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翻开北尾先生的这本小书,不觉已经八年多过去了。10年的时候在徐州矿大图书馆闲逛,随手翻到了这本小册子,二百多页不厚也不算薄,吸引我的倒是题目《从中国古籍获取不可思议的力量》,再次翻看了作者竟然是日本人,不觉兴趣大增,于是就将书借了细细咀嚼。阅读的过程大概持续了约是十个小时,近乎耗去了一个周末,读完的感觉却是:这个日本人怎么对中国古籍中的内容解读如此之通俗易懂,贴合生活及工作所用。
后来某次京东做活动,就以7元人民币的超低价入手了这本小册子。这几年里辗转徐州、西安、上海、北京,遗失了很多东西,这本小册子却是一路相随。从面相上看,已经磨破了边角,原来的封皮也不知去了哪里。本想再买一册新的,原来的旧的书就封存了,跑去各种网上书城搜了一遍,没想到已经绝版了,而孔夫子旧书网上这本书的价格已经炒到三五百元一本,还不是全新的,没想到竟成了一本绝版书。
贵重物品的增值是因为稀有,而书的增值一方面是因为稀有一方面是因为对其本身所传递的知识的价值的肯定。大家常常说,精读一本书是一个将书先逐渐读厚,又逐渐读薄的过程。前前后后这本小册子竟然已经翻了数十次不至,写在书边角上的各种“注疏”,少说也有几千字了。里面的一些典籍经典信手拈来,引用和解读异常贴切,不觉对古人的智慧及见地心生敬佩。
及至最近一段时间又读了一些别的杂七杂八的书籍,按照历史将一些重点人物放在了一起,才发现以前未做对比分析漏掉的东西。比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老子、孔子及释迦摩尼几乎同时代出现;在公元前6-4世纪,东西方文化在几乎没有相互联系的情况下,同时出现了中华文明、古埃及文明、印度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勃兴,同时也出现了人类文化的总爆发。
历史和文明的车轮在演进,从农耕到工业、从工业到信息化、从信息化到“人工智能”,铁器(铸造、捶打生产工具)的出现提高了农耕文明的生产效率,蒸汽机、内燃机、电力能源、化学与材料极大的促进了成产,规模化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而后信息化就像助推器一样,极大提升连接与流程化的效率重新梳理并构建了组织关系,而人工智能或将极大释放人的精力。生产效率在不断的提高,人对于”物质“的满足程度相对要更高一些,而精神的匮乏却与日俱增。或已经很久不见星星,很久不见月亮了。回想起以前读过的孔子东游列国偶遇两小儿辩日,不能决断的故事。先贤竟与小儿闲聊,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吃饱了撑了没事干!然而,果真如此?比如《四书五经》中所列的的经典句段,虽然以字数难成皇皇巨著,但胜在凝练表达了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知。
现在看来,古人的限于观测条件、衡量尺度的限制,对于世界、对人的认知、对生活和幸福的认知,或许不如当下的人一样。但却通过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知,为后人搭建相对完整的框架,后来人得以在前人的巨臂之上,在一些细枝末节之处获得一些延展与发现。或许,可以再读读古人经典,获得一些不可思的力量与认知。
2018年07月14日
丁鹏辉 是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