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金句】
1、 那些和你相处的人,以及你周围的文化环境:故事、传说、制度、教条和传统,都会给你定位,就好像除了你自己,别人都知道你是谁,你应该怎样。
2、 长期处在自我分裂的状态时,人们会成功地学会抛弃自我。他们认为自己是谁就扮成谁,喜欢自己是什么样就装成什么样,还特别愿意按照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表现自己。
3、 多数人通常会下意识地根据别人的观点塑造自我,在别人眼中他们的形象如何,这成为衡量他们自身价值的标准。
【本书重点】
001 这些人受幻觉控制,将自己的想象与现实混淆了
我们总需要和人相处,在相互沟通的过程中和他人建立联系。但是,有些人和别人的联系是逆向的。什么意思?正常人都是在和他人互动的过程中,不断纠偏对这个人的印象。但逆向联系他人的人是单方面的互动。他们一开始就对他人进行了假设和判断,虚构了一个幻想出的形象。之后,他们不会再管真实的他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只会固执地坚持自己的幻想。
002 有些家庭让孩子无法体验到真实的自我
他们自然也就无法体验到他人的感受,对他人的幻觉也就从未被自己怀疑过。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童年时期。
人为了生存就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环境,并对自己的环境我的天出适应。婴儿时期是人最脆弱和自卑的时期,因为他们无能。他们无法靠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只能仰仗于他们的父母。所以,父母的态度和评价对婴儿特别重要。比如,一个婴儿走路摔倒了,开始大哭起来。父母经常会走过去和孩子说:“又没有受伤,哭什么?”,或者走过去拍打地面,并和孩子说:“哦,都是地的错,宝宝不痛。”
这些过程都在造成一个事实:孩子的真实感觉被扭曲了。因为对他们来说,父母的评价是那么的重要。他们会告诉自己真的不痛。他们接受了父母对他们的定义,并且相信他们的评价更真实。如果,孩子的成长一直处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会慢慢丧失是非观,也没办法体验真实的自我。没办法体验到自己的感觉,也就很难体验到他人的感觉。所以,这些人从未怀疑过对他人的幻想可能是错误的。
003 文化中的刻板印象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他们从未怀疑过幻想是错误的
人的一生中,不光是身边的人会定义你,你所处的文化也在规范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比如社会对女性的定义就显然出文化中的刻板力量。男博士和女博士在相亲市场的受欢迎程度是不一样的。男博士很乐意承认自己的学位,因为这暗示着自己有着超越常人的能力。但是女博士却很少会和相亲对象承认自己的学位,因为担心吓跑对方。这个社会对女性的价值定义和博士这个学位是扭曲的。女孩子从是孩子起就被期待是“可爱的”。但可爱存在什么价值呢?意味着被爱,被选择,被守护,隐含着对他人没有攻击性。
在家庭中,男性受文化中的刻板印象的影响,会下意识地为妻子做选择。贤淑、顺从被认为是好的妻子,而有自己想法、攻击性的妻子则被认为是不称职的。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妻子也会不自觉的压抑自己的想法,做一个符合社会期望的好妻子。
所以,那些保持幻想不破灭的人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这种幻想是社会塑造的。文化习俗鼓励某些幻觉的行为并使其永存。文化习俗构建了这样一种简单的逻辑链条。“你需要这么做,才能怎么样。”比如,有贤惠的妻子,听话的孩子,优越的生活,你的生活就是成功的。但这种简单的逻辑只会让你认不清自己,也弄不明白别人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沉迷在自己的幻想中,用权利去控制身边人,让他们符合你的幻想,只会事与愿违。
004 打击被控制者的自信心
对于控制者来说,一个有自己思想和诉求的被控制者不是一个好的控制者。为此,他不会尽一切办法去打击被控制者的自信心。通常的办法就是用消极、辱骂的方式制造心理暴力。
作者在集贸市场买玉米的时候就遇到过一个这样一个例子。一对穿着体面的老年夫妇在作者前面付钱。当服务员为老太太找零钱后,老太太意外地看着服务员,原来她自己算错了价钱,以为正好。这本来是一件无所谓的小事,但她身边的丈夫却突然生气地对她大嚷:“你这个笨蛋,连一点零钱都算不清”。当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集中过来。老太太和在场的所有人一样,被她丈夫的咆哮惊呆了,站在那里一言不发,她看起来快晕过去了。
丈夫为什么会这么生气呢?他为什么不在私下里小声问问妻子,能不能把该找多少钱算清楚?或者如果他坚持认为妻子的确算不清楚,那他为什么不自己来算呢?他不知道在大庭广众对妻子的呵斥会让她多么的难堪吗?但丈夫还是无意识选择了最坏的办法。因为他害怕妻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人,他希望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让妻子明白,谁才是主人。
005 控制者控制他人的第二种手段是让这个人孤立无援
社交对的人的意义不仅仅是交朋友,更重要的是在人际关系中收获自己的信息渠道,通过社交来更多面地认识和理解这个真实的世界。如果,一个人的信息渠道变得单一,那他的思想和认知也会变得狭隘。
而控制者控制别人,就会束缚这个人和外界的沟通和联系。当这个人和外界的联系只有通过控制者的时候,控制者就能对被控制者无所欲为。常见的景象发生在家庭中。丈夫们就将妻子们束缚在家庭中,不让她们出去工作。他们认为这是爱,因为工作这么累的事情由自己承担,而妻子就美美地在家就行。这还是一种以爱之名的束缚。
006 用命令取代询问
为了让自己的要求得到实现,控制者常常用命令的口吻来对待被控制者。他们觉得商量的口吻会让对方觉得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而命令则暗示:“按我说的做,不然你没有好果子吃。”命令同样还暗示了,对方和自己不是平等的。而询问则暗示对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种分离是控制者无法忍受的。
所以,他们避开一切可能的询问,用命令控制他们。而如果对方试图反抗,控制者就会威胁她,要退出感情,比如用分手、离婚的方式,来威胁他们继续保持顺从。
007 分清培育性控制关系和压制性控制关系
有两种控制关系,一种是培育性控制关系,另一种是压制性控制关系。前者是必要的,而后者则是我们要摆脱的。
什么是培育性控制关系呢?这类控制是为了让生活更好而必要的一种控制行为。比如为了长远的利益,你和你的爱人选择暂时牺牲当下的利益。为了照顾孩子,妻子选择留在家里照料孩子。为了买房,放弃今年的出国旅行。换句话说,这种控制行为是为了双方更好地生活,从不牺牲别人。
而压制性控制行为,则是一种损害对方幸福的控制行为。当控制者试图给你套上虚构的形象,并让你按照他的意志去行事的时候,你就处于一种压制性控制关系当中。这些控制者渴望拴住别人,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觉得孤单。如果他们不能建立这种压制性控制关系,他们就会焦虑、绝望、惊恐、寝食不安甚至精神失调。
008 破除他们的幻觉来抵制控制
当你处在压制性的控制关系中,唯一的求脱之路就是打破控制者的幻觉。他们塑造你做到符合幻觉。你就大可以告诉他们,这种幻觉是不切实际的。他对你的种种认识都是一种幻想。这种对峙无疑会激化冲突,但只有将冲突确确实实地摆在控制者的眼前,他才会正视到你和他想的不一样。
你要大声告诉他这种控制是一种伤害,告诉他,既然爱你,为什么还要伤害你呢?让他明白,爱就是爱,伤害就是伤害,所谓的爱的伤害仍旧是伤害。你是一个真实的人,不是他的想象。你要明白,只有当幻觉真正被打破时,控制者才会如梦初醒。
009 没有人能定义你,只有自己能定义自己
正如我们所见的,很多人因为家庭和社会的原因,会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相信他们更加了解自己。
但你要记住,最了解你的就是你自己。如果别人对你随意下定论,即使是轻描淡写,也说明他们在自欺欺人。他们傲慢地认为自己有多么熟悉你,其实不过是他们自己的一种自我保护,一种有能力感的假象。他们给你设下各种界限,什么你就应该呆在家里,应该相信这个,不做那个。这些都是他们的想象。
只有你才知道你自己的本性、目标、动机、想法、感觉、好恶。所以,当有人试图强行控制你时,你就可以对这样说:既然只有你能给自己下定论,你的自我认知就是你自己的专利。一个人的自我认知是天生的,不是他人赋以的,你没有必要去证明或是解释它。你就是自己,不需要向谁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