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过年以来难得的好天气,阳光灿烂,气温回升,让人感不到一点冬天的气息。仿佛置身于温暖的春天。长安熊家布村自古以来,就有耍社火的兴宿,连苍天都每每垂青于他们。天没打过绊子,顶坏的是阴天天气。熊家布村,因为这个村子熊姓的人占绝大多数,所以村子以熊家命名。它的全名叫布村南社。今天,这个村饶街耍社火。
最近十几年来,布村熊家没耍过社火。
年前,布村熊家一位老人去世了。这个人耍了一辈的社火,德高望重,深很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村里一提议,老人出殡的这一天,村上为老人抬几桌社火,送老人最后的一程。
这几桌社火,一下子放不下了,年轻人在前面张罗,锣鼓没黑没明地敲。慢慢地,一场大社火在年轻人的鼓动下,腾腾地燃烧了起来。
现在耍社火,不像从前那样,除了油印彩色,别的一概不要。现在耍社火是"钱"字当先。无论干什么,先讲价钱。
布村王家与布村熊家协商,他们很早就想在村子里耍一次社火。他们轻年人带头集资出大头,群众后边积极响应。随心所欲,各尽所能,不搞摊派。很快集资十万元。
住在坡愣底下村庄,四通八达,穿流不息。不但有鸣犊,大兆附近的人,而且还有长安县的人。有的开着自家车沿着着盘旋公路,一路绕了上去。只翻过一道马砲路就上了原,到了韩家车公交汽车站下车,一直向往南方向不到10华里,随着人流就来到了不算太大的村子——长安布村。
长安布村与布村王家(王家划归蓝田布村管辖,是布村的一个队)。本来长安布布与布村王家不属于一个大队,但古来关系密切。特别是耍社火这段时间,长安布村与布村王家一直保持着这种良好的关系。
王家早想耍社火,却苦于从没装过社火。也没人能装了社火。听说这次布村熊家要耍社火,王家也出了一部资本给布村熊家。场地本来在两家麦地里转,但上了原,每片地里都有白皮松树。他们只能由熊家街道和王家街道顺着街道绕行。
这是一行共同投资,共赢互利的事。本身场地是个问题,太小了转不开,大了就跑到别人的地里去了。布村熊家与布村王家合作共赢互利,何乐而不为?
最近三年,由于Y情的原因,各地的′娱乐活动都悄声匿迹了。人们三年都没娱乐了,一旦哪里有热闹,不用贴告示,看热闹的,特别是做生意的人,消息很灵通。很快他们就都知道了。
现在的私家车很多,也很方庾,再这的路,一会儿功夫,就到了。
做生意的人来得最早,为的是占取有利的地形,招睐过往人的生意。
天气越好,卖吃货的生意越好。
压饸饹的早早就支起了饸饹床子和帐篷,压的压,卖的卖。现压现卖,供不应求。
炸油糕的黄酥油脆,香甜可口。咬一口,嘴角流着糖液。
炒凉粉的,铲子不停地翻炒,白色的凉粉很快就变成了暗黑色。供不应求。圆圈的买主。不停地摧要。
卖甘蔗的,卖爆米花的,卖粽子的,卖臭豆腐的,家家都是这么好的生意,忙不过来。
社火出来一般到了二点左右。社火未出来之前,可以到敲社的摊子上看看。敲社的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恨不得把铙钹敲成铜片片子。锣鼓队一般都着统一的服装。
锣鼓队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他们一家比一家劲头大,头上冒着热汗,也够不得去擦一擦。有的锣鼓队有一个总指挥。相当于音乐当于担务着总指挥的角色。
扭秧歌的有领队的人,也是里边的头头。所有的人都边舞边看着她。
跑旱船的,耍竹马的,各自做着惟妙惟肖的动作。大头娃跑来跑去,做着可爱逼真的动作。
咚咚咚,三声炮响,社火出来了。按照社火总局的统一安排,某一个社安排到某家社火之前。社和锣鼓队在社火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就是烘托社火的气氛。社火中如果社多,锣鼓多,社火越热闹。反之,社火就显得冷冷清清。
中布南社的门旗走在最前面。由两名中年妇女扛着旗竿。汽车拉着一面大鼓,擂鼓人,敲铙钹的人都是布村人。锣鼓喧天,震耳欲聋。
后来走来了扭秧歌的队伍,她们步调一致,队伍整齐。
柳木腿不仅担任着社火里的重要角色,做着高难度的行走姿势,同时还肩负着开路的作用。
田湾村锣鼓铿锵有力,有专人鸣放鞭炮。他们村的社火是纸扎社火堪称一绝。第一桌是头大象。第二桌是悬崖勒马。
平头桌子,太低了,用小四轮拉着。
这几根芯子是整个社火的亮点。它不仅高,而且精巧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