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访碑——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文/小曦笔墨
全国高等书法教育分会主办了一次免费网络直播课程“云上访碑——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由任周方(博物院院长)、康军建(博物院副院长)、倪文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锁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主讲。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四个展厅中有关书法的重要文物。让我们体验了一次在家就能逛博物馆的网上访碑活动。
宝鸡市博物馆现在已经搬迁至中华石鼓园中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其中铜器5740件,大部分为西周青铜器,一级藏品45件。其中最著名的是何尊,铭文122字,记载周初武王、成王规划治理天下、营造成周的事。四个展厅分别是:青铜之乡、周礼之邦、帝国之路、智慧之光。
关于书法的主要内容如下:
1.四大国宝
四大国宝指的是清代出土于陕西宝鸡的四件青铜器: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上面都刻有铭文,具有丰富的书法史料价值。其中只有散氏盘是清乾隆年间出土的,其余三个都出土于道光年间。大盂鼎(铭文291字)记载周王对诸侯的册封礼仪;毛公鼎(铭文497字)是历代出土的商周青铜器铭文最长的一件文物;虢季子白盘(铭文111字)即使西周史研究的重要文献。又是壮美的史诗;散氏盘(铭文350字),书体遒劲古拙,历来为书法界所重视。
2.何尊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何尊。何尊事一个酒铜器,尊内铸有122字的铭文,其中“宅玆中国”,意为“我要在国家的中心管理天下”,这就是:中国“一词的最早记载。这是中国人应该记住的一件大事。
何尊还是第一个出现“德”的器物,无论是青铜器还是甲骨文,都“德”字无心。在这之前,无论是表示得到还是表示道德,全都是“得”,何尊以后的铭文,表示道德德有“心”,表示其他如人名德无“心”证明了周王朝以德治国德理念。《易中天中华史》
这尊铜器浮雕为“饕餮纹”,是宝鸡市博物馆1958年成立后收藏的第一件青铜器。
3.墙盘
墙在周朝做史官故又被称为“史墙盘”,1976年出土,铭文284字,记述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六王的 重要史迹及作器者的家世。这是新中国以来发现的最长的一篇铜器铭文。盘是乘食器的一种,一般都有双耳。因出土时间较晚,关注度需再加强。这里特别提出一个地方——周原。周原是中国青铜器之乡的核心,历代都有西周青铜器出土。周原博物院即是依托周原遗址大规模考古发掘建立的一座遗址性博物馆。
4.簋——簋街
在西周时代,簋是重要的礼器 之一。簋相当于现代的饭碗,簋和鼎市场配合使用。
北京有一个“簋街”,我去过一次,全都是卖好吃的的,是京城美食集中展示的一个绝好场所。它的一个标志便是西周时期簋的造型。然而刚开始它和青铜器簋并没有关系。至于“簋街”名字的由来,相传是20世纪80年代一家晓林饭馆的成立,当时它是整条街唯一一个24小时营业的,后来又陆续出现的好多家,这些饭馆白天很少有人光顾,但到了晚上却门庭若市,车水马龙。因此这里又被称作“鬼街”,鬼字不雅便用同音的“簋”字代替,因此得名“簋街”。记得那里最出名的便是麻辣小龙虾了,但我并不喜欢吃,去了一次觉得没什么合自己口味的,但的确是热闹。
5.模范
青铜器由铸造而成,第四展厅智慧之光以生动有趣的 作坊体验,多方面、多角度诠释了青铜器从制模翻范到铸造成器的完整工艺。制作青铜器,要经过采矿、冶炼、浇铸、修整等几个阶段。浇铸之前,要先依器物的形态轮廓制成铸型——范(模具)。青铜器早期采用简单的单范,较复杂的则用上下两块范合范浇铸,可铸出扁体的双面造型的物品。如果要制作有容积的立体造型,就必须使用多块范,而且还要装有内模,这需要掌握更精湛的技艺。青铜器的纹饰先刻在范母上,然后翻成泥范,再合范铸器。
所以说模范做的好,最后出来的成品也好。这也是“模范”一词的由来。
通过这次云上访碑活动,让我增长了很多知识,此次专题主要介绍了西周金文,通过实物让我们对西周金文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为篆书的学习打开了一个窗口。篆书从小篆《峄山碑》入手,再到唐篆、清篆的学习,最后进而追溯到大篆,而西周金文便是大篆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初学求平稳一路,然后再造奇崛。
在疫情仍比较严峻的现在,采用云上讲解的方法,是对当下书法教育方法的一次改进与创新,发挥网络的优势,让人足不出户便能提高眼界,只是辛苦了制作人员代我们跑腿,甚为感谢。
通过介绍了解,此次活动只是一个开始,会做成一个系列,对陕西的历史文物及书法文化会做全面的普及,包括西安碑林唐碑专题、药王山造像记的专题等等年,很期待再一次云上访碑。
陕西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自己还没有去过陕西,希望有机会可以去参观这些历史文化名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