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那年,她已出落得亭亭玉立,是贵州寨子里公认的美女,被称为“寨子一枝花”。
每次她一出门,寨里的年轻小伙们就扎堆在不远的地方,静静地看着她。讨论着谁会有福气将来能娶上如此漂亮的姑娘。
一次在镇上赶集时,她遇到一位陌生男人为她作画。
谁能想到,就是这幅画让她名扬四海。
引得各地人纷纷慕名她的美貌来到贵州,就为了一睹芳容。
1、一场邂逅
1977年,候一民被安排负责设计第四套人民币的图案。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关系到国家的形象,还要具有代表意义,必须慎之又慎。
他冥思苦想,做出了好几套方案,始终觉得不满意,将方案一一推翻后,他决定前往少数民族寻找灵感。
他来到了贵州,这里有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村寨,少男少女载歌载舞,民族风情浓郁。他被少数民族人们的质朴所打动。
也是这时,他突然顿悟,有了答案。为何不将少数民族少女的脸印在钱币上呢?这样不仅能体现民族特色,还能体现民族的包容性,美观和意义两者兼具。
有了思路后,候一民便在贵州的大街小巷开始寻找美丽的少数民族少女的影子。
他听本地人说隔天是江县洛香镇赶集的日子,周围的少女们都会到集市上购买东西,他第二天一大早便起床往集市上赶。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洛香镇集市上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候一民在人群中左顾右盼,寻找心目中少女的影子。
突然,一个穿着侗族特殊服装的女孩儿吸引了他的目光。那位女孩儿正和小姐妹挤在一个小摊贩面前挑选饰品。
她的眼睛深邃动人,笑容明媚,盘着侗家特有的发型,像是从山间走出来的精灵,带着不染红尘的灵气,引得周围的路人也都纷纷侧目。
只是一眼,侯一民就确定了这个女孩儿就是自己要找的人。
他从包里翻出画笔和纸,三步并作两步跨到那位少女面前,他轻轻地拍了拍对方的肩膀。女孩儿转过头,一脸惊讶。
侯一民和女孩搭上话后,他们分别做了自我介绍,侯一民得知女孩儿的名字叫做石奶引,随后他试探性地提出能不能为她画一张肖像画,石奶引虽然心存戒心,不过在公共场合她料定即使遇到坏人,对方也不敢怎样,再三斟酌后便同意了这个决定。
得到允许后,侯一民拿起笔在纸张上开始作画。只见他笔尖匆匆,一会儿抬头瞧瞧石奶引的脸庞,一会儿低头构思,不一会儿一张绝美的人像画就跃然纸上。
画完成后,两人简单地告了别就各自离开了。石奶引虽觉得这段经历有些奇怪,但也只把当作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并没有放在心上。没过多久,就将此抛之脑后了。
而侯一民带着画像回到家后,仔细端详了一遍又一遍,越看越觉得画像上的石奶引有着少数民族独特的风韵。一颦一笑,服饰妆容都显现出最纯真的质朴之美。
于是,石奶引灵动的脸庞永远的定格在了第四版壹元的红色纸币上。
此时的石奶引,并不知道这发生的一切。她的生活也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命运的齿轮还是依然按照原有的轨迹转动。
2、贫苦的生活依旧
石奶引家有六个兄弟姐妹,父母都是农民,没有多余的钱送每一个孩子上学。石奶引也只是在学校待了几天,仅仅学会了如何写自己的名字便没再上学了。
经常帮衬家里做一些农活,尤其是在织布、染布方面很有天赋。才十几岁时就能做出很漂亮的布。
寨子里的姑娘经常到石奶引家跟她讨教染布技术,她也不藏着掖着,凡是自己会的都会告诉她们,所以寨子里无论男女老少都夸她心眼儿好。
1984年,23岁的石奶引经媒人撮合嫁给了隔壁村同岁的小伙石学海。婚后夫妻二人相处和睦,很快生下一儿一女。
由于夫妻二人文化程度都不高,又没有其它技能傍身。所以两人仍然靠着辛苦的劳作养活一家四口人。
但好在儿女可爱健康,夫妻两人又很勤劳。日子虽然辛苦些,但也甘之如饴。有时为了补贴家用,丈夫会外出打零工。而石奶引就会捡起少女时期的拿手本领,做一些织布、绣花、绣鞋的手工活儿。
由于整日跟着染料、针线打交道,石奶引的手结上了厚厚的一层茧,每次用手抚摸儿女的小脸蛋时,小家伙总是会不情愿的挣脱开,嘴里喊着“疼......疼”。
就连指甲盖因为长期受燃料浸泡,也都是黑色的,怎么洗也洗不干净。时间一长,少女时期洁白光滑的手也都变得粗糙而又黝黑。
她靠着一双充满褶皱的手,在大染缸里揣着布浸泡起伏十几年,将儿女拉扯长大。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出石奶引就是那个印在一元纸币上的侗族小姑娘。
起初,有熟人拿着一元人民币过来给她看,指着纸币上的少女说很像她时,石奶引定睛一看,那少女可不只是像自己,那分明就是自己十六七岁时的模样。
可自己的画像为何会跑到人民币上去?这是怎么回事?
她沉默了半晌,才想起年少时在集市上遇到的那个给自己画像的陌生男人。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当年那张画像是为了印在人民币上。
很快,事情一传十、十传百、石奶引是一元纸币上的侗族姑娘的事引起了媒体的注意,事迹被媒体刊登在了报纸上。
一时间“石奶引”这个名字被全国人民熟知,大家慕名从远方来到贵州想要一睹芳容。而石奶引也会热情的迎接游客们。再次提起当年的往事时,石奶引只是摇摇头,笑着说,“岁月不饶人呢,当年的小姑娘也变成了老太婆啦。”
即使后来她的热度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不再有人千里迢迢过来看望她。她也坦然自得,依然过起自己的小日子。
她的生活依然贫苦,一家人每年的收入仍然没超过两千,不过这并影响石奶引面对生活乐观积极的心态。
一直到2017年,因为一个人的到来,石奶引一家的贫苦现状才得以改变。
3、在专家的带领下脱贫致富
2017年5月,作为果树种植专家的凌裕平来到贵州当地考察。
在考察过程中,他发现当地的经济状况堪忧,脱贫情况更是令人揪心。于是,他带领团队在贵州镇上村落开展专项扶贫。也是在这里遇到了第四套人民币一元纸币上的侗族女孩原型石奶引。
比起村落的其他人,石奶引算是名人了,可她的经济与生活条件并没有因为“名人效应”而有所改善。
艰难的生活使得她才50多岁背就已经佝偻得厉害,皱纹在脸上犹如深一道浅一道的沟壑,爬满了整个面庞。
摊开手掌,都是焦黄色的厚厚的茧,而手背也只剩下一层薄薄的枯槁的皮。几乎没有当年纸币上那位灵动少女的半点影子。
凌裕平倍感心酸,下定决心要帮石奶引改变贫苦的现状,也要带领整个村子发家致富。
通过与石奶引的交流了解,发现石奶引家目前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就是水稻。但这里气候条件特殊、加上高海拔与贫瘠的土壤,一年只能收获一季水稻。
石奶引家一共有6块水稻田,每年就指望着这几块田糊口,产量提不上去,自然经济效益低。
根据石奶引家的情况,凌裕平因地制宜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方案。田里除了要种植水稻,还可以养一些市场价高的黄鳝、泥鳅。至于怎么养,养多少他们会进行专业的培训。稻谷收割后,稻田也要利用起来,可以种植一些蔬菜。
在稻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利用率以此增加经济效益。
另外石奶引家有一片荒山,土地贫瘠且干旱,很多农作物都种不了,多年来一直荒废在那,杂草都长得老高。
凌裕平提出荒山也同样可以利用起来,种植一些经济林,这样也能多一些收入。其中香水柠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成活率极高。而且香水柠檬的市场价一斤高达十元。如果能试种成功,利润很可观。
确定好方案之后,凌裕平立刻将其提上日程。他首先从外地带来香水柠檬的树苗在石奶引家的地里进行引种。一旦引种成功,就可大批量种植。
还帮忙联系了扬州爱心企业家,给石奶引送来3万条泥鳅种苗。
由于石奶引是第一次接触到养殖方面的技术,在这方面的经验与知识储备也为零。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凌裕平带领相关人员一遍遍跟石奶引讲解,如何挖建泥鳅鱼窝,如何防止泥鳅外逃......
甚至也亲自带着石奶引去黄桃试种的示范田,检查果树的长势,如何施肥剪枝。石奶引听不太懂普通话,凌裕平就找来当地能听懂普通话的人,一边比划一边让他转述,直到确保石奶引每一个环节都弄懂后才会继续教下一步。
一旦养殖与种植项目在石奶引家能够试点成功,那么随后所有的项目就可以在整个镇子开展起来。相信不久以后,很快就能攻克当地的贫苦,整个镇也就能实现共同脱贫了。
2018年与2019年,这两年凌裕平都定期到石奶引所在的镇上查看果树的长势,与养殖的情况。有难题解决难题,有差错提出修改意见,送去技术和指导。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切努力和辛苦都迎来了收获。在2021年,石奶引家稻田养殖的泥鳅每年已经能能赚5000元,种植的香水柠檬每年可以赚15000元。
比起以前,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有目标有方向,也有钱赚了。日子也越过越有干劲。现在只要一有时间,石奶引就会到她的田地里瞧瞧看看。有时天还没亮,就打着手电到田地里去了。
石奶引说果树就像是自己的孩子,看着它慢慢长高,从开花到结果,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每天不去看一眼,心里不踏实,就连觉都睡不着呢!
不仅如此,石奶引还会把她的种植、养殖的经验、遇到的困难分享给镇上的人听。在政府的支持下,镇上也引入了大批的香水柠檬进行种植,还组织了专业人士定期在镇上举办农业讲座。
石奶引和镇上的人都在朝着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离脱贫的目标也越来越近,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对未来充满希望。
都说岁月不败美人,也有人说美人迟暮,终究抵不过岁月。
虽然那套印有她头像的第四套人民币,早已成为过去式。年少时的青春模样也早已布满了岁月走过的痕迹。
她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印在纸币上的铜族一元姑娘了,如今的她已从当年的“寨子一枝花”变成了“寨子农业一把手”,若是碰到有人询问种植养殖方面的问题,石奶引则立马放下扬起的锄头,拉着别人滔滔不绝,一讲就是一整天。
眉眼间,都是朝气昂扬。
一瞬间,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十六七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