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改变自己”公众号推送的文章里说到:
一个人废掉的迹象之一便是沉溺于短期快感之中,不再做长期投入。
玩游戏、刷视频、看爽文,这些是顺应人性的,因为它们有及时反馈的机制。
你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快感,哪怕这种快感是虚拟的、易逝的。
对比之下,学习、健身、提升工作技能,这些都需要漫长的反馈周期。
你需要投入很多时间、精力才能看到回报,远不如刷小视频、打游戏来得有意思。
太多人为了逃避思考而愿意做任何事。
是啊,反观自己也是。虽然不玩游戏,但是偶尔刷微博也感到很分散注意力。朋友圈基本已关闭,有时会去关注下个别好友的动态,但是不会闲下来就去刷。一般休息日想要好好看书,学点东西,屏蔽这些社交干扰非常必要。
相比之下,不走极端去坚持运动、养成好的饮食习惯,也需要很长的反馈周期。健身健的不只是身体,我觉得也是在磨练一个人的心性。
我们成为成年人之后,除了刚踏入职场的几年,很多人肯定都感到自己基本没什么进步。但是我们都渴望进步,同时我们又害怕“进步”,因为离开舒适区真的不是一件说说的事。从头开始学习一项的技能,去忍受自己的笨拙,不是自以为是成年人就理所应当一切都能做好。走出幻想,脚踏实地。
偶尔看到健身房出现的新面孔,私教带的新会员从零开始学习动作,我也总会想起当初的自己。做不了一个俯卧撑、推不起一根空杆、深蹲蹲得大腿超级酸、分不清划船和推举是练哪里那种不甘和苦闷的心情和想要变强的愿望。
老被教练嫌弃太弱,有次站在波速球上深蹲练耐力,教练让坚持一分钟,自己拼命坚持远超了一分钟,心里还有几分自豪。现在想来,其实想要进步,所谓离开舒适区,就是在动作最后那最艰难的、接近力竭的时候,多做几个,给予身体足够的刺激,才能在下次进步。但是身体不会马上给你反馈,因为训练中是在给肌肉破坏,而肌肉需要在休息中恢复、变得更强。
学习英语也是。每天背几十个单词,如果不是为了考试,有多少人愿意去投入时间呢?似乎,每天背了没背也没变化,背了也不能马上用上。
大脑会对及时的反馈上瘾,久而久之,愈加没有耐心对学习、健身、读书、学习新技能这一类需要长期投入、日积月累才能看到效果的事情去持续投入。
如果你也碰到这类情况,与这些及时反馈机制、容易上瘾的事务保持一些距离,花更多精力去投入那些长期能让人受益的事情,不要贪多,从一件开始,相信时间的效果会很惊人。而我也在实践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