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路人
一个有态度的极客@靠谱的投资人
这是行路人写的一篇原创读书笔记。
言有物,行有格。行路人践行:行文开宗明义、言简意赅,出处严谨。本文讲的是一个禅宗的故事:“本来面目”。
一、禅宗惠能
唐贞观12年(公元638年),秦琼(字叔宝)去世,与尉迟恭(字敬德)被唐太宗下诏绘制成图像,成了一对门神。
有死必有生。
这一年农历二月初八,岭南兴州(今广东新兴县)夏卢村,一卢姓家庭生一男孩。据传,当时霞光冲天,白鹤盘顶,香气芬馥。黎明来了一对高人,和尚模样,说:夜来生儿,专为安名,可上惠下能也。父问:何名惠能?答:惠孝,以法惠济众生;能者,能作佛事。言毕而出,不知所踪。
惠能,就是禅宗六祖。
这一年,唐太宗准传基督教,并由官府资助在长安建波斯寺,传教收徒。
二、渐修与顿悟
惠能三岁,父亡,随母移居南海(今广东佛山南海区),以砍柴为生,终生不识字。
惠能二十四岁时,一日偶听人念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有所悟。对方告诉他这是《金刚经》,弘忍大师正在黄梅东山寺讲此经。
惠能安顿好母亲,步行1200公里,历时三十多天,经广东,湖南、江西、湖北,北上求法。
惠能初见五祖弘忍,五祖问: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
獦獠,是对携犬行猎为生的南方少数民族的侮称。
惠能毫不胆怯:人虽然有南北,佛性不分南北!
弘忍暗喜,不动声色,安排惠能碓房舂米。
弘忍年事已高。大约八个月后的一天,召众弟子作偈(念jì,佛教术语,佛经中的唱颂词)物色衣钵传人。
上座神秀(上座在寺院里是仅次于住持的位置),才华出众,得弘忍令,左右为难:一怕众人说他为衣钵而作,不作又恐疑禅学修行太浅。只好匿名写了一首偈在墙上: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很快这首偈就传遍了全寺。弘忍看后,道:后世如果能依照这首偈修行,也能得到殊胜的果实,你们要好好念诵它!
在碓房干活的惠能,听大家纷纷念诵,就让人把自己的偈也写在墙上: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三、本来面目
惠能的偈被弘忍见后,秘密授与祖师衣钵。弘忍深知,“自古传法,气(命)如悬丝”,传法惠能,则惠能随时有性命之虞。
弘忍送惠能连夜逃往南方。
过九江驿,弘忍摇桨。惠能说:迷则师渡,悟者自渡。弘忍遂放心而归。
众弟子三日不见惠能,得知已被授衣钵,忿忿不平,一众百余人前往南方追去。
领头的叫慧明,本姓陈,原是一将军,快步如飞。
在一个山岭上,惠能眼看就要被追上,就把衣钵放一石头上,自己躲在草丛中。
慧明见衣钵,知道惠能躲在旁边。作礼说:望行者为我说法。
惠能在弘忍门下未受剃度,俗人学习佛法,即为“行者”。
惠能见如此,立起而对:你即然为法而来,先安静下来,勿生一念,待我为你说法。
慧明打座净心,良久,惠能说:
不思善,不思恶,这是一念不生的境界,就是你的本来面目。
慧明顿悟。
时间过去800多年,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历史上著名的新儒家代表王守仁(1472年—1529年,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当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一天半夜里,阳明先生仰望星空,突然顿悟: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外在万物,不过是人心的投射而己。
晚年王阳明将自己的毕生思想总结为四句话: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于此,禅宗与儒家殊途同归,不过是:
见心明性,洞悉尘世,复本来面目;致知格物,出走半生,仍是少年。
延伸阅读:
“禅”是梵文Dhyna的音译,原意是沉思,静虑。禅宗是静默的哲学。
菩提达摩于南朝梁武帝时(约公元520-526年),航海到广州,为中国禅宗初祖。后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禅宗二组慧可(公元486-593年)。
六祖惠能(公元638-713年)25岁时得五祖弘忍(公元605-675年)心传,隐居南方15年,40岁韶州住持宝林寺(今广东韶关南华寺),弘法不辍30余年。其生前经历和言论,由弟子法海整理成《坛经》。佛教史上称之为经,中土人士仅惠能。
惠能为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蕴含哲理和智慧。西方学者将惠能(智圣)与孔子(德圣)、老子(道圣)并称东方三大圣人。
五祖弘忍弟子神秀发展为北宗禅,惠能发展为南宗禅。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惠能弟子荷泽神会辩倒了神秀门人崇远、普寂,使得“南宗”成为中国禅宗正统。
北宗禅后逐渐没落,唐末断其传承。
马祖大师和石头禅师均为南宗禅弟子。在唐代,青年学者不是到江西马祖大师处参学,就是到湖南石头禅师处参学。从江西到湖南,从湖南到江西,此即"走江湖"一语之来源。
参考文献:《六祖坛经》、纪录片《惠能大师》、王阳明《传习录》、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