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卷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
人需要读书。因为读书能令你望远,看见别人看不见的风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是夫。
小时候,我们都在读“有字之书”。这种年纪,这种体验,最是快乐,最是踏实,最是纯真,最是美丽。这样的书,教授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字这种于生活中实用性巨大的工具,但那时候的我们,大多数只是取用其中的工具罢了。小时候我们天天都在想:唉,为什么还要上学,上学的日子何日是头呢?
呵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我把读书看作一场与先哲灵魂的交流,很幸运能和这些被书这种特殊的介质保存的灵魂对话。就像哈利·波特里面的里德尔的日记魂器一样,挺有意思的。小时候的我所看的《哈利·波特》也仅仅是一本有字之书,与罗琳的交流,仅仅只是单方面交流而已,这时候我也想要一本里德尔的日记。
禅者所谓看山是山,如是如是。
渐渐长大的时候,才发现,我们在读的,是“无字之书”。字所组成的文章,多得就像丝绸一样令人眼花缭乱。这时候,我们耽醉于其中的魅力,沉迷于其中的感情。就像生活中的各种精彩,时时引导我们,我们见到了其中的成功,其中的光彩,其中的荣耀,也看到其中的努力与艰辛。这些,“无字之书”里面没有明确讲,可是我们可以读出来。就像高考一样,我们看到通过高考考上心仪大学这个目标,所以就应该努力克服自己的短处,争取考到好成绩。
为了远处的目标,决定脚踏实地。期间的艰辛,你我清楚;不,只有你自己清楚。我又不是你,我怎么大事小事都清楚呢?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禅者所谓看水不是水,如是如是。
憔悴了一阵子后,尝遍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才知道:要达到远方,其实只要关注自己的工作、只要自己努力、勤奋、智慧、圆融,就可以了。路边的风景,都不是必要关注的,甚至有时候还是干扰项。无论天风海雨,都应该最关注自己的工作,一步一步走。走着走着,哦,原来已经到了。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看山还是山,亦如是。
卧薪尝胆,不忘初心。
这就是“心灵之书”。这就是人生价值之实现。这就是心书,这就是书中的精华。
人生就是一场闭卷考。你永远不知道未来有多少丰满“心灵之书”的点睛之笔,你也永远不知道会有多少艰难困苦,多少泪眼婆娑。幸运的是,你已经有了“心灵之书”,无论碰上多少障碍,你也应该高兴,因为,障碍本身告诉你,此路不通——这就是引导。所以,犯错是拥有巨大价值的,价值就体现在将在的成功。“心灵之书”将会指导你,玉汝于成。
我告诉过你吗?这位作者的观点其实太单薄,我费尽心思请了许多人出来才帮我把这单薄的观点支撑起来。这也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吧。也许,等我game over的时候,才知道我这一场考试,是过了,还是没过呢?
我的这篇文章,没有事例(本来想把叶修喻文州放上去的,后来还是懒得放),没有实证,没有逻辑,只有堆砌。写得不好。也许我需要一个江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