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瓦釜雷鸣》读书笔记(四)
五、哑巴武士做了卫鞅贴身护卫
回到栎阳,天色已黑了下来。卫鞅未曾整理,立即去见秦孝公。
卫鞅向秦孝公汇报:一次刑杀七百人犯,旷古未有。臣也忐忑不安。然则,孟族老族长的悔悟,国人深为震撼,臣亦意外。有此一条,足以说明:邪不胜正,罪不抗法,国人不会由此动荡。”
秦孝公长吁一声:“国人庶民还好。我担心的是栎阳,是宗室庙堂。”
秦孝公担心:宗室贵族和元老勋臣都有封地,封地民众都是依附隶农,素来以宗主号令是从。
卫鞅建议:
下一步就要剥夺宗主贵族的这部分力量,让民众直接听命于国府,让任何叛逆都无所施展。
卫废井田,开阡陌,除隶籍,改封地,此所谓釜底抽薪也。
秦孝公沉默品味有顷,拍掌笑道:好!连接得好。冬天以前能铺开除籍、夺地这两件大事,秦国就度过了倾覆之危。
两人商议到三更天方散。临走时,秦孝公反复叮嘱,要卫鞅专心致志操持变法大计,不要为宗室庙堂之骚动分心。
回到府中,卫鞅吩咐景监:即刻清理郿县涌出的奇珍异宝,登记造册,并在明日清晨卯时送到宫室府库。
景监刚走,侯嬴来请卫鞅去做客。
侯嬴向卫鞅推荐荆南当贴身护卫,告之荆南的身世,又道:
荆南,将军之子。天赋极佳。我一直带在身边,教他剑术,教他识字,任何一样,都是一遍即会。
十三岁那年,被高人借走,12年后学有所成回来了。他比画那个人是个好人。
卫鞅分析:
天下以如此方式取人者,大体只有两家:鬼谷子一门,墨家一门。
鬼谷子一门,文武兼修,政道为主,极少取纯粹武士。
墨家不然。虽说真正的墨家弟子,都是文武兼修,但是,墨家有一支护法力量——非攻院,专门训练剑道高手。
……
自老墨子创立墨家,以天下为己任,以兼爱非攻为信念,主张息兵灭战、诛杀暴政、还天下以和平康宁。墨家之特立独行处在于:不求助于任何诸侯邦国,依靠自己力量制止战争,消灭暴政。
墨家入室弟子,非但满腹学问,且个个都是能工巧匠,个个都可称为布防御敌的大将之才。非攻院的习武弟子,则个个都是剑道高手。
更令天下学派望尘莫及者,墨家纪律严明,人人怀苦行救世之高远志向,粗食布衣,慷慨赴死,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业绩……
侯嬴道:荆南深明大义,忠诚可靠。
卫鞅收下荆南做贴身护卫。
荆南与卫鞅相见,扑地跪倒,咚咚三叩;从怀中掏出一块白布,双手递给卫鞅。
卫鞅抖开,只见上面赫然写着一排血字——秦国将废奴除籍?卫鞅认真点头。
荆南嘴角一阵抽搐,突然放声大哭。
六、变法轴心:废除井田制与依附奴隶制
进入九月,秦国又沸腾了起来。
往年,秋收过后再种上麦子,秋霜下过后,秦人就进入了漫长的窝冬期。
直到来年二月,人们才从土窑里茅棚里瓦房里的火炕头走出来,度春荒,备春耕。
几乎就是整个国家的冬眠期。
古老的蛰伏传统,被卫鞅的新法令搅乱了。
推行新田法,民众更多是兴奋不安,封地贵族则更多是忧虑。
废除井田制,推行新田制,是全部变法的轴心环节,是变法成败的根本基石。全府上下从八月开始,进入紧锣密鼓的筹备。
国事厅里,景监带着文吏班子昼夜连轴转。
井田和奴隶,是两样老古董。
井田制有一个根本缺陷:农人分得的土地,只能耕种,不能买卖或做任意处置。用后人话说,是国有私耕。
《诗经》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说的正是井田制时代的人地关系。
井田制行之既久,滋生出了一个依附群体——奴隶。
土地使用权也没有的劳作人口,就是奴隶,也叫作隶农。他们没有官府承认的自由民身份,官府“料民”(户籍登记)也不登记他们入册。他们的身份,只存在于主人的“奴籍”之中。
千百年下来,井田制和依附的奴隶制,已经成为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郿县白族族长白龙对废除井田制不满,到栎阳找太子。
白族六里是太子封地,是国府直辖的农耕家族。
白龙带来三张貂皮,献给太子。
当太傅和太子问起:新法分地,郿县进展如何,白族分了几多好田?
老白龙“嗷”的一声痛哭起来,嘶哑呜咽,凄惨酸楚。
十二岁的太子嬴驷,听白龙哭诉,猛然站定,慷慨激昂道:“老族长,本太子没奉君命,封地还是封地,谁也不能动!”
老白龙又泪流满面地替孟族、西乞族说情,太子回道:“增加封地,我要禀明君父再说。”
终于,老白龙扛着太子这口“尚方剑”回到了郿县。举族欢呼雀跃。
孟族、西乞族立即呼应,一面上书国府请做太子封地,一面拒绝拆迁房屋,稳稳按兵不动。
孟西白三族抗命,其余稍有根基的家族也闻风即停,郿县新田制推行顿时瘫了下来。
七、刑治大臣世族 卫鞅力平抗田风浪
事情一出,先急坏了郿县令赵亢。
赵亢带一班县吏连夜赶到太子封地,面见白龙,软磨硬泡均没用。白龙直接说,见到太子手谕,他才会动。
一出白乡,赵亢带了一名县吏,飞马向栎阳赶来。
卫鞅的左庶长府,早已经知道了郿县抗法、分田瘫痪之事。卫鞅等县令赵亢的动静,对赵亢对他这个左庶长的交法,然三日无动静。
等来了国府的召见。原来赵亢到了太子府,与太子一起找国君,请求保留太子封地,还要将孟西白三族全部扩进来,以稳定老秦人之心。
秦孝公将两人交由卫鞅处置。
太子年幼,罚在左庶长府学习新法10日。卫鞅亲临郿县,在县府外车马场搭筑一座幕府。
辕门口树起一方两丈余高木牌,大书“左庶长卫鞅力行新田制幕府”。
卫鞅进入幕府,立即吩咐景监率一班文吏进入县府,清理民籍田册;并发一道紧急公文到栎阳东部的下邽,命令下邽县令:立即押解东部孟西白三族族长,火速赶到郿县。
卫鞅又命令车英带六十名甲士,即刻前去白氏田庄,捉拿白龙。
赵亢、白龙和十一位抗田族长依新法斩杀。
可叹,赵亢,一县之长,不维护国家尊严,推行新法,反而同情对抗的群体,帮助他们阻挠新法的推行。
有道是在其位,谋其职。
赵亢枉为读书人,一糊涂县令,看不清形势。
古时候人殉和奴隶害人无数,新法废井田除奴籍,于国于民都是百害无一利的,只是损失了少数贵族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