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回家路上,和同学们一路聊了聊琐碎的生活,家长里短,困惑,念念家里这种复杂的经。
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想想,我们和父母之间,尚且会因为价值观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存在很多的分歧和矛盾,更何况我们在各自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已经成型之后才相遇且生活在一起的恋人和爱人。两个人,成长环境不同,家庭教育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价值观不同,当居住在同一屋檐下,再遭遇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很多鸡毛蒜皮的事情被放大。我们都想在这种争执和分歧中,希望能够改变对方,希望能够让自己的观念处于优势,希望我们各自的生活习惯被尊重,希望我们的空间受到绝对的保护,免于他人的干涉。在这种争执中,坚持到最后的人,往往是所谓的胜利者。只是,这样的“坚持”需要多长时间,这样的“坚持”最终究竟会是什么样的结局,也许还是因人而异,或者看遇到什么样的“对手”吧。
我也许是个幸运的人。婆媳关系经历了从地狱到天堂的转变。曾经一度和婆婆冷战,家里氛围像是结了一层永远都化不掉的冰。冷战的原因,其实是多数婆媳都曾经和一直在面临的,三观不同,年轻夫妻的个人空间、生活方式被严重干涉,话语间的冲突,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事情被上纲上线得提上要求,老公在婆媳之间没有起到调和作用,很多的委屈和难以承受,一度让自己面临崩溃。
也说不出来是在什么时候,和婆婆的关系开始好转。过去上纲上线的那些事儿,似乎极少再在家里出现;生活中多了很多关心和欢笑。这一年半载,也想不到有什么跟婆婆之间发生过争执的事儿。
在一个婚姻家庭中,每个人都需要为这个新组合的家庭中存在的客观“分歧”做出一些改变和让步。若是能求同存异,做到完全尊重对方的观念和习惯,那是极好的。只是那仅仅是一个极其乌托邦的愿望。我们都不是圣人,我们难以有那么大的包容心和度量。我们总是习惯认为自己的三观是至上的,是标准的,是最普世的。说白了,我们总习惯觉得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做法才是对的。所以,自然也就会有那么多的“看不惯”,那么多的“不明白”,那么多的“不能忍受”。我们难以做到置之不理,难以做到视而不见,难以做到凡事都先考虑他人的感受而忽略自己的情绪。所以,这些分歧,这样的矛盾一直存在着。在七年之痒的这些年头,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如果像滚雪球一样,坏情绪不停地积累,婚姻难以有个好结局,最终一地鸡毛,支离破碎。如果在每一次的分歧中,总有人能做出一定的让步,而对方又总能及时发现自己也有的不足,感恩于对方的宽容和让步,最终便是相对稳定和和谐的家庭氛围。
婚姻里,便是需要每个人不断地磨掉自己鲜明的棱角,免去平日生活里的挑剔与不休止的责备。以前在一篇文章里看过,说起林肯的爱情。林肯的夫人曾一直抱怨丈夫有点驼背、走路不轻盈,生活中也会为了一些小事,经常吵闹。林肯对自己的爱情却曾这般说起,“我的日子暗淡无光,挑剔的眼睛,吓退了爱情,她从我身旁溜掉了。”细想,如果哪天我的伴侣认为婚姻这般的黯淡,我会奋起改变,还是会更加抱怨于他的不体谅、不理解,甚至于他对婚姻的挑剔。
《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段话:“雨降下,洪水冲来,大风吹袭,击打在那房屋上头,而它却不倒塌,因为它建筑于巷石之上。”什么样的夫妻关系,才能让这个家基于巷石之上。何以为巷石?应该就是宽容和理解吧。唯有这样的稳固根基,方会有同舟共济,相濡以沫吧。
细想来,当宽容成为一种习惯时,自己便是最直接的受益人。有了宽容的心态,自然会忽略掉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里潜在的不愉快、不舒服,自然会减少很多的争论和抱怨。计较的事儿少了,生活中的不如意就被忽略了,心自然也就宽了,心情自然也就愉悦了,幸福感也就被提升了。婚后的这几年,夫妻关系,婆媳关系,让自己成长了许多。尤其是今天的自己,深深地从这种“宽容的习惯”中受益很多。所以,工作上没那么多的不愉悦,家庭中也实在觉得没什么事是不能好好商量的。当每个人都能心平气和的时候,这个家就成为真正的港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