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雅雅
身边的传统广告媒体的命运似乎走向成为向死而生的状态。
时代在变化,互联网时代的冲击,很多的传统传播媒体都濒临绝境。基本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传播媒体关闭的消息,无论是早先的《新闻晚报》,《东方早报》,还是日前传出要关闭消息的《京华时报》,传统媒体自身都在缩减?还有必要做传统媒体吗?
即便是以前的传播之王央视,曾经都是过亿的广告吸金,客户夺标挥金如土。现在即使投了上千万的广告,市场似乎也没多大动静了。如果说,互联网络媒体也开始分流,很多四大门户的新闻,垂直行业的门户网站比如:汽车,科技,财经,时尚,流量已经大幅衰减。即便是互动的论坛方面已经不复当年的天涯,西祠,宽带山,篱笆,包括已经关闭的网易论坛,无不传递这个行业不景气的现状。
传播的关注点都去哪里了?移动端啊!
可无论是哪个移动端的DSP、SEM、广点通或是直通车,我们面临的现状也是传播成本越来越高,效果越来越差(PC端效果更差,不赘述了)。即便上述的国内在移动端精准做的好的端口的传播效果中普遍的共识是:投放的ROI越来越低,压力越来越大。
移动端的传播效用也在快速衰减......于是基于我的行业感受、专业思考、我本身作为消费者三个维度进行关于传播力的思考。
关于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力的怪诞逻辑”的思考
用户数量重要?
还是用户质量重要?
新媒体的传播价值的怪诞逻辑的关键问题思考
>>>现象:
手机终端的新媒体---网络自媒体的无比昌盛的时代来临了。
无论你是否喜欢咪蒙,她嫣然在第一把交椅上稳稳地坐牢固了。
粉丝量第一位,植入广告的收费第一贵。
并且据说在她的咪蒙上投软文广告,客户一个字都不能改,任由她和她的团队发落。
>>>市场营销投放决策观点:
比起中央电视台来说,新媒体的投放显然更有优势。费效比高。
于是很多女性医美行业都跟风似的投自媒体公号。
但来自相关投放的效果解析,即便是咪蒙的热媒投放ROI也是越来越低。
>>>事实上,用户关系的质量决定投放效果
比用户数更重要的是用户关系。
用户数多少,粉丝量多少,这是特别重要的事情。
新媒体微信自媒体已然从1.0时代进化到了2.0时代
到了2.0时期,这个数据已经变得并不是特别重要。
也就是说现在即使有五十万、上百万的用户,但这已经不是决定自媒体真实价值的数据了。一百万用户又怎么样?三百万用户又怎么样?意味着什么东西?比用户数更重要的是用户关系的建立。
移动时代的来临,传播领域必然发生变化:
1、媒介的极大丰富稀释了受众的注意力;信息获取的渠道更多更丰富更加多维度,所有行业消费者的注意力️被大大的分散了。很难有专业团队会告诉你,哪一种单一媒体更为有效。不只是传统媒体,还包括各种新媒体。
2、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全新的传播平台。于是朋友圈、微博天然型的传播也是传播时代的裂变现象,广告传播端口被大大的打开。
3、人们消费的习惯其实也没有更多变化,比如对品牌的追逐和信赖。而依靠刷屏的方式只是扮演了通知或告知的角色。
很多人误区就是,以为刷屏了,或获得点击率了,就能产生有效营销。
其实这仅仅是一次扩散,而真正的广告到达和诱惑依然靠品牌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建立,体验感的介入。
是的,好的传播≠刷屏,覆盖有效目标用户的传播,才是好传播。其次,好的传播不是一次10W+爆燃之后长时间的归于沉寂,而是长时间的坚持传播的方向,你需要夯实品牌认知,一方面需要新媒体的强力,另一方面也需要传统媒体的配合,更重要的是产品与用户的体验感的强化。内容整体提升更多的人爱看,并自觉转发或成为看完后的谈资,就是好的传播。
先好感后关注?
还是先关注后好感?
社交媒体的传播价值的怪诞逻辑的关键问题思考
>>>现象:
社交网络媒体平台是众多品牌的投放选择,强刷存在感的逻辑是提升曝光度和点赞量,有可能提高销售量。
80%的《财富》500强公司在Facebook上有活跃的页面。
据说,美国国务院也醉心于吸引关注者——为在Facebook上获得更多“赞”,2011年到2013年间,国务院已经花费了63万美元。
>>>市场营销投放决策观点:
市场营销人员对这些投放的解释是,吸引社交媒体的关注者,提升品牌曝光度,最终可以提高销售量。
逻辑系统是:新粉丝看互动的点赞的人多,可能会被影响并圈粉后,比没被圈粉钱愿意花更多钱购买产品或服务,并且会影响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产生品牌认同,所以最终品牌的生意会越来越好。多个品牌发现,在社交媒体上经常和自己互动的消费者的确比不常互动的消费者,花费更多的钱产生购买。
每天大量品牌衍生的内容(文章、照片和视频等)都会出现在这些页面和其他社交媒体平台上。所有内容都在诱导消费者关注品牌,与品牌互动,并购买产品。吸引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关注某个品牌的确可能促进消费。
>>>先好感后关注,还是先关注后好感是完全不一样的
显然,上述认知中混淆了起因和结果。
就是先好感后关注的人都是互动消费型的忠实粉丝。于是一定消费力旺盛。
关注某品牌的人本来就对该品牌有好感了,而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会比不关注该品牌的人消费更多。
而先关注了后好感是需要漫长时间的心理习惯培养。社交网络媒体的效果并不像很多市场营销人员想象的那样。单纯上网络上的品牌认同,既无法刺激购买行为,也不能激发消费者朋友的消费。
移动时代的来临,传播领域必然发生变化,如何有效的运用社交网络媒体的传播?我的几点思考:
1、社交网络媒体在移动端的技术大家有目共睹。
2、每个人的自带媒体特性但是你说的品牌认知并非权威,人们可以选择信或者不信。
3、品牌好感不是单纯依靠网络新媒体获得,是通过品牌的自身的立体传播根植信仰的,别忘了,大家追逐的品牌都是靠多年的品牌传播积累而来,无论各个行业,品牌认知是根深蒂固的多年传播和经营而来。只不过网络新媒体到来之际,品牌继续使用此平台进行全新的传播而已。
多数品牌都是先认同了再关注的。
而品牌的认同依旧离不开品牌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高效科学的结合。
4、社交网络媒体品牌的应用更关注的是用户体验与互动的品牌传播内容。内容的真诚表达的吸引和体验为王二合一才是自我救赎之路。
要点:
1、新媒体进入2.0时代,用户的关系大过于用户的数量。精准传播力在于平台的用户质量问题。
2、我们看到的现象只是现象,简单的刷屏带不来用户的欲望和好感。只不过是被告知了一下。品牌的信任力依旧离不开立体的科学传播。
3、新时代的认知的注意力被大大的分散,即便都看手机,也是在看不一样的内容,所以不要盲目感觉手机终端的传播力。真正的传播力等于平台和内容的吸引力,更离不开产品和用户现实中体验感。
4、阅读的人是被通知的人,不一定是爱上你产品的那个人;点赞的人不一定都是你的消费客群,可能是你的友情吃瓜群众。 --雅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