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题记
01 意料之外,引人思
家庭聚会,五个大朋友、四个小朋友。大朋友聊得是天南海北,不亦乐乎;小朋友玩得是花样百出,开心不已。
唯有小菲家的孩子帅帅独自坐在沙发上,抱着妈妈的手机玩着游戏,时而欢呼雀跃,时而唉声叹气,最后随着一句,“又是一个猪样的队友”把手机狠狠地摔在了沙发上。
五岁的璇璇跑过来,拉着帅帅的手,“哥哥,和我们一起玩吧,我们可不是猪啊。”那软糯的声音,呆萌的样子能把人瞬间萌化。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帅帅竟一把推开她,“我才不要和你们玩,真麻烦。”璇璇一个屁股蹲坐在了地上,呜呜地哭了起来……
再看帅帅,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拿起手机接着玩起来。
小菲一边呵斥着帅帅,一边哄着璇璇,“呆会阿姨打这个坏哥哥啊——”。璇璇妈妈过来抱走了孩子,没有说话,弄得小菲也很不好意思……
她哪里知道,手机就是帅帅的中心城堡。当他感到有人“觊觎”、“闯入”或者“干涉”,他就会本能地跳起来……
02 沉迷手机,谁之过
聚会结束,我人还没到家,手机就响了,是小菲打来的。“姐,你可得帮帮我,帅帅该怎么办啊,只要有手机,整个世界他都可以不要……”
通过小菲的讲述,我了解到帅帅沉迷手机的大致过程:
帅帅五岁的时候,小菲开了个夫妻饭店,客人多了孩子就没人照看了,又怕孩子吵闹乱跑,就把手机给孩子。
起初就是看动画片,后来慢慢玩什么愤怒的小鸟等等益智类小游戏。有时也会把孩子留在家里,放一些零食,留一部手机,不忘叮嘱孩子“有什么事情打电话,没意思就玩会手机,饿了就吃点零食……”
你当手机为保姆,手机待孩如生母。当你庆幸手机解决了生活的窘境,殊不知,危险也向你慢慢靠近……
一年级时,入学体检,孩子的裸眼视力只有4.2;二年级时,老师说,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下课也不怎么和同学玩,字体潦草;三年级时,成绩越来越低,而孩子脾气却越来越大……
他放学回到家的标准程序:草草写完作业,躲进手机世界,任凭父母好言相劝,默不作声;如遇父母拳脚相加,轻则顶撞,重则撞墙。
父母只能一再妥协,任其发展;父母说只为了孩子安全。
03 科学应对,智慧行
我非常理解帅帅当时的处境: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啊。人的成长是需要关注和回应的,即便是婴儿也是如此。
当孩子长期得不到回应和关注,在他一元化的关系认知里,你就是坏妈妈,而手机有回应,就是好手机。他便和手机产生了链接关系,有了它,而没有了你。
手机,犹如横亘在你和我之间的一堵厚厚的墙。自此,你的世界里只有它,却没有我。
拆掉阻隔在你我之间的墙,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一是父母高质量的陪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沉迷手机也绝非一日之积,解决起来更不能简单粗暴,需要运用智慧。
二年级的小凡妈妈,发现儿子怪怪的:放学回家后,没有像往常一样写作业,而是偷偷拿着她的手机溜进了厕所,或许是小凡太紧张了,竟然忘记关门。
看着小凡诡秘的神情,妈妈小心翼翼地跟了过去。站在儿子身后,看着儿子捣鼓手机,似乎在寻找什么,就轻轻地说,“儿子,找什么,妈妈或许能帮你?”
小凡吓了一跳,接而红着脸说出了真相:原来小凡今天得知同桌见多识广的秘密,那就是同桌在手机上学习电子有声绘本。小凡暗下决心,自己也要成为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说完后,小凡松了一口气,等着妈妈批评。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妈妈拉着他的手,“妈妈支持你,咱们一起学习,做见多识广的人。”
接下来,小凡在妈妈地陪伴下,每天学习有声绘本半个小时。他和同桌也越来越有更多的共同话题了……
再温情的教育都抵不过父母高质量的陪伴。
二是培养合适的兴趣爱好。
四年级的小阳也曾是一个手机沉迷者:由于迷恋手机游戏,父母对他使用手机可以说是严防死守,他几乎接触不到。
有一天晚上他看到妈妈吃完药,早早睡了,就偷偷拿手机在被子里玩起了游戏,直到被妈妈发现。
为此,他被罚没一个星期的零花钱,而且还被送去学打乒乓球。
起初,他是被动的;后来,他慢慢地发现乒乓球似乎有神奇地魔力,尤其是教练一次次地肯定,让他找到了那种成就感和被关注感,远不是手机能带给他的。
至于培养什么样的兴趣爱好,最关键的是根据孩子的特点,因人而异。根据孩子的特质,多让孩子接触美术、音乐、棋类、球类、运动、阅读等等,拓展视野的同时,也打通了一个与外界链接,展示自我的通道。
借用培根的一句话,兴趣爱好,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因而,也足以救赎孩子沉迷的灵魂。
三是培养孩子管理手机的能力。
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借助于手机等互联网电子产品获得、分析、整理海量信息是我们必备的一种能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信商”。完全杜绝使用手机显然是不可能的。
小学段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甄别能力和自律能力相对较弱,建议家长对手机的内容和使用时间进行严格地管控。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管理手机的能力。
五年级同学小卓爸爸就是一个智慧爸爸。面对痴迷手机的儿子,他与儿子进行了多次反复磋商,最终形成了一份契约,并由爸爸就达成的意向整理成文反复复修改,最后将终稿张贴上墙。
内容主要涉及:契约双方,第三方评估,手机使用时间、地点、方式,手机使用的前提,违反规定处罚,评估等级及加分奖励政策。在培养儿子管控手机能力的同时,也增进了亲子关系。
沉迷,在于内心的狭隘,在于自我的掌控。救赎自我,从管理能力培养开始。
结语:
沉迷于手机的孩子,正如那迷途的羔羊;让我们开启智慧,行走在救赎孩子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