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农历二月初二,每年二月二夜晚,东方的地平线上就会升起龙角星,它是龙形星座中最靠上的一颗,其次还有亢、氐、房、心、尾、箕共七颗星。龙形星座是构成二十八星宿的重要成员,通过看星座的位置,来判断季节变化。
因有龙角星出现,所以,民间俗称这一天为“龙抬头”,又称“龙头节”。龙角星的出现是自然界天体运转的结果,但人们往往赋予它神奇的寓意,甚至当成龙颜升天而开始活动的瑞兆。
这是因为二月二正值惊蛰,春分节气,同时地气回升,蛰伏在泥土中的昆虫、蛙类陆续从冬眠中醒来,其中难免也会有一些害虫复活,于是人们希望龙也从沉睡中醒来,镇住那些害虫,并且呼风唤雨,为准备春耕的大地带来甘霖。这反映出在农耕社会,人们对天时的祈盼,希望降雨带来丰收。正像农谚所说的一样,“龙不抬头不下雨”、“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可见,二月二在农业生产中所体现出的天时特点,这关系到人们一年的收成,因此,格外重视。
二月二的特色美食
二月二炒金豆一一这只是关于春龙节的美丽传说。在民间,二月二的吃食还真不少,而且一律被冠以“龙”字。
吃“龙须面”,又叫“抽龙筋”,龙须面要做得比一般的面条稍细些,再佐以炸酱食之。
吃“龙鳞”,即春饼,又称薄饼,荷叶饼,因状似龙鳞而得名。这是唐代就有的风俗,北京人吃春饼往往有固定的配菜,像韭菜炒豆芽、酱肉、小肚等,还要蘸上甜面酱和葱丝。
吃“龙牙”,也就是饺子,因其形状像龙牙,故而得名。
吃“懒龙”,又称肉龙,即擀成厚片的发面上放些调好佐料的肉馅,卷成筒上笼屉蒸熟,其形状滚圆、蜿蜒。
这一天,平时吃的多种食物均需冠以“龙”字,如米饭一一龙子;包子一一龙眼;菜团子一一龙蛋;煎饼一一龙皮;馄饨一一龙耳;贴饼子一一龙舌……
二月二的民俗活动
除了吃,二月二这天还有一些体现春龙节主题的民俗活动。
熏虫,从明代起,二月二这天人们用过年时剩下的饭菜过油来炸,用油烟驱赶藏伏于隐蔽处的各种害虫。
引龙回,即用草木灰围着住宅洒一圈,称“引龙回”。意思是祈盼龙的保佑,一家人吃穿不愁。
照房梁,俗话说,二月二,照房梁,蜈蚣蝎子无处藏。这一天人们用蜡烛、油灯点燃后照亮室内房梁,墙壁及各个角落,驱赶害虫。
此外,这一天不能睡懒觉,要早早起床,不能压住龙头。孩子们起床后还要站在屋门槛上,在大人的指引下大喊:
“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图的是成年后像龙一样,飞黄腾达,出人头地。
大人们则要来到龙王庙中,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年景丰收。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以防伤了龙目,而不洗衣服的理由是怕误伤了龙皮。私塾里的孩子们这一天正式开学,以象征“独占鳌头”的吉祥寓意。孩子们也在这一天理发,号称“理龙发”。农民对这一天的天象十分重视,用其阴晴风雨来预测全年的收成情况。
如今,尽管人们已经远离农耕社会了,但二月二带给我们的启迪仍有意义。比如,利用春天的大好时光、活动身体;比如青年人抓紧青春年华,为理想而奋斗;比如利用丰富的民俗活动,让我们的生活生动活泼,充满情趣。
二月二的传说
话说武则天篡夺唐朝江山,改国号大周,自封大周武皇帝。这事惹恼了天上的玉皇大帝,于是传谕四海龙王,三年不许下雨,作为对武则天的惩罚。然而,这样一来,吃亏的还是老百姓,不光庄稼旱死,就连河塘也干,吃水都很困难。
司管天河的龙王不忍心百姓受苦,就自作主张下了一阵大雨。玉皇大帝大怒,一气之下把龙王压在凡间一座大山下,并扬言,要放出玉龙,除非金豆开花。
二月二这天,许多老百姓都把家里的玉米粒拿出来爆炒,创造出金豆开花的奇迹。负责看押玉龙的太白金星本来就充满同情,如今听老百姓说金豆开花了,于是顺坡下驴,放出了玉龙。此后,人们为了纪念给大地带来春雨的玉龙,就把它重返天空的二月二定为“春龙节”,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并留下了二月二炒金豆(玉米)的民俗。
民间传说就是用口传心授的方式记述历史。像传说中提到的二月二求雨和“炒金豆”的细节,正是春龙节文化的内涵。当然,也正因为是传说,才会掺进一些想象,并赋予神话色彩,因此才能生动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