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过得好不好,看做人。日子过得顺不顺,看“遇事”。有些人懂做人,自然会懂做事。而有些人则在不知不觉中犯忌,所以事事不顺,生活越过越糟。
事事如愿以偿是每个人毕生的心愿,家庭幸福美满也是多数人的心声。可是,生活并不会让我们过得“圆满”,所以如何追求“完整”,成了我们所要思考的问题。
人生不完美,可人生却完整。完整的人生,必然是在“做人”和“做事”上有所醒悟,所以把糟糕的日子过得美满,把阴沉的生活过得灿烂。
如今社会的竞争越来越大,生活的物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人却夹在这两者之间,过得不自在,甚至活得“揪心”。
在人际关系方面,很多人抱怨自己处处碰壁,甚至被人当“枪”使。这样,不仅活得“卑微”,还影响了未来的日子和自己的家庭。
所以,为人处世是我们一生所离不开的话题。所谓“创业难,守业更难”,而做人做事便是“守业”的过程,你如何守,决定了未来的进程。
追求完美,“极致”烦心
当生活过得不顺时,第一反应就是要看自己为人处世的“角色”是否出了问题,以至于后来的生活过得像即将倾斜的“多米诺骨牌”一样,一触即倒。
要知道,人的追求无上限的,所以得到的越多,也就越不满足。当你的生活衣食无忧,生活已然温饱时,你会向往更高层次的生活,以至于一直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
就像一个乞丐,他羡慕能温饱的人,而那个温饱的人却羡慕腰缠万贯的人,而腰缠万贯的人却羡慕富甲一方的人......当你达到一个层次,便会向另一个层次开进。
能达到心中的期望的生活固然令人喜悦,可达不到却让人失望、颓废,甚至忧心。当时间一久了,你就发现自己根本不幸福。
说到底,其实不是自己不幸福。你如今的生活也许是其他人一辈子的痴心妄想,所以到了罗马的人会嫌罗马“太小”。
倘若你达到了心中的期望值,那么不久以后你还会向更高的生活状态迈进,直到追求“完美”为止。
所以生活中的大多数人,不是为了如今的生活而发愁,而是为了达不到事事如愿的完美生活而不断折磨自己,以至于窝心,不自在。
白岩松说:“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追求完美和达到极致。”
就是极致之事和追求完美的心底期望,迫使我们要做完美的人,迫使我们要过完美的日子。可完美并不存在,所以我们的心也就感受到了极大的落差。
为人卑微,奔走效劳
既然生活能称之为生活,那么就会有“外”和“内”的两个过程。内在与其说是自己,那么外在的干涉绝对是他人和大环境。
我们之所以会感到生活纠结窝心,那么与我们的性格和为人状态是紧紧相关联的。你强势,自然有人敬重和诋毁,你弱势,自然会被人当“枪”使。
在人际交往中,人最不能做的事,就是让自己变得“卑微”。卑微的人就像是软弱的绵羊,尽管心底不乐意,但还是听从别人的安排,不敢反抗。
在朋友关系中,倘若你选择奉承和卑微,那么你的朋友就会“蹬鼻子上脸”,便肆无忌惮地要挟你,甚至把控你的生活。
在职场,这种事更体现得淋漓尽致。倘若你卑微,那些“心思缜密”的人便抓住了你的痛点和把柄,你未来的工作生活也就不好过了。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我所爱,恨我所恨。”
什么是卑微?就是永远把自己的主见压了下去,甚至不敢追求心中所爱的事,也不敢怨恨那些“卑劣者”,只是傻傻地当着“免费劳动力”。
卑微,是人生的大忌。无论是在贫穷还是在富贵的时候,都不能有这种姿态。因为做人首先是有底线,其次是有思想。
所谓“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卑微的人丢掉了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傲骨。别人也就当你是一个“懦夫”,便得寸进尺,愈加放肆。
生活窝心,便是成了“卑微”人,做了“效劳”事,随后一无所得,还被人像软柿子那样拿捏着。这样的日子,不窝心才是不正常的。
妒忌比较,攀比“人心”
生活过得好不好,那个要负责的人终究是自己。不妨问问自己,在窝心的日子里我们是否嫉妒?在窝心的生活中我们是否攀比?
在夫妻关系中,妻子看到别人家的丈夫能赚钱,且脾气好,不禁心生羡慕。同时也嫌弃自己丈夫,那么,未来的日子只会越比越低落,越比越窝心。
当我们在朋友圈看到朋友同事全家到了某高级旅游区度假去了,而我们只能在家守着,那颗羡慕嫉妒的心便出来了,越看我们的心越不自在。
就是因为这样的心理,我们总认为别人的日子过得比自己好,而自己的日子总过得一团糟。这样的攀比心理,其实就像是水的侵蚀,慢慢地冲刷掉我们的“幸福”心态。
攀比,永远是生活迈不过去的一个坎。孩子的时候,父母要求你考试考第一,一旦没有符合要求,便拿出邻家的孩子来进行比较。
踏入社会后,看到身边许多人开着小车进出,而自己却是每日乘公交上下班。人不仅变得自卑,还会变 羡慕,以至于越比较越觉得“人间不值得”。
可我们往往忽略了一点,对方的日子真的过得比自己好吗?也许你在羡慕对方的同时,别人也在拿你作比较,也在嫉妒你,只是你不知道罢了。
生活永远没有上限,也永远没有下限,这个社会很多人的生活其实是出乎我们意料的。所以,与其做个攀比羡慕的人,不如做个“知足”的人,与其在默默“比较”中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不如静下心来,感受平淡而又清心的日子。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