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银行家》是孟加拉著名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的自传,由吴士宏译。尤努斯写作这本书大概是在2002年,03年译中文版。该书讲述创办格莱珉银行的前前后后,是怎样由27美元借给42位赤贫村妇的私人举动,到三百万多万个借贷者、年贷款5亿美元的格莱珉银行。全书共十四章,前三章讲述背景,从作者出生、求学、救国等情况,其爱国之心成为了创建格莱珉银行源动力之一。
背景:主动与饥饿斗争。
通过走访调研,重新定义穷人,对穷人的群体精准细分。他成立了调查乔布拉村经济状况的项目,调研包括土地、庄稼收成、谋生技能、发展障碍、贫穷起因等,同时进行回访记录。他发现赤贫的村妇勤劳善良,只是由于缺乏初始资金购买原材料,不得不通过借高利贷,接受不平等契约,陷入贫困循环。对穷人的群体划分上,应将赤贫的穷人与勉强为生的农夫相区分,并在贫穷的各界定范畴内,以地区、职业、宗教、性别、年龄做一些子分类,建立一种群体的多维矩阵,对贫困群体的细分必须是明确而毫无含糊的,真正做到找准客户群体,并为他们提供最需要的服务。
试验:打破传统的规则。
深刻认识传统银行的制度体系弊端。
赤贫户的贫穷在于当时的银行制度体系僵化、程序繁琐,没有金融机构来满足他们的贷款需求。银行对贷款人要求严格,实行抵押担保、保证人制度,同时贷款层层审批、耗时长,穷人根本无法申请到银行贷款。为了活下去,赤贫户不得不接受不公平的私人贷款盘剥。尤努斯教授提出了发放小额信用贷款,格莱珉模式也向世界证实,银行业可以不借助抵押品、法律手段、团体担保或连带责任借款给穷人,穷人通过借贷提高收入,改善家人的生活,银行也一直保持很高的还款率。
[创新信贷规则和机制。
一是成立小组贷款模式,调动贷款户相互监督管理。首先是寻找真正有需要的贷款客户,通过设置挑战即自发组建成立5人小组并需全部通过考试(提高门槛,严格考核),5人中只有前两人贷款并顺利归还以后其余三人才可以继续申请贷款,让有勇气抱负的先行者加入并带动。同时将每一笔贷款的5%用于设立小组基金,任何贷款这可以从小组基金里得到一笔无息贷款,但不得超过基金总额的一半,用于应付季节性等风险。同时通过小组捆绑贷款,激励并推动所有贷款户相互监督相互帮助,激发内生动力。银行工作者负责日常管理与联络,每周定时在约定的地点与八个小组组成的联盟中心组联络并收取存贷款,与负责人、组长开会讨论新的贷款申请,让贷款者拥有主动承担管理自己事务的意识和责任。二是优化偿付机制。大额付款易带来还款的心理障碍,而定期小额的归还不仅能降低贷款户还款压力,还能为银行带来稳定的增值收入。因此他将贷款期设定为一年,偿还周期缩短为每周付款,利息固定,每周偿还本利总额的2%,同时简化借贷程序,这让原本的到期归还大额贷款的心理压力和金钱压力迅速减小,偿付机制的改变让银行有了稳定的现金流而且不至于产生大额还款风险。重要的是,银行工作者在管理贷款的同时,要帮助客户取得成功,降低坏债率。三是挖掘女性贷款客户。将视角从男性转变为女性,设计并发放针对女性的特色贷款。同时招募并留住女性工作者开拓市场,在挖掘客户的同时努力将女性客户培养成终身的客户群体,通过不断发放阶梯状递增的小额贷款,持续改进女性群体的生活状态。
阻力:来自传统思想及文化的阻力。
一方面创建格莱珉银行来自传统银行的阻力,格莱珉几乎改变了银行的运行法则,对一笔贷款,考虑不再是资本的风险和回报率,而是这笔贷款该如何改变贷款人的命运,如何帮助贷款人创造价值。另一方面是贷款给妇女,来自于传统文化及思想的冲击力。
发展:建立企业文化,留住企业员工。
他培训规划银行雇员,不断浸润企业文化,浸润穷人文化,将他们塑造成反贫困斗争的精英团队,让他们有很高的职业忠诚度和荣誉感。他让银行工作者熟记十六条决议,遵守并促进格莱珉的四条原则:纪律、团结、勇气、苦干,在工作中找到人生的价值,在工作中去帮助那些赤贫者挖掘自己未被开发的潜力,让员工同客户、企业共同成长。合理规划员工工作时间,注重贷款的稳健性。对新发放的贷款关注收回率和质量,只有前期贷款有效收回才允许新增贷款。从不划销旧的贷款,把他们转为长期贷款,以更慢更小分散付款方式偿还。当贷款者去世时,从中心紧急基金(为贷款者设立的一种人身保险基金)拨出资金给死亡家属,最大限度的保障贷款的安全性。这些硬性的制度规定都保证了贷款的持续稳健发展。作为一个运行良好的集团,他在管理上的也有体现了许多让人拍案的智慧。而绩效‘奖星’,格莱珉银行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各分行之间的贷款收款模式并不是一样的,而是根据不同的地区,因地制宜。
格莱珉不仅仅是银行这么简单,他已经渐渐变成了一个集团,对电信通讯、教育、公路、网络、纺织、信托、食品多方面都有投资,格莱珉不仅仅成为孟加拉的名片,也不亚于任何一个伟大的公司。这里还要强调一点,94%的股权是贷款者,把格莱珉发展的红利分给这些贷款者,这应该是格莱珉最伟大的地方。而格莱珉给这些妇女贷款人带来可不仅仅是能从温饱线中走出来,脱离贫困,更大的改变可能是格莱珉使他们拥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条件。格莱珉小组的农村活动就是一种不带政治目的的民主活动。这些妇女不仅积极参加选举,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成为议员,为地方政治做自己的贡献。
格莱珉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有很多,比如小额贷款应该成为人权的一种,愿意改变自己命运的人有权利从社会获得改变命运的资本。格莱珉几乎改变了银行的运行法则,对一笔贷款,考虑不再是资本的风险和回报率,而是这笔贷款该如何改变贷款人的命运,如何帮助贷款人创造价值。而对于格莱珉本身,他创造一系列卓有成效减少银行坏账率的机制,保证了它本身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