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的人看标题就知道今天要讲的故事了,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
1928年,沈从文26岁,没钱。
徐志摩鼓励他:别怕,去吧,去北京吧,北京不会因为你而米贵的。
然而沈从文没有去,他对徐志摩说:我想去上海美术专科选校学画画。
徐志摩:得了吧你,学什么画画?赶紧教书去!
后来胡适邀请沈从文上现代文学,就是这个契机,沈从文第一次遇到了张兆和。
然后最狗血的情节发生了,作为老师的沈从文给自己的学生张兆和写情书。
但是张兆和的追求者众多,张兆和把给自己写情书的男孩子都做了编号,青蛙1号,青蛙2号......可怜沈从文来得迟了,只落得癞蛤蟆13号的称呼。那些情书也被她放在抽屉里,从未回复。
但是这丝毫没能阻挡沈从文对张兆和的追求,写了几百封情书。期初,张兆和不予理睬,最后忍无可忍,跑到校长胡适那里告状。
胡适这个人嘛,和稀泥的本事是可以的。他对张兆和说:“真的,我劝你,不妨答应他。”
张兆和无语了,依然没有给沈从文答复,就这样收了几百封老师写给自己的情书大学毕业了,回到了苏州。
1932年夏天,沈从文听从巴金的意见,带着一摞西方名著拜访张兆和。在二姐张允和的帮助下,这事成了。
后来张兆和回看沈从文给自己写的情书,最美的一句话: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这是一场靠情书赢得的爱情。
情书是男女间谈情说爱的书信。
好像有点过时了,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大家都用社交软件。现在看到喜欢的人都是想方设法要个联系方式,然后隔着屏幕聊天,等到对对方印象还不错变线下进行见面,然后在深化感情。
确实,情书这种老掉牙的东西大概没人写了。
但是你知道么?文字是有一种神秘力量的符号。你会因为文字带给你的鼓励而对生活充满希望,你会因为文字表达的残酷现实而对明天丧失信心,你会因为文字触碰你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而动情。
爱情自然受到文字的青睐,动人的情话,感人的密语,就算是伤心的哭诉,每个字都牵动着当事人的心。
有人会质疑,这些社交软件的输入法也能解决啊。何必要写情书呢?
举个栗子:
电子书和纸质书的阅读感受是不一样的,至少我更喜欢后者。虽然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是我知道写在纸上的文字比屏幕里的文字更亲切。
有人会担心自己写不出那种艺术家笔下的情书,我想这是多余的,只要对方和你使用一样的文字,哪怕是拙劣的言语,这份心意对方也能感受到。
以前看过一个帖子,讲的是如何追女孩的。
有人走心,暖男路线
有人花时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有人说用钱砸,买买买是检验真爱的重要标准
还有好多好多稀奇古怪的回复,只是没有人说为对方写一封情书。
假如你们现在在一起了,这时候为对方补上一份情书,说不定能给对方带来不小的惊喜。