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余华的小说,就这本《文城》来说,有一种乡土文学的气息,真实、传统、细腻。我很少读国内作家的原创小说,上一次读还是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跟风看的《天堂蒜薹之歌》,还没读完。这本《文城》我只花了一天的时间读完,破了我读书的最快纪录,因为我一向自知读书很慢,慢到还有好几本“烂尾书”没看完,一想到这里心里就难过起来。
《文城》这本书我只草草的看完了故事大概,没想到结局那么悲情。不过想来余华的故事大多没有幸福大结局吧。
这是一个发生在清朝民初的千里寻妻的故事。
主人公林祥福出生在北方农村,他忠厚能干,虽然父母双亡,但凭借着一副木匠的好手艺和祖上留下的家产,日子过的也算殷实。
正值成家的年龄,在几次擦肩而过的说媒之后,一天他家来了两位外地男女,自称是兄妹。这两兄妹一路风尘仆仆,说是要去京城投奔一位做官的亲戚。短住一日后,女子突然身体不适,大病不起,男子见状便拜托林祥福暂时照料一段时间,他找到亲戚之后再接回他的妹妹,林祥福对这位女子有种莫名的好感,便答应了。两人同住一段时间,渐渐暗生情愫,在一个雷暴的雨夜,两人终于好上了。之后,林祥福便将小美当做自己未过门的妻子,坦诚相见。然而,在一段甜蜜的时光之后,小美说是要回娘家看看,却带走了林祥福家的几条金条。
林祥福开始还被蒙在鼓里,等发现时为时已晚,他既生气也痛心。没想到的是,过了几个月,林祥福已经心灰意冷,小美却大着肚子回来了。林祥福选择原谅了她,却预感到小美生完孩子后还要离开。
果不其然,小美在孩子满月之后的一个夜晚再次消失了。林祥福却做出了一个周围人难以理解的决定——找回小美。因为他觉得小美并非是贪财之人,小美跟他一起生活时的幸福不是装出来的。
于是林祥福一路向南,踏上了寻找妻子小美的路,虽然小美骗他说她来自一个叫“文城”的地方,但是林祥福还是从口音辨别出来她的故乡可能是“溪镇”。他带着尚在襁褓中的女儿,在溪镇打听小美的下落,一边寻找落脚的地方。在镇上,林祥福结识了陈永良和镇长,并在他们二人的帮助下重操旧业,开了自己的木匠铺,边抚养女儿长大,边留意小美的下落。好景不长,军阀混战,使得土匪们有了可乘之机。土匪们眼馋溪镇的富裕,动起了打劫的心思。溪镇为了自卫组建起了民兵团,几次打退了土匪的袭击。然而,土匪一次用计绑架了镇长,林祥福挺身而出,只身前去赎回镇长,却被残暴的土匪捅伤,流血过多而死。
故事到这里,我以为接近结局,却还没有结束。后面作者用《文城·补》揭秘了小美的身世和去向,小美原本是个童养媳,乖巧勤快,却因为婆婆的苛责被休回娘家,丈夫阿强也就是前面冒充小美哥哥的男子未经世事,冒险带小美去京城投奔亲戚,可却低估了路途的艰难,亲戚并未寻到,只得委屈小美配合他仙人跳了林祥福,骗了钱财返回溪镇。林祥福猜的没错,溪镇就是小美的家乡,小美在得知林祥福四处找她的时候,内心既感动又挣扎,正当快要忍不住回到林祥福身边时,却在一场祭祀活动中与阿强双双被冻死,至死也没再见到林祥福一面。
结局十分悲情,令人唏嘘。这个故事下既有忠厚能干的林祥福倾尽所有寻找妻子而不得的绝望无奈,也有对小美有口难言的惋惜,还有大时代背景下老百姓命运无常和家国零落的漂泊,故事十分典型且顺畅。然而,即便是我看完,也没有太多惊喜和震撼,因为总感觉故事和人物都太顺滑、太娴熟,没有太超出预料,兄弟必然讲义气,小土匪必然盗亦有道,军阀必然带来混乱强奸妇女,长者的儿子必然败家淫乱,大土匪必然残暴,男人必然忠厚,女人必然温柔且有口难言,自发的群众固然愚蠢却必然英勇,乡村必然曾经美丽而如今变的破败。
这是一部虚构于清末民初这么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下的故事,故事里有殷实的乡绅、投奔京城的小夫妻、上海租界的豪华、军阀混战、土匪横行、婆婆对童养媳的管教等经典元素和情结,却并没有更复杂更震撼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