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零食,生活是正餐。
PSA是什么
既不是一张证书(CPA?),也不是一种啤酒(IPA?),原谅我是个爱学习的吃货:)
PSA==>Power Station of Art,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坐标:上海市黄浦区花园港路200号,江畔巨大的烟囱地标所在处
推荐交通方式:地铁4号线,8号线西藏南路站+打车软件/摩拜单车
特别事项:现在进馆前要在一楼存包(免费,小箱)
PSA看什么
当前展览均为免费。我的展览观看路线:
永远的第一站:一楼服务台
- 拿展览介绍:馆内展览均有介绍册,内含展品名单、陈列地图及教育活动。
- 领门票:现在免费展也发放入场券,不强制检票,可能便于统计观展人次
- 当日活动:可以询问当日是否有特殊的讲座/小剧场/工作坊。
我没有问,但是上楼偶遇了一个意外惊喜
1-2楼展览:零食
我来之前以为是一个和食物有关的展览……嗯,没有提前做功课。
现场图
我最喜欢的两个作品
唐彦 《少年脑的移动图书馆》
这是一个没有人解说你完全不知道意义的作品。好像,艺术作品大多会有这个问题……可以粗暴分为“可能看懂了”和“完全看不懂”。但是它会马上吸引你的注意。入口的大幅海报,和地上的大幅巨页,墙上又有些拍立得照片,大家内心OS:哎?是不是可以拍照的?
在看照片的时候,旁边姑娘突然对我说话了:你……要不要在我这里借本书看?
我才发现,旁边那个像工作人员的小小的姑娘,其实很特别。
她穿着一件蓝色的像工人装的特大号风衣,风衣上大大小小的口袋里,插着不同的书。这个项目叫移动图书馆,她就是一个带着书的图书馆,如果喜欢她身上的书,可以借走在馆内看。
当时我一脸懵。看她身上有十来本书,负重不轻。不过只能在馆内看的话,又不想带着书跑上跑下。我就离开去看其他展品了。
等看完三楼展览的时候,我又回到了这个作品面前。
我觉得姑娘带着这么多书太累了,想借走一本,她可以轻松两个小时。
没想到回来的这一刻,我才看到了真正的作品。
小姑娘走了,艺术家来了,开始讲这个项目是怎么创作(一起玩)的。
——地面部分:这不是两大版海报,是一本可以翻阅的大书,材料不轻,翻页需要两个人一起合作。
——墙体部分:悬挂电视里播放的视频正是如何成为移动图书馆的教程。是的,每个人都可以变成移动图书馆!
- 第一步,打开衣橱穿上衣服,口袋里插入书籍。
- 第二步,打卡机打卡,开始。
- 第三步,你可以在馆内移动了,与观众们互动,如果你希望收回被借阅的书,请对方填写借书卡并在出馆前归还。我理解是想做图书馆的人是可以带着自己愿意赠送的书去轻松玩的!
- 最后一步,在你下班的时候打卡,用拍立得自拍,把照片贴上墙。
像我这样的好奇宝宝,很喜欢课后问老师问题的。
嗯,我就去找艺术家聊天了。
我才知道到底什么是[零食]
《零食》,是《艺术世界》杂志的一本季度特刊。
“总期数不多,有一年好像也就出了两期……每次都是合作艺术家自定主题“
“我是南京美院的老师,一般一周会来这里展览现场一次”
“我喜欢漫画,也当过艺术世界的编辑”
“做这个实验室是想尝试不同类型的表达方式,如果只做一个方向,觉得会失去其它很多可能性”
“我还是很喜欢纸质品,希望这个项目让大家能关注书”
这个作品安利完啦。一个可以再来玩一天的实验。“你想借我的书吗”
这个作品很远就能看到。简单但是直达人心。两个字。两个灯箱。
你会想到什么?
每个人的理解一定不同。艺术作品欣赏的本身就包含了你的内心投射。
但是这个作品的立意的确让我大呼意想不到。
第一遍我没有找到它的说明在哪里。
这时候手上的宣传册发挥了作用,根据展品位置我看到作者是:
欧阳应霁。
所有的参展艺术家里我唯一认识的一位。毕竟爱吃。
看完所有展览再次折返,终于找到了答案。
“零食”展览一共40件作品,表达形式和作品主题天马行空、包罗万象,其实是个没有主题的展览。下午3点,2楼的作品《油画》旁还会出现薯条移动店铺,也是比利时作者带来的作品的一部分。这个做法很Belgian。
不如周末来开开脑洞吧。
如果在8月的第一周去,一楼还有另一个展览《纸间现实——拉什穆勒最爱的书》(8月7日结束),服务台的宣传册诚意满满,内有展览的全套书单。所有的书籍可以现场翻看,给观众带来了实体印刷书本特有的丰富多元的感官体验。展览同时还展示了书籍封面设计工作坊的学员作品,对一部分展品书籍的封面进行了再设计,是有趣的”以书为名“的再创作。
关于馆内工作坊的信息,将放在《我为什么喜欢PSA(下)》中,今天还没提到的两个展览,提供了许多工作坊机会,很适合亲子共度假期。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