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姥爷走了。
我抱着妈妈:我们俩都没有爸爸了,以后就抱团取暖吧。
中午学校开会的时候,妈妈发来短信:爷爷想看看你们。
我的心像漏掉了半拍,赶紧通知熊先生,不多时已经到了火车站,归心似箭,万分惶恐。
再次确认,妈妈说姥爷没事,就是想看看你们。
回到家,已是披星载月。
妈妈在寒风中期盼着我们,听到了孩子的哭声后,开心的跑来接住他。
一路上,讲述的是姥爷的病情。
妈妈悉心照料,虽然重病缠身,人却心境平和,半月前还想着下来搓会麻将。
我们回去的路,便不那么沉重。
推开门的那一刻,孩子叫喊着:太太,太公。
一下子整个家里有了活气。
急忙放下行李,进去姥爷的房间。
却看着姥爷头无力的靠在一边,嘴角暗红色液体流出。
顿时眼泪涌了出来。
想去扶正他,一碰他突然大声哎哟起来,姥爷平时极有涵养,这是痛的不行
,忍不住叫出来。
他的皮肤透明的像小虾一样,整个手腕浮肿夸张的不行,比一个婴儿的头还大。
熊先生说,这种浮肿,皮肤及其脆弱,一碰就像刀划出口子一样疼痛。
我们一边流泪,一边轻轻的将姥爷扶正,他气息微弱,于是又找出氧气机给他插上。
姥爷无力的摇头,原来气管碰到鼻子都疼的不行。
我已经半年没回来,看到姥爷这般痛苦,心如刀绞。
早知道,就辞去工作,带孩子回来多陪陪他。
我拿出给姥姥买的鞋子,靠近姥爷:给姥姥买好鞋了,她走路舒服。
姥爷缓慢的点头。
姥姥像个孩子,欢喜的说孙女孝顺,上脚一试,确实舒服。
姥爷肯定也听的叫家里的和煦融融。
我知道,姥爷最放不下姥姥。
姥爷身体又缓缓的下滑,需要手腕胳膊支撑身躯。
我靠着他,顶着他的身体,拿着氧气管保持和鼻子一厘米的距离,让他舒服的吸氧。
他意识清醒后,摇头让我别弄了,我知道他是怕我累着。
我说没事,不累。
继续让他吸氧。
不知道做什么可以缓解姥爷的病痛,多处器脏衰竭,肾脏衰竭后无法代谢血液的毒素转换为尿液,年岁太大又做不了透析,只能等待奇迹。
姥爷不敢吃喝,胀的难受。
距我们回来时,姥爷已经一个多星期没怎么吃喝了。
我心疼的不行,这时孩子走进房间。
他问:太公,你怎么拉。
你快点好起来,好了陪我玩。
太公,我爱你。
姥爷平时听到孩子声音会特别开心,大声的回应。
此时,却头都动不了。
奄奄一息。
只有我大声喊妈妈的时候,他会突然“嗯?”问我什么事。
随即,又像在沉思。
这幅场景,似曾相似。
我爸爸在临终前,也出现意识模糊,然后大声嗯一声,像是在问什么事一样。
可是,我没想到姥爷会走的这么急。
如果我知道,我一定不会自己去休息,我一定会静静的陪着他,走完最后一段路。
像陪着爸爸一样,静静的离开。
可是,一切都成遗憾。
爷爷在睡梦中体面安详的走了。
姥姥半夜突然惊醒,想去触摸姥爷,却发现身体僵直,没有了回应。
我们回来的时候,大舅大舅妈已经赶到。正在和妈妈商议丧事。
我看到姥爷双唇紧闭,平静的躺在床上。
姥姥无力的坐在客厅,整个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知道,这是重度打击下的应激反应。
我坚持赶紧给姥爷洗身,穿寿衣。
我打来了温水,给姥爷擦身。像给爸爸那次擦身一样。
妈妈手忙脚乱,头发蓬松,两眼通红。
却还在冷静体面的处理丧事的细节。
直到黎明5点,亲戚们将姥爷放进棺材,众亲披麻戴孝,妈妈痛不欲生,哭的两腿无力,无法好好站立。
姥姥坐在姥爷旁边,哭着说话。88岁高龄的姥姥,想去牵姥爷的手,被众亲阻止,心痛不已,我抱着她安抚他。
那些话里,依稀听到姥爷的生平,年幼父母双亡,家境清贫,依然学了不少知识,上了学识了字。是的,姥爷的一手瘦体书很不错。
熟知我的人,都知道我从小在外公外婆身边长大,外公教我书法,国学,给我启蒙阅读。
我记得大雪纷飞的那年,我四岁,钻进外公的军大衣和外公一起舞狮子;盛夏暴雨,外公穿着雨衣架着梯子去修祖屋瓦片房,还给我救下了一只小麻雀。
清晨,外公会带着我屋后面的地里,一处芭蕉花盛开的地方,教我望着太阳喝:太阳神口服液。
。。。。。。。。
好多童年的回忆,涌现出来。我想大声的哭,却不能。
我要调整自己,好好的处理丧事,送外公最后一程。
陆陆续续的亲人朋友越来越多,瞻仰姥爷后掩面哭泣。
邻居伯伯和婶婶,大爹大娘,还有很多我不认识的人。跟我感慨老爷子人好,对人好。
有的年级和我相仿的姐姐,前来拜祭跟妈妈说:爷爷曾经帮助过她,是个好人。
那天我听到了最多的就是,姥爷人好。
是的,我的外公,真的是一位很好的人。
在我很小时,经常听到外婆揶揄他:两袖清风有个屁用,啥都没捞到,让我跟着你喝西北风。
那会,我经常会哈哈大笑。我笑两人斗嘴好玩,长大后回想起来,对外公充满了敬爱。
外公做领导的时候,总是记着党训: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有福利也优先发给他的下属们。
他总跟我说:下面的人拥护你的时候,特别有味。
外公在我小时聊起自己的工作,他说:要维护自己的同僚下属,谁没点错误呢。哪怕有人说你同事不好,也不可附议。
你不能要求别人,只要求自己先做好。忌讳单位里面谈是非,同行之间传坏话。
外公养我十几年,我很少听到他抱怨,谈论别人家事。
长大后,方知人生苦。不怨天尤人,似乎不足以泄情绪。可是,外公跟我说,心情不好就让自己一个人静一静。静着就好了。
我也曾封闭自己静思,结果无名之火仍然让人怨恨不平。直到慢慢的经历了人世的难,方知人放下怨恨是怜惜自己,放开痛苦是阔达。
于是,我渐渐看淡纷扰。自己活的自在,是对家人的负责。
外公潜移默化教会我的,还有很多很多。
外公在我年幼时,经常教我唐诗宋词,教我画画,给我做小人偶,上小学后教我书法。我看书这个习惯,也是耳濡目染来的,外公和爸爸都爱无聊时看书,但爸爸常年不在家,外公影响我更多。
外公的算盘打的又快又准。加减乘除,无一不精。
象棋技术也很厉害,80多岁的时候前来挑战的年轻小伙都没有扳赢他,我的先生更是连下三盘,勉为其难的打个平手。(很遗憾,象棋和算盘都没学到精髓)
老爷子爱打麻将会记牌,自己赢了别人欠钱不生气,事后不给也不介意。但是他自己输了是绝对不会欠账的。
外婆骂的最凶的时候,就是为这事。我为外公打抱不平时,外公让我不要说话:得饶人处且饶人。
他笑眯眯的自己翻出马报,丝毫不理会外婆的口诛笔伐。
于是,很多年前我也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也罢的人。
身外之物,又何必曲曲小事闹的不可开交呢。
外公也是一位极少说错话的人,他不轻易开口,也不会允许自己说很多。
不会图一时嘴快,口不遮拦。更不会轻易诉苦,兜售不幸和软弱。
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宁愿所有的事情自己扛。
年轻力壮时,高烧不退也不吭声。年迈时,长久卧床以生褥疮,也不告诉妈妈和姥姥,直到妈妈无意翻床时才发现,一边流泪一边给‘顽固’的姥爷清洗:爸爸,你怎么不说一声呢。又不麻烦。
嗯。外公答应一声,算是给了回复。
曾经我们的家庭,矛盾很多,冲突加剧,那漫长的20年,所有的不幸家人都给外公吐槽投诉。甚至也会责怪外公。外公却从来不埋怨不怒骂,心平气和的开解我们。在我成长的时光里,外公是唯一一位从来不打击不谩骂,不用负面情绪对待我的成人。
他总是说,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要开口,等平和了再说话。
直到有一天我问:姥爷,大家都找你,你找谁呢。外公一感叹:你能体会外公了吧。
外婆的情绪随着衰老越来越喜怒无常,我们经常在家里挨骂。于是常年不敢回家,即使妈妈照顾外公,也会在外公好些后离开老屋。
外公在最后的时间里,放不下外婆,忍不住担忧:婆婆,我要走你前面怎么办呀,你这么个脾气。儿女们给你做什么就吃什么,少说话啊,脾气要放好点啊。。。。。。
想起来就会说一次,姥姥依旧嫌他啰嗦。
如今,斯人长逝,姥姥想念他的好,情难自禁,悲痛过度,短短几日,已经识人不清。
妈妈也在短短几天,迅速的憔悴,脸上像被吸干了脂肪,嗓子也哑了。
妈妈跪在棺前,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看到她这么脆弱无助又伤心的样子。
哪怕我是她的女儿,她也经常是心高气傲,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骄傲模样。
原来,她都是有自己的爸爸撑腰啊。
在妈妈的记忆里,爸爸是守护神一样的存在。妈妈很小很小的时候,外公上班就带着她,直到七岁才把她送回外婆身边。
妈妈说,外公性情温和,从不轻易暴露情绪。待人宽容,也不计较钱财。
唯独一次外公的同事让年幼的妈妈洗他的衣服,外公回来发现后,怒不可揭,当场连盆带衣服全部踢进长江里,还找当事人大吵一通差点动手。在外公心里,女儿是宝贝明珠,心头最暖那块肉,谁敢差遣我闺女?
外婆脾气暴躁,有几次打了妈妈,气的外公出差回来要跟她离婚。
吓的姥姥再也不敢动手。
外公看似温和,原则特别强。他的原则就是女儿第一,家庭第二。
妈妈的童年有外公才有了很多安全感和傲娇的底气。
那个年代重男轻女盛行,谁会特别重视和守护女孩子呢,尤其是农村。
但是,外公就是要把自己的女儿宠上天,把自己最好的全部给女儿。
不仅如此,外公作为姨夫,也特别疼爱几个侄儿侄女,那会我的舅舅小姨也叫他“爸爸”。
带他们去自己工作的地方居住,买衣服买零食。尤其是大舅,外公打心里疼爱喜欢。大舅出生后外公虽然是姨夫,但仍然先抱过来照顾。在条件苛刻的年代,收入不高的时候,外公尽最大的努力,给他的孩子们带来快乐和温暖。
外公年轻时在武汉内河航运工作。后因为外婆不愿意留汉又调岗回老家。几年前,外公尚可缓慢行走,特意来武汉看一看他曾经工作的地方,不知道那会外公有没有后悔离开武汉。
我想外公不会后悔,在他的心里,外婆和妈妈永远是第一位,比事业重要。
(3)
本地风俗,夜间孝子也要守灵,外公的挚友被我们劝回后。外公的小舅子--我的舅爷爷坚持要陪着守灵,舅爷爷坐在外公的头前,恸哭不止。
我们一夜不睡,几个舅舅,舅爷爷,邻居伯伯都不睡。
妈妈独女,舅舅们是外婆和外公的侄子。爷爷九泉之下也要欣慰了,无权无势离世以后能得亲人真挚绵绵的情谊相伴。
我在伤痛之余,也深感外公待人宽厚,善良正直。
更感谢我的舅舅舅母,亲戚邻居,几夜不眠,尽最深的情谊护送我的外公长辞。
人走一遭,究竟什么最重要,比起优渥的物质和权势富贵,我想以真心换真心,以宽容换宽容,以信任换信任获得的情感最重要。
外公老年顾全大局,隐忍委屈自己。可是我却没有从他的脸上看到被生活压迫的麻木,反而只要身体好就精神矍铄,非常阔达自在。
外公长寿,与他的心境分不开。遇事不焦虑,平日也不与人为敌,既不受人影响,也不敏感多疑,打牌下棋追剧是日常的消遣。
既然人生苦比乐多,何必追着痛苦不放,不去感受生活的乐趣和美好呢。
(4)
只是,能淡然看待这一切真的很难,生老病死离别之苦,苏轼十年都无法解脱释然,何况我们这些刚面对亲人离别的凡夫俗子呢。
看着外公在火炉的那一刹那,我再也无法克制。
这一烧,外公就真的没有了。
外公去年90岁大寿,那会还可以坐着和大家拍了全家福。
半年时间,我的外公就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妈妈像个孩子,哭着说:我没有爸爸了,越是想念爸爸的好,心里越是如刀绞一样啊。
外公重病已有好几年,起初是怎么也不愿意告诉妈妈,宁愿自己坚持熬着。后来妈妈回来,也不愿意妈妈做太多,心疼女儿的身体。
妈妈做手术时,外公在家里愁的不行,默默用袖子擦眼。
临终前意识清醒时,想起妈妈就流泪。担忧她孤苦无依。
外公走后,妈妈像是天塌了一样,顿时失去了一种气场,一种精神力量。
想了好久,我才觉得那种感觉是自信。
父爱如山。
小时候,守护他们成长,为他们遮挡风雨;长大后安定稳当,在他们背后默默的屹立,让孩子有底气从容应对生活。即便老年无力帮助他们,站在那里就是一股力量。一股踏实感。
而今,妈妈像一个找不到父母的小孩子,悲怆无助和恐惧。
外婆也没有了老伴。
昨天妈妈给她戴上防丢失手环时,她误以为是银镯子,像个小孩子笑。
她一笑,我心里酸楚。我的外婆。
这几年,我的至亲一年一年的离开。原本几代独女,人丁单薄,这下更是如视珍宝,不能再轻易让死神带走。
也是因为离世,让我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相对于优渥的物质,我的家人健康,家庭和睦,我们在一起更重要!
生命脆弱,爱惜自己和家人。
远山兴悲愁碧汉, 浮云垂泪染丹林。
英姿爽气归图画, 丹心壮志留子孙。
邈笑一公何所在, 哀哉两字弗堪闻。
区区怕读陈情表, 茕茕尤作痛心人。
秋风拂叶杳然去,长空只见夜光寒。夕阳流水千古恨,凄风萧萧悲似长。九泉有泪顿如雨,祭台前有亲者怆。勤俭质朴遗教诲,我辈亦当承自强。膝下之恩难相报,空留号泣哀灵堂。
纪念我最敬爱的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