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带三岁侄女的过程中,感觉累并快乐着。尤其是我妈,多害怕孙女受到一点儿伤害,细心呵护着。奶奶离开一会,她就会瞪大眼睛问我,奶奶呢?我回答了她,她就继续玩耍,等看见奶奶,迫不及待跑过去伸着自己的小手要她牵着,奶奶就拎起小手会心一笑。
亲密的人陪伴在孩子身边,这是给予孩子多大的安全感。
孩子身上似乎总有一股玩不坏的劲儿,好奇心探索着四周,我的侄女每天都要发问好多个“十万个为什么”,有些大人也回答不上来。她就会撇撇嘴说不知道了吧。我们也学她说不知道了吧,她会笑得很开心,有时还明知故问。怪不得有人说:孩子天生就是个哲学家。
大人说什么,她就模仿什么。大人说活稍微大声,她也会学着大声。所以我们避免说生气的话,怕她也学去,因为她还不会分辨哪些要学哪些不学。她就像一张干净的白纸,事物就像一个印模,上面刻什么,在白纸上就会留上什么痕迹。
这种痕迹如果是阴影的话就很难去除,因为童年受到的创伤太过深刻,以至于在白纸上去除污迹绝非用橡皮去擦那么简单。
不要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她其实都懂,只是还没能用正确的语言去表达自己,一般简单以哭闹笑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对不喜欢的人或物我侄女她已经会表达拒绝“走开”和“不要”。对于喜欢的人,她会向这个人问东问西,愿意欢喜地被你牵手,被你喂饭喂药,听你的话,跟你玩耍。
她爸妈不在身边守候时,我侄女喜欢吃奶奶和婶婶喂的饭,婶婶很会跟小孩子玩,她也是一个妈妈,她能读懂一个孩子的需求,孩子的需求一旦被满足,小孩很开心,并把你列为玩伴之一。
奶奶或婶婶喂她吃药时,她会张开嘴巴乖乖吃粉,药有点苦,她都不哭不闹,坚强得很。有次打针也会主动抬起圆圆的手臂,我爸夸她这在孩子中好少见的。
跟孩子相处是需要学习的,需要触摸,表达,专注和观察。
如果你低头看手机敷衍她,她就不愿主动找你,当你想跟她玩时,叫她时她也不会跟你太亲近,更别说你能哄得了她乖乖吃饭。她能感受得到,你给予她多少爱和快乐,她会得到相应的爱和快乐。
要专注地和她玩,去感受她的感受,和小孩子相处,并非简单,然而是快乐的事,因为自己可以暂时做一个孩子般与她玩乐。
我感叹,在孩子身上,能还原生命本来的模样。界限感和爱与讨厌也很分明,只是孩子的需求相对简单,大人和孩子可以成为特殊的朋友,大人与大人之间的友谊也许少了一份纯粹而已。
小侄女很精明,她已懂得简单的人际,她如果想要你帮她打开手机看卡通,或撕开糖果,她就会屁颠地跑到你面前,亲切地用正确的称呼叫你,你一听心好舒服,再呵呵地帮她解决。平常刻意让她叫你姑姑,她倒不乐意了。可是这有什么关系,对于一个小孩来说,已经是很棒了。
你用亲切的孩子的口气对她说话,她会跟你笑眯眯地玩,如果你想控制她,逼她说,纠正她做,她会听得一愣一愣地,反而不乐意,甚至躲进角落不愿出来面对你,留下在一旁尴尬的你。
如果她哭,别急着去责怪她,很耐心地问或了解她的需求。有时她都不知道怎么说,但是她无意中看到了她的需要,并指着那件东西点头,她就会转怒为安。
如果你对她好她有了兴趣,她又立马忘记刚才的事与你玩起来。
所以教与不教,都要在和谐氛围中感染她引导她,她会成长得更好。
有次爷爷在饭桌上看到她持汤匙的姿势不够好,欲纠正时,她不乐意怼了一下,爷爷就暂时宣告放弃。我想起我爸小时候要纠正我拿笔姿势时,我老是不会,他语气愈加重,我心里愈是抗拒,但不敢表达出来,因为我知道他为我好,如果我不接受,他会更加生气,那时我只能自己忍忍。
可在侄女身上,我不知道侄女一怼时他会不会自尊心受挫呢?不过谁会对三岁小孩较真呢?我想聪明的侄女,在以后她会慢慢学会拿,会写,会唱,会跳,甚至还会展示她得到的技能。大人只需要引导,满足孩子的夸奖心,鼓励她做得很棒。
当我也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是不是也像侄女一样天真可爱呢?羡慕她的无忧无虑,天真可爱。在孩童时期,有些想要的东西不能被满足,长大之后会在亲密关系中索取。
当我意识到时,告诉自己,你只不过想要更多的爱和关注。小时候被父母忽略内心的那份感受,当看到别人的亲子关系特别融洽时,我尤其敏感,在长大之后的我很焦虑,很想被人理解和关心自己那份孤傲的内心,导致有时候太以自己为中心,我会忽略别人的感受,甚至会加剧人际的矛盾。
当成年后的我意识到那份缺失感伴随着我时,我会转移注意力,安慰内在小孩,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我只不过要一份被关注的心情和爱,现在不是都有了么。
最近发现画画很治愈,看着绘画群小伙伴每天发图打卡甚是愉悦,每天抽十分钟画画,多丑都告诉自己别怕,只有我自己知道。
我只管画,用笔画出内心的样子就好了,每次男友都会夸我:“这次比上次进步了耶!”我都会笑拜托,能不能换个台词,认真一点看哪里进步呀。这时我都会暗自偷乐。
已经不喜欢一发现什么一学会什么,都把自己的心情晒朋友圈,那是尝鲜和喜欢被点赞的心理。而现在的我,乐于分享和交流感受,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