,对除英国以外的欧洲法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罗马人的民族性虽比希腊人务实得多,法学思维却带有浓厚的希腊理想主义色彩。
3. 中世纪战争
3.1. 日耳曼蛮族入侵
- 日耳曼蛮族的持续入侵、混战,争夺土地资源,愿意承认罗马帝王统治;
- 但持续战乱割裂这罗马政权,形成一堆小政权、小王国、小领地,最终造成了罗马帝国的覆灭;
- 5 ~ 6c,几支日耳曼民族 (Angle, Saxons, Jutes) 渡海征服了英格兰岛上的凯尔特人,深刻影响了英国未来的文化发展;
- 只有一个由日耳曼民族建立的国家维系了长久的时间,即法兰克王国,王国在查理大帝 (Charles the Great / Charlemagne) 在位期间达到鼎盛;查理大帝文化水平不高,但深知文明是帝国一股重要的力量;
- 在西欧,日耳曼人、古罗马和基督教逐渐熔于一炉;
日耳曼民族……只是侵略者,却不想成为征服者。
3.2. 伊斯兰入侵
- 7 ~ 8c,伊斯兰教发迹,入侵欧洲,征服了东罗马帝国、北非以及西班牙等地区;
- 伊斯兰入侵法兰克时遭遇统帅「铁钟」查理 (Charles Martel,Charles the Great 的爷爷) 阻击,没能再深入征服欧洲腹地;
- 「穆斯林是无情的征服者、温和的统治者」,十分善于向其击败的对手学习,伊斯兰治下的西班牙是中世纪欧洲最文明的区域;
- 在伊斯兰世界,基督教完全隐没,但希腊学术被保存下来,又重新传回欧洲;
3.3. 维京人 / 诺曼人 / 北欧人入侵
- 维京人擅海战,手段凶残;当时西欧各政权普遍没有海军编制,维京人横行掳掠;
- 维京人开始在欧洲肥沃之地定居;并以欧洲新领主或新统治者自居;
- 1066 年,诺曼底公爵威廉率众渡海征服了英国,融合法语及各方言形成英语;
- 维京人受劝服,皈依基督教;
3.4. 十字军东征
- 欧洲恢复元气开始富强,企图把穆斯林赶回老家,收复西班牙及耶路撒冷;召集多国组成十字军;
- 其中,收复西班牙的行动自 11c 开始经过 400 余年终于在 1492 年将最后一批穆斯林赶出西班牙;
- 1095 年,十字军开始东征耶路撒冷,但收复耶路撒冷的企图几乎从未成功过;
3.5.东罗马帝国的覆灭
- 从 7c 开始,东罗马帝国遭受伊斯兰和土耳其侵略者抢夺;
- 1453 年,东罗马帝国终于由土耳其人所灭,土耳其人也在此建立了奥斯曼帝国;
4. 政治、宗教
4.1. 希腊的民主制
- 希腊式的直接民主,也可能是全民的暴政,人民的无知和偏见可能会让国家失序;
- 民主源自军队:雅典没有全职军队,战争爆发时,商人、农民等均需放下一切加入军队,军队的团结需要每个成员对各项决策的一致认可;
- 伯里克利 (Pericles),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发表「国殇演说 (Funeral Oration)」奠基了雅典的民主理想;
4.2. 罗马的共和制
- 罗马虽是共和制,但继承了希腊民主雏形,公民划分等级,投票按权重分配;
- 共和制的起源——暴君暴政:罗马暴君「骄傲者塔克文 (Tarquin the Proud)」之子塞克斯塔斯 (Sextus) 奸污其嫂,布鲁图斯 (Lucius Junius Brutus) 发动革命推翻王政;
- 共和国美德 (Virtus):必须将所有私人束缚、个人包袱置之度外,全心全意只以公众利益为念;
- 南征北战使大将内斗,凯撒 (Gaius Julius Caesar) 趁势崛起,被共和制拥趸暗杀;其继承者屋大维 (Octavianus) 于 27 B.C. 成为奥古斯都 (Augustus) 大帝,以「第一公民」自居,试图重建罗马共和国美德;
- 帝国末期,君王集权,课税、控制通货膨胀不当,罗马帝国每况愈下,终于覆灭;
- 476 A.D. 为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年,此时中世纪的社会形态已基本成型,围绕大地主而服务的小型社会已经产生;
4.3. 中世纪封建政权
- 罗马帝国覆灭后,欧洲大地上出现许多原始封建形态的政权:国王通过封地收揽自己的附庸、下属,换取他们的战斗力和护卫,而不必有复杂的政府管理和税收系统;
- 军队性质发生改变:骑兵成为要角,战斗力超过传统罗马时代的步兵;
- 君臣盟誓:领主下跪、双手合掌高举,国王以双手紧握之,领主宣誓效忠,而后起立,君臣并立、互亲脸颊(此仪式源自日耳曼人,现金的祈祷姿势是模仿领主宣誓顺从的动作);
- 封建的社会形态下,公民形成地位差异(不等同于阶级,阶级与经济能力有普遍的关联),如:法兰西三级会议(神职人员、贵族、平民),英国上下议院(上议院为神职人员连同贵族、下议院为平民);
- 中世纪的议会并非政府常态部门,仅当君主需要更多财政收入时才会召开(战争、加税);
- 君主和议会产生冲突,议会势力膨胀,君主企图架空议会,同时另寻财源;
- 君主再次专政,「君权神授」观念,君主运用武装力量,对外防范、对内镇压;
- 英国发明长弓,瑞士发明长矛,增益中世纪骑兵战场;
4.4. 英国
- 英国信奉信教的源头:亨利八世的原配凯瑟琳皇后是天主教徒,但没能生下儿子继承王业;亨利八世企图让教皇宣布婚姻无效,但教皇不愿得罪皇后的家族,西班牙统治者;亨利八世因此自行宣布自己是英国天主教会的领袖,任命一位愿意宣布他的婚姻无效的大主教,而迎娶第二任妻子安妮 · 博林;此后,已被正名了的英国教会逐步向新教趋近;
- 1603 年,伊丽莎白女王 (Queen Elizabeth) 逝世,来自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 (Stuart) 的詹姆斯一世 (James I) 登基;斯图亚特王朝的几位国王要么是天主教徒,要么皇后是天主教徒,英国新教国民并不完全信任臣服他们的国王;同时,国王与国会的关系也一直紧张;
- 詹姆斯一世之子查理一世继位后,与国会更加紧张,同时也更偏向于天主教,还企图另苏格兰王国接受礼拜仪式;刚烈的信奉新教的苏格兰派出军队进入英格兰;查理一世无奈召开国会筹措军费;
- 国会派和保皇派开战,克伦威尔 (Oliver Cromwell) 成立审判庭,于 1649 年处死查理一世;克伦威尔接替国王的统治地位,英国经历一段军事独裁;
- 克伦威尔死后,查理一世的两个儿子查理二世和詹姆斯二世相继继承王位,两人均对天主教怀有深切同情;国会私下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人威廉三世(詹姆斯二世与第一任信奉新教的皇后所生的女儿玛丽的丈夫)入侵英国,詹姆斯二世的军队几无反抗之力,詹姆斯二世逃往爱尔兰,史称「光荣革命」;威廉和玛丽被拥为共同君主;
- 威廉和玛丽的登基,以接受《权利法案》的条例为前提,这部法案是英国宪政的基础;
- 威廉和玛丽没有子嗣,由玛丽的妹妹安妮女王继任,再之后,詹姆斯一世的外孙女之子,汉诺威的乔治继任国王;
为了确保新教国王的地位,国会颁布了两项重要条款,迄今依然是英国宪制的一部分:
- 英国国王必须信奉新教,必须是英国教会成员,且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 法院法官由英国国王指派,但唯有两院皆投票通过,才能撤除其职;
……英国至此被底定为新教国度,而新教,被视为是自由人权的保证书。
- 约翰 · 洛克 (John Locke) 于 1690 年出版了《政府论 (Two Treatises on Government )》,是这场革命所依据的自由原则的抽象和总结,后来影响了美国的反抗浪潮和法国的革命;
4.5. 法国
- 1780s,法国国王濒临破产,路易十六企图改革税制,让贵族缴纳和平民一样多的税收;
- 过去的法国贵族通过贡献自己的军力,换取更少的税务承担,路易十六的改革令诸多贵族不满;
- 路易十六召开停摆 175 年的三级议会,由此产生争端:平民阶级要求提升自己的投票权重和代表席位;
- 1789 年,凡尔赛宫平民议会所在的房间因粉刷修葺上了锁,平民代表生怕国王解散议会,就近在一间室内网球场宣誓为法国立宪,企图创造一个如英国一样的君主立宪国家;
- 议会拟定了《人类与人民权力宣言》,号称人人平等,路易十六不得不假意接受这项宣言,市民涌向凡尔赛宫,要求国王和巴黎市民一起生活;
- 路易十六出尔反尔,企图恢复旧制;革命爆发,革命党自身也频有内斗;
- 雅各宾派 (Jacobins) 是革命党中的激进派,他们处死路易十六、在国会中铲除异己、关闭不同意见的报社、私设法庭处死革命叛徒;与其它违背《人权宣言》的欧洲政权为敌;崇尚布鲁图斯和共和国美德;
军队组织 | 政治背景 | 招呼礼仪 | 时期 |
---|---|---|---|
军民两兼 | 500 B.C. 的希腊民主和罗马共和 | 共和国致敬礼 | 古典时期 |
领薪步兵 | 27 B.C. 罗马第一皇帝奥古斯都时代 | 共和国致敬礼 | 古典时期 |
领薪外籍步兵 | 帝国末期,戴里克先、君士坦丁时代 | 趴伏在地 | 古典时期 |
骑士(兼职) | 封建君主 | 跪地、亲吻 | 中世纪 |
城镇自治政府 | 盟誓 | 中世纪 | |
领薪步兵 | 专制君主 | 吻手礼 | 近代 |
军民两兼(征兵) | 1789 年法国大革命 | 共和国致敬礼 | 近代 |
4.6. 政教冲突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又颤颤巍巍地存活了近一千年;此间,东罗马帝国国王和教皇是互相承认的;
8c,日耳曼蛮族伦巴底人入侵意大利,威胁教皇统治,教皇求助于东罗马帝国,但东罗马帝国疲于对抗穆斯林入侵者,无力相助;教皇转而向法兰克国王丕平 (King Pepin) 求助,信奉基督的丕平南下意大利平定伦巴底人,同时将罗马周围的土地划给教皇;
800 A.D.,查理大帝来到罗马参加圣诞弥撒,教皇为其加冕桂冠,宣布他为罗马帝国的皇帝,礼毕后又向查理大帝鞠躬示敬;
查理大帝之后,法兰克帝国衰弱,失去了查理大帝的支持,教皇得过且过,哪位王侯支持、保护他,教皇就为谁加冕;
962 A.D.,查理旧帝国在德意志境内的一支发育为强大的力量,出现一位新王——奥托一世 (Otto I),教皇为之加冕,此后,任何登基的德王在由教皇加冕之后,即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
教皇与皇帝互相帮助、又互相牵制;在两者斗争频繁的中欧地带(现德国和意大利地区),产生了无数割据小政权、小公国和小城镇;作为对比,西边的英、法、西等均以成为大一统国家;
双方都承认对方的存在有其必要,争的只是彼此的相对权力。这是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的分野所在。
在东边,……皇帝不但是整个帝国世俗事务的统御者,也是教会的统治者。
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也正是在这些零碎割据的公国和城镇中产生的;
哈布斯堡家族 (Hapsburg) 是欧洲史上最显赫、统治疆域最广阔的王室之一,一直在制造登基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人选(类似现在总统选举身后的财团),1806 年,神圣罗马帝国为拿破仑所灭;
5. 语言
- 拉丁语是一开始是罗马乡村语言,随着疆域扩张成为西罗马帝国通行的口头语言;
- 在西欧除不列颠岛以外的地区,其方言均为拉丁语所取代;
- 罗马帝国分裂后,拉丁语衍生为多种不同的语言,统称罗曼语系 (Romance Languages);
- 日耳曼蛮族入侵时,在西欧以北和中欧混入了日耳曼语系的种子;
- 罗曼语系和日耳曼语系均属于印欧语系;
- 芬兰人和匈牙利人的语言不属于印欧语系;
西欧 | 英国 | |
---|---|---|
5c,日耳曼人入侵 | 日耳曼语系跨越莱茵河 150 公里;拉丁语变成罗曼语系; | 日耳曼语系完全取代凯尔特语 |
9c,维京人入侵 | 定居于法国北部的聚落;维京人的日耳曼语加入罗曼语系,演变为诺曼法语; | 定居于英格兰懂不的聚落;维京人的日耳曼语加上盎格鲁-萨克逊语,演变成英语; |
1066 年,诺曼征服英国 | 统治者说诺曼法语 | 法语和拉丁语被添加到英语中 |
附一:参考
- [澳]约翰 · 赫斯特. 极简欧洲史[M].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附二:序列图源码
1. 欧洲历史走向
Note over Europe: -6 ~ -4 A.D.: 耶稣降生
Note over Europe: 313: 君士坦丁大帝改奉基督教
Note right of Europe: 古典时期结束
Note over Europe: 476: 罗马帝国灭亡
Note right of Europe: 中世纪开始
Note over Europe: 5c: 日耳曼蛮族持续进犯边境
Note over Europe: 6 ~ 7c: 穆斯林入侵
Note over Europe: 800: 查理大帝之治
Note over Europe: 9 ~ 10c: 维京人入侵
Note over Europe: 11c: 反击西班牙穆斯林
Note over Europe: 12c: 十字军东征开始
Note right of Europe: 中世纪结束
Note over Europe: 1453: 君士坦丁堡陷落
Note over Europe: 15c: 海路扩张:美洲及印度洋
Note right of Europe: 近代开始
2. 欧洲文明发展的三种构成元素
Note over 日耳曼蛮族, 罗马基督教会: 支持→
Note over 罗马基督教会, 古希腊罗马学术: 保存→
Note over 古希腊罗马学术: 15c: 文艺复兴「古典的东西是无与伦比的」
Note over 罗马基督教会: 16c: 宗教改革「基督教并不是罗马人的」
Note over 古希腊罗马学术: 17c: 科学革命「希腊人错了」
Note over 古希腊罗马学术: 18c: 启蒙运动「宗教是迷信」
Note over 日耳曼蛮族: 18-19c: 浪漫主义运动「文明是人为的」
Note over 古希腊罗马学术: 理性、科学、进步→
Note over 日耳曼蛮族: ←文化、民族主义、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