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天在陪家人中渡过,晚上一边做家务一边思考今天得简书写点什么,正在头绪不明朗时,父亲对我的一段谈话开启了今天的灵感之门。
父亲认真地对我说:“你知道人要顺应天道才能健康,那么是不是应该每天晚上11点前睡觉啊?你的那个简书能不能推到明天再写?”
我说:“是的,确实应该在11点前睡觉,我也很困惑,至今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时间写简书,每天都是到晚上才能够有至少一小时的独处时间,这时才能完成当天的写作任务。推是肯定不行的,能推一次就可能推两次,能推两次就可能推很多次,这样下去,我坚持每天写作练习的事儿就一定会半途而废的“。
父亲又说:”那能不能每天早晨写呢”?
我说:“早晨不现实,早晨还没有什么思考,写不出什么的”。
这时妻子插话了:“那你每天都写前一天的,前一天想好,第二天早晨写”。
我说:“其实这个方案我早已试过了,为了能够一大早写出点儿什么,前一天就得思考,结果就会影响前一天的睡眠,心中有事,又在思考、整理,晚上是一定睡不好的”。
父亲说:“那就写少一些,保证10:30上床”。
我答应着,心里想“有时候可以写少一些,但有两个底线不能突破:第一是必须将一件事说清楚,第二是字数也不能太少,至少不能低于500字吧,否则就很容易偷懒,随便应付几个字,长期下去,就完全达不到通过每天坚持写作整理思路、训练文字表达能力的目的了”。
其实,在做这些解释的时候,我已经明白这些解释都是苍白和徒劳的。
从父亲谈话时的眼神中,我已经看出,这次谈话的主题不是说出来的这些语言的意思,而是表达一种关心和担忧。我所解释的这些理由他全都明白,但他现在需要的不是听到这些解释,而是看到我能够做到早早睡觉,从而不再为我的健康担心。
进一步想,其实生活中我们在和长辈相处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长辈需要的不是你的解释,而是看到你用行动让他的担忧释然。再推理一步,和上级相处不也是这样的吗?首先上级所说出来的并不一定就是他心中实际所想的,其次上级并不是想听你的解释,那对事情没有帮助,他需要的是结果,不必过多解释,领会精神,用行动让上级期望的事情落到实处。整个事情怎样完成,过程怎么安排,困难怎么克服,心理障碍怎样跨越,这都不是你需要说出来的。
做两点就够了,一、诚恳地答应,二、呈现给长辈或上级他期望的结果。这既是孝道,也是为下级之道,其实也就是坤道:地势坤,君子当厚德以载物。你在坤位,就要做好坤位该做的事,多做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